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松山区志(1991-2005)送审稿

赤峰市松山区志(1991-2005)送审稿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赤峰市松山区1991~2005年自然、人文和社会发展面貌,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上限1991年,下限2005年。为确保叙事的完整性和志书的资料性,个别篇章内容可适当上溯。本志特载、专记及所用图片,不受时间断限限制。

内容时限: 1991-2005

目录

封面
赤峰市松山区志
图片
-- 2000年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松山区综合开发龙潭示范工程
-- 199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视察松山区生态建设工程
-- 199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慰问松山区
-- 2007年8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慰问当铺地满族乡敬老院
-- 2002年4月18~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委员长姜春云视察防沙治沙生态建设
-- 1999年7月6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视察太平地乡农田防护林网
-- 1995年7月18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视察太平地乡
-- 2001年9月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视察双塔山生态治理项目区
-- 2002年4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在当铺地村视察调研
-- 2004年9月3日国务院委员、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视察教育工作
-- 2004年8月31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视察草田林网建设项目
-- 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视察生态建设工程
-- 自治区政府主席杨晶视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 市委书记杭桂林考察民营企业
-- 区党政领导部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作
-- 招商引资签约仪式
-- 合作开发生物发电项目
-- 建设中的太平地油气田
-- 太平地油气田CNC站
-- 金箭铜业
-- 柴胡栏子金矿车间一角
-- 松山区工业园区
-- 金鑫矿业万吨扩建工程开工庆典
-- 富龙热电
-- 碾子沟钼矿生产车间
-- 建设中的国能生物质发电项目
-- 大唐风电东山一期工程
-- 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园区
-- 荣誉附图
-- 全家梁设施农业示范区
-- 封山禁牧
-- 上官地镇无公害蔬菜基地
-- 节水灌溉
-- 养鸡专业户
-- 养牛专业村
-- 荣誉附图
-- 设施农业项目区
-- 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
-- 区党政机关办公楼
-- 银河大桥通车庆典
-- 小城镇建设
-- 宽阔整洁的马路
-- 住宅小区
-- 农民新村
-- 市党政机关办公楼
-- 锦绣花园住宅小区
-- 玉龙大街
-- 王府花园住宅小区
-- 石博园
-- 松山商业步行街
-- 初头朗农村集市
-- 赤峰商场
-- 城区便民超市
-- 松山蒙中第二教学楼
-- 美国客人来松山区神童幼儿园考察
-- 自治区十届中学运动会在本区举行
-- 红旗中学教学楼
-- 校园中心叠石凉亭
-- 木兰小学微机室
-- 通过“两基”评估验收
-- 区职教中心科技楼
-- 赤峰市首届农展会
-- 荣誉附图
-- 引进EPC生产工艺流水线
--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 观察新品种
-- 群众歌咏活动
-- 荣誉附图
-- 网吧
-- 大型韵律操
-- 松山医院
-- 荣誉附图
-- 松山中蒙医院
-- 美国医疗队为孤寡老人、残疾儿童义诊
-- 社区卫生服务站
-- 手术室
-- 编委会人员合影
-- 评审委员会人员合影
-- 评审会议全体合影
-- 赤峰市松山区行政区划图
-- 松山城区平面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特载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松山
--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视察松山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慰问松山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松山区慰问
-- 国务委员、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视察松山
-- 国务委员陈俊生视察松山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视察松山
--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视察松山
--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视察松山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视察松山
-- 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视察松山
--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视察松山
-- 新城区:在崛起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环境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区域变迁
---- 第四节 区划变动
-- 第二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穆家营子镇
---- 第二节 老府镇
---- 第三节 初头朗镇
---- 第四节 太平地镇
---- 第五节 王府镇
---- 第六节 大庙镇
---- 第七节 安庆镇
---- 第八节 哈拉道口镇
---- 第九节 上官地镇
---- 第十节 夏家店乡
---- 第十一节 当铺地满族乡
---- 第十二节 岗子乡
---- 第十三节 城子乡
---- 第十四节 大夫营子乡
-- 第三章 街道简介
---- 第一节 向阳街道
---- 第二节 振兴街道
---- 第三节 松州街道
---- 第四节 铁东街道
---- 第五节 玉龙街道
-- 第四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 第五节 森林资源
---- 第六节 旅游资源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冰雹灾害
---- 第三节 霜冻灾害
---- 第四节 暴雨与洪涝
---- 第五节 大风与沙尘暴
---- 第六节 病虫灾害
---- 第七节 震灾
第二篇 实施国策
-- 第一章 国土资源保护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实施管理
----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四节 执法监察
-- 第二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结构
