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序言 (汉文版)
铜普,是个神奇而秀美的地方。在这块热土上有令人神往的哈
里哈图国家级原始森林;有奇秀壮伟、树冠状如心脏的千年古柏——
塔延山神树;还有声名远播、香烟缭绕的藏传佛教寺院——都兰寺;
这里更孕育了一个伟大民族的优秀族群——德都蒙古族最兴盛繁荣
的西前旗,俗称青海王旗,是青海蒙古29旗之一。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页
图片
编委会
序言
目录
第一编 历史沿革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蒙古族进驻青海之前
----
第二节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时期的概况
----
第三节 元王朝时期
----
第四节 明王朝时期
----
第五节 清王朝时期
----
第六节 民国时期
----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八节 铜普乡概况
----
第九节 关于青海王旗部众迁移的回顾
第二编 地理
--
第二章 地理概貌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气候、日照
----
第三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青海王旗草场界线
----
第一节 明朝时期草场界线
----
第二节 清朝时期草原界线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草原界线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草原界线
----
第五节 铜普乡各村位置、界线
--
第四章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
第一节 丰富的水资源
----
第二节 茂密的森林
----
第三节 肥沃的土地
----
第四节 动物种类
----
第五节 矿产资源
----
第六节 地名由来
----
第七节 天葬地
第三编 经济
--
第五章 畜牧业生产
----
第一节 草场
----
第二节 牲畜种类及性能
----
第三节 畜牧业经营管理
----
第四节 主要畜产品
----
第五节 畜种改良
----
第六节 牲畜疫病防治
--
第六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原始农业历史追寻
----
第二节 蒙古人种地概况
----
第三节 现代农业生产
----
第四节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业生产
----
第五节 农业学大寨及农牧区政策变迁经历
--
第七章 森林、水利
----
第一节 天然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开始的状况
----
第三节 森林经营管理
----
第四节 水利建设
--
第八章 其他
----
第一节 商业贸易
----
第二节 银行业
----
第三节 交通运输
----
第四节 手工业
第四编 政治
--
第九章 党派
----
第一节 国民党组织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十章 行政建制
----
第一节 清朝时期旗行政建制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旗行政建制(1912~1927年)
----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1928~1949年)
----
第四节 人民政府机构
--
第十一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三节 贫下中牧协会
--
第十二章 重大事件
----
第一节 人民的政治权利
----
第二节 哈萨克人迁徙青海
----
第三节 青海王旗的解放
----
第四节 解放以来的政治运动
--
第十三章 军事
----
第一节 地方武装的沿革
----
第二节 人民武装组织
----
第三节 法律法规
第五编 文化教育
--
第十四章 教育
----
第一节 建国以前民族教育状况
----
第二节 建国以后民族教育发展概况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五节 扫除文盲工作
----
第六节 附录
--
第十五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建国前文化艺术
----
第二节 解放以后的文化艺术
----
第三节 民间文学
----
第四节 舞蹈器乐类
----
第五节 传统手工艺
----
第六节 新创歌曲
--
第十六章 土语
----
第一节 语音特点
----
第二节 语法特点
----
第三节 词汇特点
--
第十七章 历史文物
----
第一节 古代建筑
----
第二节 服饰及用品
----
第三节 绚丽的自然景观
----
第四节 历史文化遗迹
--
第十八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传统医药学的继承发展
----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三节 妇幼卫生保健
----
第四节 疫病预防
----
第五节 药用物质
--
第十九章 体育与文化娱乐
----
第一节 男子汉三项技艺
----
第二节 棋类娱乐
----
第三节 体育类娱乐
----
第四节 滑稽戏剧性娱乐
----
第五节 智商娱乐
----
第六节 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新发展
第六编 社会
--
第二十章 人口、民族、姓氏
----
第一节 历史上的人口
----
第二节 建国后的人口与民族
----
第三节 姓氏部族
--
第二十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建国前的人民生活
----
第二节 建国后的人民生活
--
第二十二章 社会道德与民俗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家庭、亲属、尊称习俗
----
第四节 家教习俗
----
第五节 住宅
----
第六节 礼仪习俗
--
第二十三章 生产习俗
----
第一节 放牧习俗
----
第二节 牲畜挂彩带放生习俗
----
第三节 农耕习俗
----
第四节 狩猎习俗
----
第五节 旅行迁徙习俗
----
第六节 擀毡习俗
----
第七节 节气习俗
--
第二十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黄教
----
第二节 都兰寺概况
----
第三节 萨满信仰的遗迹
----
第四节 其他
第七编 人物
--
第二十五章 历史人物
----
第一节 历史人物
----
第二节 宗教上层人物
----
第三节 社会名人
--
第二十六章 现代人物
----
第一节 各级党政干部
----
第二节 村、社负责人
----
第三节 寺院名人
----
第四节 革命烈士及因公殉职人员
----
第五节 劳动模范及先进人物
----
第六节 名人
附录
--
一、大事记
--
二、有关文献(附复印件)
--
三、国外学者到青海王旗考查历史记载
--
四、青海王旗札萨王公世袭表
--
五、编写本《旗志》时赞助1000元以上人员
--
六、青海王旗户及人口统计表
蒙古文版后记
编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