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双阳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0-1988
出版时间:
1992年12月
目录
封面
双阳县志
版权页
编辑人员
图片
--
双阳县行政区划图
--
双阳县水利交通现状、古迹分布图
--
农田建设
--
农民在水田插秧
--
双阳采油厂原油外运
--
双阳采油厂的储油大罐
--
县啤酒厂灌装车间
--
《银瀑》啤酒获部优证书
--
县康阳服装有限公司出口服装生产线
--
县植物油厂的浸油车间
--
正在兴建的双阳水泥厂
--
长岭乡石棉水泥瓦厂
--
双阳梅花鹿
--
国营第三鹿场的鹿群
--
双阳梅花鹿鹿茸上壮
--
鹿茸加工
--
改良的牛群
--
改良黄牛
--
挺拔的双阳快杨
--
葡萄丰收
--
庭院经济
--
渔业兴旺
--
专业户一瞥
--
收购烤烟
--
烤烟待发
--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县邮局长话班
--
繁荣的集市贸易
--
双阳县灵岩阁旧址
--
双阳县东山娘娘庙旧趾
--
县评剧团《月难圆》剧组剧照
--
送新粮
--
实验小学的第二课堂
--
攻读中的聋哑儿童
--
运动会的开幕式
--
青春旋律——运动会团体操
--
县城新貌
--
县城夜色
--
改建后的嵩山路
--
县城小区开发
--
农民新居
--
欢乐的节日
--
晨曲
--
县城街心小品
--
幸福晚年
--
敬老院的新姿
--
书法 宋明良
--
书法 宋明良
--
书法 何凤林
--
书法 何凤林
--
水彩 《前门大街》 王金
--
国画 李伯涵
--
国画 李伯涵
--
油画 《秋晌》 董大为
双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双阳县志审查小组
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目录
概 述
第一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岩石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低山丘陵
----
第二节 波状台地
----
第三节 河谷平原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日照与日射
----
第三节 气温与地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风情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的补排与增减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形成
----
第二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
--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 野生动物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野生植物资源
----
第三节 野生动物资源
----
第四节 矿藏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风灾
----
第三节 旱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霜冻
----
第六节 低温冷害
第二篇 建置 人口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建置
----
第二节 沿革
--
第二章 区域
----
第一节 区域变化
----
第二节 乡镇
--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节育
----
第三节 晚婚晚育
----
第四节 优生
第三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基本条件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
----
第三节 生产工具
--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三章 农作物
----
第一节 作物分区
----
第二节 粮豆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瓜菜
--
第四章 农业技术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作物栽培
----
第三节 种子
----
第四节 肥料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五章 果树
----
第一节 品种与分布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基地建设
第四篇 林业
--
第一章 植树造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荒山荒地造林
----
第三节 四旁绿化
----
第四节 营造农田防护林
----
第五节 全民义务植树
--
第二章 双阳快杨
----
第一节 培育
----
第二节 推广
--
第三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幼林抚育
----
第二节 护林防火
----
第三节 封山育林
----
第四节 病虫鼠害防治
----
第五节 低产林改造
----
第六节 采伐
--
第四章 林政
----
第一节 林权
----
第二节 林业生产责任制
----
第三节 木材管理
第五篇 水利
--
第一章 蓄水工程
----
第一节 中型水库
----
第二节 小型水库
----
第三节 小塘坝
--
第二章 灌溉
----
第一节 双阳水库灌区
----
第二节 黑顶子水库灌区
----
第三节 小型蓄水工程灌区
----
第四节 机电井灌溉
----
第五节 提水灌溉
--
第三章 防洪
----
第一节 饮马河防洪
----
第二节 双阳河防洪
----
第三节 小河流治理
--
第四章 治涝
----
第一节 双饮涝区
----
第二节 佟家涝区
----
第三节 奢岭涝区
----
第四节 小涝区
--
第五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综合治理
--
第六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与养护
----
第三节 水库调度与用水管理
--
第七章 水产
----
