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东钱湖志

新编东钱湖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东钱湖山水风景名胜为重点,记述了东钱湖开拓以来的千余年历 史。重点记叙了民国三年(1914)以来近百年的事件、史实,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弘扬东钱湖文化,推进东钱湖的开发建设,创建生态之湖、城市之湖、文 化之湖、休闲之湖,创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景名胜旅游胜地。 二、本志记述的范围:以东钱湖区域为重点,东以瞻岐、塘溪镇为界,南以 横溪、云龙镇为界,西以下应、邱隘镇为界,北以东吴、五乡镇为界。 三、本志时限:上限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2012年,个别事物适当延伸。 四、本志以专志为主体,以东钱湖的开发建设为主脉,重点记述东钱湖的 历史和现状,采用编、章、节、目的结构。全志分11编、58章、265节、3200余 目,计85万余字。字形采用标准简化汉字。 五、本志所记的湖山溪谷、名胜古迹、古村老街、景区景点的名称、方位及 变迁,一律按当时名称,加注今名。无从考证的,或沿袭旧志,或依照俗称。 六、本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凡是历史上对东钱湖区域社会发展和历史 文化积淀有一定贡献或影响的人物,不论本地外籍,不分古代近代,不凭职位高低,不 分党派黎民,均予以立传。清代及其以前历史人物立传,按史料原文点校编入。 七、本志对历代有关东钱湖的诗、词、联、赋、记、铭、表、志及其它文学 作品,对其原文加以断句标点,编入《文献编》。 八、本志清代及其以前的纪年,采用王朝年号(公元)纪年法,如唐天宝三 年( 744)。民国纪年,采用民国年号(公元)纪年法,如民国三年(1914)。中 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 九、本志资料选自有关东钱湖区域的历代著述、档案、方志、正史、文 件、报刊,按照存真求实、详今明古的原则取舍,经过实地调查、采访、核实和整 理,编著成文。只写事件、史实,不作评述。所用资料,除引文外,一般不注明 出处。 十,度量原则:长度、宽度、高度以米计,路程、距离以千米、公里计,面 积以平方米、平方千米、亩计,体积、容积以立方米计。

内容时限: 0000-2012年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作者简介
图片
序一 史济权
序二 周时奋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自然环境编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湖域地质
---- 第二节 开拓和保护
-- 第二章 山岭
---- 第一节 山
---- 第二节 峰
---- 第三节 岩
---- 第四节 岭
---- 第五节 岗
---- 第六节 麓
---- 第七节 岙
-- 第三章 洲、屿、峙、钳、嘴、岛
---- 第一节 洲
---- 第二节 屿
---- 第三节 峙
---- 第四节 钳
---- 第五节 嘴
---- 第六节 岛
-- 第四章 溪、坑、池、潭
---- 第一节 溪
---- 第二节 坑
---- 第三节 池
---- 第四节 潭
-- 第五章 湾、湖、井
---- 第一节 湾
---- 第二节 湖
---- 第三节 井
-- 第六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霜雪期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蒸发
---- 第六节 风
---- 第七节 大气环境
---- 第八节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编
-- 第七章 古树名木
---- 第一节 金桂
---- 第二节 银杏
---- 第三节 香樟
---- 第四节 枫香
---- 第五节 枫杨(溪口树)
---- 第六节 古松(马尾松)
---- 第七节 其他树
-- 第八章 松杂竹木
---- 第一节 松枫杂树
---- 第二节 竹
-- 第九章 五谷杂粮
---- 第一节 稻
---- 第二节 麦
---- 第三节 杂粮
---- 第四节 豆科(菽类)
-- 第十章 瓜果蔬菜
---- 第一节 瓜
---- 第二节 果
---- 第三节 蔬菜
-- 第十一章 药材花卉
---- 第一节 药材
---- 第二节 花卉
-- 第十二章 湖鲜溪鱼
---- 第一节 溪中鱼虾
---- 第二节 湖鲜鱼虾
---- 第三节 湖中甲壳
-- 第十三章 飞禽走兽
---- 第一节 飞禽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野兽
---- 第四节 家畜
-- 第十四章 爬行飞虫
---- 第一节 有毒蛇类
---- 第二节 无毒蛇类
---- 第三节 蜥蜴类
---- 第四节 两栖类
---- 第五节 益虫类
-- 第十五章 矿物
---- 第一节 石