---- 第四节 人口普查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第六节 生育政策与依法行政
---- 第七节 计生成果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管理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三节 环境监测
---- 第四节 自然生态保护
第三篇 改革开放
--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稳定完善责任制
----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三节 二轮土地延包
---- 第四节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 第五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六节 粮食补贴方式改革
---- 第七节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 第八节 乡镇企业改制
-- 第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工业企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四节 税制改革
-- 第三章 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区级机构改革
---- 第二节 乡镇机构改革
-- 第四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第二节 职工再就业
---- 第三节 城镇低保
---- 第四节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 第五章 综合体制改革
---- 第一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公费医疗制度改革
----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四节 教文卫改革
-- 第六章 开放与开发
---- 第一节 优化投资环境
---- 第二节 招商引资
---- 第三节 经济技术开发
第四篇 经济总情
--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发展速度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居民生活
-- 第二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第四节 矿产管理
---- 第五节 安全管理
---- 第六节 农村经济管理
---- 第七节 经济普查
-- 第三章 经济监督
---- 第一节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二节 统计监督
---- 第三节 审计监督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基础建设
---- 第一节 粮食基地建设
----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三节 设施农业
---- 第四节 产业化经营
-- 第二章 农业结构
---- 第一节 结构调整
---- 第二节 无公害蔬菜生产
---- 第三节 粮食作物结构
---- 第四节 烤烟种植
-- 第三章 农机
---- 第一节 农机应用
---- 第二节 农机推广与培训
---- 第三节 农机服务
-- 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
---- 第一节 科技培训
---- 第二节 良种推广
---- 第三节 科技措施
---- 第四节 蔬菜种植
---- 第五节 果树生产
---- 第六节 气象服务
-- 第五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 第二节 植物检疫
-- 第六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附记: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第六篇 畜牧业
-- 第一章 草地
---- 第一节 天然草地
---- 第二节 草场建设
---- 第三节 草地保护
---- 第四节 草原管理
---- 第五节 饲草料加工
-- 第二章 畜禽
---- 第一节 畜禽数量
---- 第二节 畜禽结构
-- 第三章 品种与改良
---- 第一节 地方品种
---- 第二节 引入良种
---- 第三节 培育品种
---- 第四节 畜禽改良
-- 第四章 饲养
---- 第一节 繁育
---- 第二节 封山禁牧
---- 第三节 舍饲圈养
---- 第四节 养殖小区
---- 第五节 养殖专业村
---- 第六节 养殖专业户
-- 第五章 畜疫防治
---- 第一节 主要传染病
---- 第二节 主要寄生虫病
---- 第三节 主要常见病
---- 第四节 动物防检疫
-- 第六章 特种养殖
---- 第一节 养兔
---- 第二节 养鹅
---- 第三节 养火鸡
---- 第四节 其它特种养殖
-- 第七章 畜禽产品
---- 第一节 牲畜商品量
---- 第二节 畜禽产品产量
---- 第三节 畜牧业产值
-- 第八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第七篇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封山育林
---- 第二节 更新造林
---- 第三节 次生林改造
---- 第四节 林业用地
---- 第五节 活立木蓄积
-- 第二章 种子育苗
---- 第一节 种子
---- 第二节 良种基地
---- 第三节 育苗
-- 第三章 植树播绿
---- 第一节 人工造林
---- 第二节 飞播造林
---- 第三节 城周绿化
---- 第四节 风沙源治理
-- 第四章 林种类型
---- 第一节 防护林
---- 第二节 用材林
---- 第三节 经济林
-- 第五章 林业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成果
---- 第二节 推广与应用
-- 第六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防火
----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 森林公安
-- 第七章 林权林政
---- 第一节 林权
---- 第二节 林政
---- 第三节 公益林
---- 第四节 林业体制改革
-- 第八章 林场苗圃
---- 第一节 林场类型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林场建设
---- 第四节 苗圃
-- 第九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附记: 创建全国林业先进县
第八篇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节水工程
---- 第五节 防洪工程
---- 第六节 水能开发
-- 第二章 灌溉
---- 第一节 灌溉面积
---- 第二节 灌溉方式
-- 第三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保治理
---- 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
-- 第四章 渔业
---- 第一节 养鱼水面
---- 第二节 水质气温
---- 第三节 鱼苗鱼种
---- 第四节 成鱼饲养
---- 第五节 捕捞
---- 第六节 养殖管理
-- 第五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工程管理
---- 第二节 用水管理
---- 第三节 水费管理
---- 第四节 清查
-- 第六章 水政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水利执法