第一节 孵化养殖
----
第二节 捕捞
第六篇 农机
--
第一章 农具改革与推广
----
第一节 农具改革
----
第二节 新式农具推广
--
第二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拖拉机
----
第二节 耕作机械
----
第三节 植保机械
----
第四节 脱粒机械
----
第五节 粮谷加工机械
----
第六节 饲草饲料加工机械
--
第三章 农机作业
----
第一节 机耕
----
第二节 机播
----
第三节 中耕
----
第四节 脱粒
--
第四章 农机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社营
----
第二节 国营
----
第三节 队营
----
第四节 个体
--
第五章 农机管理
----
第一节 机务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油料管理
第七篇 畜牧
--
第一章 畜禽发展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经济动物
--
第二章 饲养与繁殖
----
第一节 饲料
----
第二节 饲养
----
第三节 畜禽繁殖
--
第三章 品种改良
----
第一节 大牲畜改良
----
第二节 生猪改良
----
第三节 家禽改良
--
第四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预防
----
第二节 治疗
----
第三节 兽医兽药
第八篇 梅花鹿
--
第一章 品种与特点
----
第一节 品种的形成
----
第二节 双阳梅花鹿的特点
--
第二章 饲养与管理
----
第一节 饲料
----
第二节 饲养
----
第三节 公鹿群管理
----
第四节 幼鹿管理
----
第五节 疾病防治
--
第三章 产品加工
----
第一节 鹿茸
----
第二节 鹿茸加工
----
第三节 副产品
--
第四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营
----
第二节 集体
----
第三节 个体
第九篇 工业 电力
--
第一章 工业体制与发展
----
第一节 国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个体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建材工业
----
第二节 采掘工业
----
第三节 机械加工工业
----
第四节 石油轻化工业
----
第五节 粮油、饲料加工工业
----
第六节 食品工业
--
第三章 主要工厂简介
----
第一节 地方国营工业
----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
----
第三节 乡办工业
--
第四章 电力
----
第一节 输电工程
----
第二节 配电工程
----
第三节 低压工程
----
第四节 变电工程
--
第五章 用电
----
第一节 县城用电
----
第二节 乡村用电
----
第三节 安全用电
第十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产业结构
----
第一节 工业企业
----
第二节 农业企业
----
第三节 建筑业
----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
第五节 商业服务业
--
第二章 生产经营
----
第一节 经营方式
----
第二节 原材料燃料供应
----
第三节 产品销售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资金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从业人员
----
第四节 效益
第十一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公路建设
----
第一节 公路级别
----
第二节 公路桥涵
----
第三节 公路养护
----
第四节 公路管理
--
第二章 公路运输
----
第一节 货运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节 运输管理
--
第三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政网络
----
第二节 邮政设施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四章 电信
----
第一节 长途电话
----
第二节 市内(县城)电话
----
第三节 农村电话
----
第四节 电报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街路
----
第二节 公用设施
----
第三节 公共建筑
----
第四节 住宅建筑
--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
----
第一节 乡镇建设
----
第二节 村屯建设
----
第三节 乡村建设管理
--
第三章 建设能力
----
第一节 设计
----
第二节 施工能力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监测
----
第三节 治理
第十三篇 商业
--
第一章 私营商业
----
第一节 摊床商号
----
第二节 店规铺规
----
第二章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个体商业
--
第四章 商品采购供应
----
第一节 生产资料
----
第二节 煤炭石油
----
第三节 副食品
----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
----
第五节 药材
----
第六节 农副产品及废品收购
--
第五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旅店业
----
第三节 其它服务业
--
第六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产品收购
----
第二节 出口商品基地
第十四篇 工商物价与标准计量
--
第一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物价检查与监督
--
第三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计量立法与计量单位的演变
----
第二节 计量器具检定
----
第三节 计量管理
----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监督