---- 第二节 砂
---- 第三节 砖、瓦
---- 第四节 陶
---- 第五节 瓷
水利编
-- 第十六章 水利(一)
---- 第一节 塘
---- 第二节 堰
---- 第三节 禊闸
---- 第四节 湫阙、小斗门
---- 第五节 湖流
---- 第六节 湖功能
-- 第十七章 水利(二)
---- 第一节 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
---- 第二节 1万-10万立方米山塘
---- 第三节 1万立方米以下山塘水库
---- 第四节 止水墩
-- 第十八章 水利(三)
---- 第一节 唐治湖
---- 第二节 宋治湖
---- 第三节 元治湖
---- 第四节 明治湖
---- 第五节 清治湖
---- 第六节 中华民国时期治湖(1912-1948)
----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治湖(1951-2000)
----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区管会治湖(2001至今)
交通编
-- 第十九章 路(街)
---- 第一节 环湖路(按现行环湖31.5千米计)
---- 第二节 大道、主路
-- 第二十章 古道
---- 第一节 跨境古道
---- 第二节 境内古道
-- 第二十一章 桥、洞
---- 第一节 古桥、老桥、重建桥
---- 第二节 拱桥
---- 第三节 现代桥
---- 第四节 隧道(洞)
-- 第二十二章 亭
---- 第一节 古亭
---- 第二节 重建亭
---- 第三节 新建亭
---- 第四节 墓园亭
-- 第二十三章 码头
---- 第一节 古码头
---- 第二节 新造码头
-- 第二十四章 船
---- 第一节 客船
---- 第二节 游船
---- 第三节 货船
---- 第四节 渔船
---- 第五节 赛船
---- 第六节 机器船
-- 第二十五章 坝
---- 第一节 滑泥坝(流泥坝)
---- 第二节 升船机
-- 第二十六章 陆上交通
---- 第一节 汽车
---- 第二节 公交汽车
---- 第三节 机动车
---- 第四节 人力车
名胜古迹编
-- 第二十七章 名胜古迹
---- 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节 区(县)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节 市级文保点
---- 第五节 地下文物
---- 第六节 收藏于鄞县文管会文物
---- 第七节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增“国宝”单位
-- 第二十八章 庙祠
---- 第一节 庙祀
---- 第二节 祠堂
-- 第二十九章 宗教
---- 第一节 寺庵
---- 第二节 道观
---- 第三节 教堂
-- 第三十章 古迹、金石
---- 第一节 古迹
---- 第二节 牌坊
---- 第三节 金石
---- 第四节 古塔
---- 第五节 方响(古钟)
-- 第三十一章 窑、冢
---- 第一节 古窑址
---- 第二节 窑厂
---- 第三节 墓冢
-- 第三十二章 古村老街
---- 第一节 古村
---- 第二节 老街
---- 第三节 大宅(老宅)院
---- 第四节 故居
---- 第五节 古村归属
生态旅游编
-- 第三十三章 馆院地园
---- 第一节 院、馆
---- 第二节 园、阁、场、地
---- 第三节 动、植物园
---- 第四节 农、渔、茶三场
---- 第五节 风俗与节 令
---- 第六节 耕、渔、樵工具
---- 第七节 名点、佳肴
---- 第八节 茶、烟、洒
---- 第九节 宾馆、酒店
---- 第十节 别墅、新村
-- 第三十四章 景区
---- 第一节 老十景
---- 第二节 湖心十景
---- 第三节 福泉九景
---- 第四节 湖畔十景
---- 第五节 韩岭十景
---- 第六节 新开十景
---- 第七节 景区
---- 第八节 休闲路线
人物编
-- 第三十五章 贤人名士
---- 第一节 周朝
---- 第二节 宋朝
---- 第三节 明朝
-- 第三十六章 治湖官吏
---- 第一节 唐朝
---- 第二节 五代
---- 第三节 宋朝
---- 第四节 明朝
---- 第五节 清朝
-- 第三十七章 官宦进士
---- 第一节 晋朝
---- 第二节 唐朝
---- 第三节 宋朝
---- 第四节 元朝
---- 第五节 明朝
---- 第六节 清朝
---- 第七节 近现代
-- 第三十八章 高僧名尼
---- 第一节 宋朝
---- 第二节 元朝
---- 第三节 明朝
---- 第四节 清朝
---- 第五节 现代
-- 第三十九章 文人雅士
---- 第一节 宋朝
---- 第二节 元朝
---- 第三节 明朝
---- 第四节 清朝
---- 第五节 近现代
-- 第四十章 贾商乡贤
-- 第四十一章 专家学者
-- 第四十二章 精英烈士
-- 第四十三章 百岁坊
-- 第四十四章 在海外的著名人士
文献编
-- 第四十五章 诗词
---- 第一节 东钱湖漫游诗
---- 第二节 东钱湖十景诗
---- 第三节 东钱湖名胜古迹诗
---- 第四节 东钱湖山水诗
---- 第五节 东钱湖近现代近体诗
-- 第四十六章 楹联
---- 第一节 湖联