---- 附记: 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简介
第九篇 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 第一章 企业类型
---- 第一节 集体企业
---- 第二节 联办联营
---- 第三节 个体私营
-- 第二章 行业构成
---- 第一节 农业企业
---- 第二节 工业企业
---- 第三节 建筑企业
----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
---- 第五节 批发零售业
---- 第六节 住宿、餐饮、社会服务业
-- 第三章 乡镇企业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考核
---- 第三节 项目管理
---- 第四节 技术质量
---- 第五节 劳动安全
-- 第四章 经济效益
---- 第一节 投入
---- 第二节 效益
-- 第五章 民营经济
---- 第一节 放宽政策
---- 第二节 扶持发展
---- 第三节 打造载体平台
---- 第四节 民营经济构成
---- 第五节 发展速度及行业分布
---- 第六节 贡献率
第十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有工业
---- 第四节 外资及合资企业
-- 第二章 工业行业
---- 第一节 煤炭工业
---- 第二节 黄金工业
---- 第三节 电力工业
---- 第四节 建材工业
---- 第五节 建筑业
---- 第六节 食品工业
---- 第七节 糖酒制造业
---- 第八节 化学工业
---- 第九节 服装工业
---- 第十节 饲料加工业
---- 第十一节 印刷工业
-- 第三章 技术开发
---- 第一节 技术改造
---- 第二节 产品开发
-- 第四章 工业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生产经营管理
-- 第五章 工业生产
---- 第一节 产品产量
---- 第二节 产值效益
---- 第三节 资产设备
---- 第四节 劳动生产率
---- 附记: 松山工业园区简介
第十一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公路
---- 第一节 公路建设
---- 第二节 路政管理
---- 第三节 运政管理
---- 第四节 “两费”征管
---- 第五节 公路养护
---- 第六节 公路运输
---- 第七节 运输服务业
---- 第八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铁路
---- 第一节 线路
---- 第二节 桥隧
---- 第三节 铁路维修
---- 第四节 客货运输
---- 第五节 优质服务
-- 第三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投递
---- 第三节 邮政设备
---- 第四节 报刊发行
---- 第五节 邮政储蓄
---- 第六节 集邮
---- 第七节 企业内部改革
---- 第八节 经营管理
-- 第四章 电信
---- 第一节 松山网通
---- 第二节 移动分公司
---- 第三节 铁通支局
---- 第四节 联通分公司
---- 第五节 电信分公司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城市规划
---- 第二节 市政建设
---- 第三节 公用事业
---- 第四节 园林建设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街道建设
---- 第二节 供水设施
---- 第三节 农民新村
-- 第三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房屋产权、产籍管理
----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
----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
-- 第四章 建筑管理
---- 第一节 施工企业
---- 第二节 企业简介
-- 第五章 市容管理
---- 第一节 城市绿化
---- 第二节 城建监察
第十三篇 商贸
-- 第一章 商贸市场
---- 第一节 市场建设
---- 第二节 市场监管
-- 第二章 经营
---- 第一节 国有经济
---- 第二节 集体经济
---- 第三节 个体经济
---- 第四节 交易网点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二节 农机农具购销
---- 第三节 工业生产资料购销
---- 第四节 生活资料购销
---- 第五节 外贸出口
-- 第四章 社会服务
---- 第一节 餐饮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第十四篇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监管
----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五节 政府采购
-- 第二章 国家税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税率
---- 第四节 国税收入
---- 第五节 征管改革
---- 第六节 征收管理
---- 第七节 基建和固定资产投资
---- 第八节 信息化建设
-- 第三章 地方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地方税收
---- 第三节 地方税种税率
---- 第四节 地税管理
-- 第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农业银行松山区支行
---- 第二节 农业发展银行松山区支行
---- 第三节 工商银行松山区支行
---- 第四节 建设银行松山区支行
---- 第五节 农村信用联社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人保财险公司
---- 第二节 人寿保险公司
第十五篇 政党 社团
-- 第一章 中共松山区委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区委重要会议
---- 第三节 领导人更迭
---- 第四节 重大决策
---- 第五节 组织建设
---- 第六节 宣传教育
---- 第七节 统一战线
---- 第八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九节 区委党校
---- 第十节 督查 保密 机要 信息
---- 第十一节 “三讲”教育
---- 第十二节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
---- 第十三节 先进性教育活动
-- 第二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三节 执法监察
---- 第四节 违法违纪案件查处
-- 第三章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松山区小组
----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松山区支部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松山区支部
---- 第四节 九三学社松山区支社委员会
---- 第五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松山区支部
---- 第六节 中国民主同盟会松山区小组
-- 第四章 社团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工商联
第十六篇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 领导人更迭
----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五节 主要政事活动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领导人更迭
---- 第三节 常务会议
---- 第四节 重要决定及规定