第十五篇 粮食
--
第一章 粮油收购
----
第一节 粮油统购
----
第二节 合同收购
----
第三节 议价收购
--
第二章 粮油销售
----
第一节 农村留量
----
第二节 商品粮供应
----
第三节 议价销售
----
第四节 饲料销售
--
第三章 储藏调运
----
第一节 义仓、积谷仓
----
第二节 国家仓储
----
第三节 民代国储
----
第四节 调拨运输
--
第四章 食盐销售
----
第一节 食盐管理
----
第二节 购进与销售
----
第三节 自制加碘盐
第十六篇 财政税务与审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与税率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培养税源
--
第三章 审计与财政监督
----
第一节 审计
----
第二节 财政监督
第十七篇 金融
--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双阳县支行
----
第二节 专业银行
----
第三节 其他金融机构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种类
----
第二节 兑换
----
第三节 货币管理与流通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机关企事业存款
----
第二节 储蓄存款
--
第四章 贷款
----
第一节 工业贷款
----
第二节 商业贷款
----
第三节 农业贷款
----
第四节 基建贷款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种类及费率
----
第二节 保费收入及理赔
第十八篇 教育
--
第一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县办幼儿园
----
第二节 集体与个体幼儿园
----
第三节 学前班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三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
第四章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学校
----
第二节 农校
----
第三节 卫生学校
--
第五章 中等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农业中学
----
第二节 职业学校
----
第三节 部门办学
--
第六章 特殊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
----
第一节 聋哑学校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学校
--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
--
第八章 师资队伍
----
第一节 队伍状况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九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校办农业
----
第二节 校办工业
--
第十章 教育经费及教学设施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三节 校舍建设
第十九篇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普及咨询与应用
----
第一节 宣传与普及
----
第二节 咨询服务
----
第三节 成果及应用
--
第三章 气象观测
----
第一节 预测
----
第二节 预报
--
第四章 地震
----
第一节 仪器设备
----
第二节 资料成果
第二十篇 文体广播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群众创作
----
第三节 文艺会演
----
第四节 图书发行借阅
--
第二章 文艺团体
----
第一节 双阳县评剧团
----
第二节 地方戏剧团
----
第三节 县戏剧创作室
----
第四节 民间文艺团体
--
第三章 电影
----
第一节 放映
----
第二节 发行管理
--
第四章 文娱场所
----
第一节 凤鸣戏院
----
第二节 县职工俱乐部
----
第三节 双阳电影院
----
第四节 双阳影剧院
----
第五节 工人文化宫
----
第六节 各乡镇影剧院
--
第五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古迹、遗址
--
第六章 新闻广播
----
第一节 《双阳报》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节 音像管理
--
第七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人材培育
----
第四节 场地设施
第二十一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单位
----
第一节 县级医疗单位
----
第二节 乡(镇)级医疗单位
----
第三节 村级医疗单位
----
第四节 联合诊所
----
第五节 企事业办医疗单位
----
第六节 个体行医
--
第二章 医疗队伍
----
第一节 队伍状况
----
第二节 培养提高
--
第三章 医疗技术及设备
----
第一节 医疗技术
----
第二节 医疗设备
--
第四章 公费医疗与合作医疗
----
第一节 公费医疗
----
第二节 合作医疗
--
第五章 地方病、传染病防治
----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六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三节 产妇保健
----
第四节 妇女病防治
--
第七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环境卫生
----
第二节 劳动卫生
----
第三节 食品卫生
----
第四节 驱绦灭囊
--
第八章 药政
----
第一节 药品检验
----
第二节 毒、麻、剧药管理
第二十二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社会招工
----
第二节 复退军人就业
----
第三节 子女顶替
----
第四节 安置待业青年
--
第二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定额定员