---- 第二节 湖心堤联
---- 第三节 寺、庙联
---- 第四节 祠堂联
---- 第五节 凉亭联
-- 第四十七章 赋、议、记、表、志
---- 第一节 赋
---- 第二节 议
---- 第三节 记
---- 第四节 疏
---- 第五节 表
---- 第六节 志
---- 第七节 御碑
教育卫生编
-- 第四十八章 教育
---- 第一节 国际教育论坛
---- 第二节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
---- 第三节 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初级中学
---- 第四节 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中心小学
---- 第五节 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钱湖人家小学
---- 第六节 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韩岭小学
---- 第七节 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高钱小学
---- 第八节 宁波东钱湖镇中心幼儿园
---- 第九节 宁波东钱湖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第十节 宁波外国语学校
---- 第十一节 宁波师范学院
---- 第十二节 教育沿革
-- 第四十九章 医卫
---- 第一节 普益医院
---- 第二节 钱湖医院
---- 第三节 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 第四节 村卫生保健站
---- 第五节 环卫站
乡村沿革编
-- 第五十章 清末时期(此归属宋朝已有)
---- 第一节 阳堂乡太白里
---- 第二节 翔凤乡沧门里
---- 第三节 手界乡赤城里
---- 第四节 老界乡赤城里
-- 第五十一章 民国时期
---- 第一节 民国元年-民国二十年(1912-1931)
---- 第二节 民国二十年-民国二十一年(1931-1932)
---- 第三节 民国二十二年-民国二十四年(1933-1935)
---- 第四节 民国二十五年-民国三十四年(1936-1945)
---- 第五节 民国三十五年-民国三十八年(1946-1949)
-- 第五十二早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一节 1949年5月-1950年初
---- 第二节 1950-1956年(土地改革-互助组时期)
---- 第三节 1956-1957年底(互助组-高级社时期)
---- 第四节 1958-1959年(人民公社时期)
---- 第五节 1960-1963年(困难时期)
---- 第六节 1963-1972年(“四清”-“文革”中前期)
---- 第七节 1972-1984年(“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前期)679
---- 第八节 1984-1992年(改革开放中期)
---- 第九节 1992-2001年
---- 第十节 2001年8月-2013年12月
工程文牍编
-- 第五十三章 1892-1911年
---- 第一节 1892-1894年
---- 第二节 1895-1900年
---- 第三节 1900-1910年
---- 第四节 1911年
-- 第五十四章 1912-1914年
---- 第一节 1912年
---- 第二节 1913年
---- 第三节 1914年
-- 第五十五章 1915-1950年
---- 第一节 1915-1932年
---- 第二节 1933-1936年
---- 第三节 1936-1949年
-- 第五十六章 1950-1988年
---- 第一节 鄞革[76]12号文件
---- 第二节 鄞人[81]11号文件
---- 第三节 鄞政[85]23号文件
-- 第五十七章 1989-2001年
---- 第一节 (1990-1995)东钱湖总体开发规划简介
---- 第二节 东钱湖东钱湖风景名胜区开发基金会章 程
-- 第五十八章 2001-2013年
---- 第一节 黄兴国在东钱湖开发建设专题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 第二节 东钱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纲要
---- 第三节 宁波市东钱湖地区总体规划
---- 第四节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条例
---- 第五节 东钱湖“十二五”发展规划
---- 第六节 东钱湖开发建设总体目标
---- 第七节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
---- 第八节 宁波市东钱湖水域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目录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