---- 第五节 主要政绩
---- 第六节 综合政务
---- 第七节 档案管理
-- 第三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委员会组织构成
---- 第二节 全委会议
---- 第三节 领导人更迭
---- 第四节 工作机构
---- 第五节 常委会议
---- 第六节 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
---- 第七节 参政议政
第十七篇 法制 军事
-- 第一章 政法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法队伍建设
---- 第三节 执法督查
---- 第四节 教育培训
---- 第五节 表彰见义勇为
---- 第六节 维护稳定工作
-- 第二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层基础建设
---- 第三节 实施责任制
---- 第四节 群防群治
---- 第五节 铁路护路联防工作
---- 第六节 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
-- 第三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案件侦查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消防管理
---- 第六节 警务机制改革
-- 第四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刑事犯罪检察
----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和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七节 检察技术
-- 第五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刑事 民商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行政审判
---- 第四节 告诉申诉审判
---- 第五节 执行工作
-- 第六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宣传教育及依法治区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律师
---- 第五节 基层工作
---- 第六节 法律援助
---- 第七节 安置帮教
-- 第七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兵员征集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双拥共建
---- 第四节 国防教育
第十八篇 劳动 人事 民政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职工工资福利
---- 第三节 职工社会保险
---- 第四节 职业技能开发
---- 第五节 劳务输出
---- 第六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监察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编制管理
---- 第二节 干部队伍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节 人才交流
---- 第六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 第七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双拥优抚安置
---- 第三节 赈灾救济
---- 第四节 社区建设
---- 第五节 残疾人事业
---- 第六节 勘界地名
---- 第七节 社会福利
---- 第八节 婚姻登记
---- 第九节 殡葬管理
第十九篇 科技 教育
-- 第一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项目
---- 第三节 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
---- 第四节 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
---- 第五节 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
---- 第六节 民营科技企业
---- 第七节 科技成果
---- 第八节 科学普及
---- 第九节 科技培训
---- 第十节 科普活动
---- 第十一节 科协代表大会
---- 第十二节 科普示范乡镇建设
---- 第十三节 青少年活动
---- 第十四节 地震监测
---- 附记: 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基础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第四节 民族教育
---- 第五节 民办教育
---- 第六节 办学条件
---- 第七节 师资队伍
---- 第八节 教育教学
---- 第九节 教育管理
---- 第十节 示范性学校
---- 第十一节 市、区直属学校
第二十篇 文化 体育 卫生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文化活动
---- 第三节 文艺场所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图书发行
---- 第六节 图书阅览
---- 第七节 电影放映
---- 第八节 文物保护
---- 第九节 史、志、鉴编纂
---- 第十节 文化市场管理
---- 附记: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
-- 第二章 新闻事业
---- 第一节 《松山报》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竞技体育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医政药政
---- 第三节 卫生事业经费
---- 第四节 公共卫生
---- 第五节 卫生防疫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七节 结核病防治
---- 第八节 传染性非典性肺炎防治
---- 第九节 爱国卫生
---- 第十节 医教科研与对口支援
---- 第十一节 红十字会
---- 附记: 创建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
人物
-- 一 人物传略
---- 刘景昌
---- 刘虎
---- 杨振玉
---- 岳凤元
---- 孙文姝
---- 乔占英
---- 郎荣华
---- 王占春
---- 刘喜芹
-- 二 人物简介
---- 张文
---- 王允廷
---- 浩路
---- 贾庆荣
---- 张金凯
---- 卢振远
---- 张越平
---- 张向午
---- 李敬尧
---- 孙显宗
---- 李瑞
---- 孙百通
---- 谢贵良
---- 吴香馥
---- 陆文彩
---- 张国龙
---- 石广学
---- 韩生雨
---- 孙显谦
---- 于怀字
---- 张祝生
---- 高溥泽
---- 吴始润
---- 刘化荣
---- 郭秀英
---- 甄喜
---- 王卫东
---- 邱富
---- 张桂先
---- 李学玉
---- 张学兰
---- 杨贵华
---- 刘军
---- 杜金富
---- 张子一
---- 李富林
---- 安鹤杰
---- 陈志刚
---- 胡景坤
---- 汪景新
---- 段秀礼
---- 周宝义
---- 房汉廷
---- 张文龙
---- 吴春江
---- 郝春霞
---- 孙国琴
---- 刘永志
---- 于海峰
---- 田宇
---- 赵国宇
---- 桑百川
---- 梁建波
---- 李国琦
-- 三 英模名录
-- 四 乡友名表
附录
-- 一 限外纪要
-- 二 文献辑存
-- 三 艺文选录
-- 四 前志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