----
第二节 劳动调配
----
第三节 精减职工
----
第四节 安全生产
--
第三章 劳动保险
----
第一节 伤病保险
----
第二节 死亡抚恤
----
第三节 养老保险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
第四章 知识青年下乡回城
----
第一节 知青下乡
----
第二节 知青回城
--
第五章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队伍结构
----
第三节 干部制度改革
--
第六章 干部管理
----
第一节 编制定员
----
第二节 任免调配
----
第三节 干部培训
----
第四节 干部劳动
----
第五节 行政监察
----
第六节 干部离退休
--
第七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职工福利
第二十三篇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拥军支前
----
第二节 残废军人的抚恤
----
第三节 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的优待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荣复转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 下乡居民回城
--
第三章 救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农村抚贫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城镇社会福利
----
第二节 乡村福利事业
----
第三节 残废人安置
--
第五章 婚姻登记
----
第一节 贯彻婚姻法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第二十四篇 民情习俗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二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衣食住
----
第二节 时令节日
----
第三节 婚嫁丧葬
--
第三章 革除陋习
----
第一节 传统禁忌
----
第二节 历史陋习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道教
----
第二节 天主教、耶稣教及基督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五章 方言谣谚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格言警句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五节 民歌儿歌 民谣
--
第六章 新风尚
----
第一节 婚嫁改革
----
第二节 丧葬改革
----
第三节 尊老爱幼
----
第四节 尊师重教
----
第五节 助人为乐
第二十五篇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在双阳县的早期组织及活动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双阳县委及基层组织
----
第一节 县委
----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
--
第三章 中共双阳县委主要活动
----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
----
第三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
第四章 党的建设
----
第一节 建党
----
第二节 整党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五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组织处理
----
第二节 复查甄别
--
第六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爱国人士参政
----
第二节 对台工作
----
第三节 宗教
----
第四节 侨务
----
第五节 民族工作
--
第七章 中国国民党双阳县党部
第二十六篇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人组织
----
第一节 工人队伍的形成
----
第二节 工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三节 会员代表大会及职代会
----
第四节 工会的主要活动
--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早期青少年组织
----
第二节 团组织建立与发展
----
第三节 团代大会
----
第四节 团干部培训与组织整顿
----
第五节 团的主要活动
----
第六节 少年先锋队
--
第三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早期妇女革命活动
----
第二节 妇女组织的发展
----
第三节 妇女代表会议
----
第四节 组织建设
----
第五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其他群团组织
----
第一节 科协
----
第二节 工商组织
----
第三节 农会、农代会与贫协
----
第四节 文教艺术团体
第二十七篇 政事
--
第一章 清末民国政权
----
第一节 县政权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三节 代议机构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及其领导人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所属职能机构
----
第三节 区、乡政府
----
第四节 主要政务活动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历届会议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第二十八篇 政法
--
第一章 清末民国时期司法
----
第一节 警政
----
第二节 审判
--
第二章 沦陷时期司法
----
第一节 警政
----
第二节 检察和审判
--
第三章 人民公安
----
第一节 社会治安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四节 监政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四章 人民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查
----
第二节 法纪检查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申诉复查
--
第六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公证律师
----
第三节 调解指导
第二十九篇 军事
--
第一章 清末、民国时期武装和兵役
----
第一节 武装
----
第二节 兵役
--
第二章 沦陷时期地方武装和兵役
----
第一节 武装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章 人民地方武装和兵役
----
第一节 武装
----
第二节 兵役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建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
----
第二节 沦陷时期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六章 战事
----
第一节 义勇军围攻双阳城
----
第二节 鲁家屯、高台子战斗
----
第三节 黄家坟战斗
----
第四节 沙家烧锅战斗
----
第五节 五家子战斗
--
第七章 人民防空工程
----
第一节 工程建设
----
第二节 工程利用
人 物
--
第一章 革命烈士
----
秋明烨
----
邓晓村
----
乔海秋
----
邹福政
----
韩德彬
----
赵福禄
--
第二章 革命干部
----
曹外焕
----
杨如柏
----
肖丹峰
----
克丕恒
--
第三章 名人
----
吉 人
----
刘延棋
----
宋小濂
----
杨步墀
----
孙玉恩
----
金奎亭
----
吴荣桂
----
阎振纲
----
王彻
----
阎庆莲
----
李伯涵
----
王元烈
--
第四章 能工巧匠
----
张永胜
----
孔宪阳
--
第五章 革命烈士名录
----
苏文章
----
于子祥
----
于凤池
----
于占泉
----
于志贞
----
于景生
----
马 和
----
马 荣
----
马玉阳
----
马春芳
----
王 全
----
王 林
----
王 贵
----
王 清
----
王 斌
----
王 富
----
王 福
----
王 德
----
王立仁
----
王永田
----
王回山
----
王克功
----
王纯万
----
王国臣
----
王国海
----
王宝贵
----
王桂润
----
王卿林
----
王崇义
----
王清海
----
王维江
----
王喜文
----
王喜财
----
王景林
----
龙 山
----
方海清
----
冯玉书
----
冯其元
----
皮兴文
----
边万久
----
朴 焕
----
朴 喜
----
成周宽
----
毕占洲
----
吕青全
----
朱风林
----
刘 才
----
刘 臣
----
刘 环
----
刘 和
----
刘玉国
----
刘万林
----
刘廷珍
----
刘青山
----
刘忠禄
----
刘和明
----
刘树里
----
刘俊武
----
刘宪吉
----
刘银顺
----
刘喜山
----
齐凤林
----
齐占才
----
齐占林
----
江潘树
----
关兴勤
----
许开启
----
孙 和
----
孙 恩
----
孙世范
----
孙占德
----
孙朋远
----
孙宪章
----
孙振庆
----
杨海林
----
苏庆祯
----
李 海
----
李小林
----
李长有
----
李凤春
----
李文海
----
李玉林
----
李玉和
----
李世明
----
李永厚
----
李应奎
----
李纯治
----
李忠全
----
李珍彰
----
李树清
----
李桂芳
----
李振廷
----
李继云
----
李鸿太
----
李维荣
----
李富贵
----
李德河
----
吴筱章
----
吴殿友
----
何文才
----
佟宪瑞
----
佟景惠
----
邱占山
----
谷 兴
----
冷德贵
----
沈洪海
----
宋景臣
----
宋德清
----
张 文
----
张 全
----
张 贵
----
张 银
----
张 勤
----
张 福
----
张文魁
----
张玉品
----
张占云
----
张白范
----
张秀林
----
张显英
----
张炳海
----
张洪恩
----
张宪庭
----
张宪堂
----
张继生
----
张福田
----
张德仁
----
张德龙
----
迟永发
----
陈 财
----
呼占海
----
罗国君
----
罗佩文
----
国凤山
----
国凤岐
----
岳文洲
----
金凤生
----
金东植
----
金永胜
----
金灿珠
----
周万春
----
周长海
----
周玉山
----
周玉堂
----
周永兆
----
周明义
----
郑千洙
----
郑广旭
----
郑太福
----
郑仁洙
----
郑英烈
----
郑泰相
----
郑基京
----
单福田
----
宋德清
----
房树金
----
房振义
----
孟庆堂
----
孟宪成
----
项永财
----
胡永义
----
郝 仪
----
南洪元
----
赵 财
----
赵 勤
----
赵凤魁
----
赵文财
----
赵玉海
----
赵国范
----
赵宽浩
----
赵景成
----
段德全
----
禹长有
----
祖章奎
----
姚文吉
----
贾木森
----
徐振林
----
徐清山
----
殷殿甲
----
殷德全
----
郭 富
----
郭守浪
----
郭洪发
----
郭景林
----
郭福海
----
高凤有
----
高凤昌
----
高春斌
----
唐吉奎
----
唐振声
----
唐照科
----
陶占发
----
黄玉春
----
黄庆昌
----
黄喜林
----
曹文贵
----
曹吉魁
----
崔成浩
----
崔镐植
----
梁有生
----
韩树有
----
韩景林
----
韩锡玑
----
蒋 海
----
蒋万升
----
蒋永德
----
蒋佩林
----
褚德顺
----
裴占甲
----
裴善俭
----
管思升
----
谭甲山
----
谭庆林
----
翟青山
----
薛殿阁
----
魏 君
----
魏国奎
----
魏荣修
大事记
附录
本志编修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