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津南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水资源,河网治理,水利管理,水利科技等。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6年03月
目录
天津水利志卷十津南区水利志
天津水利志
彩图
--
《津南区水利志初稿》评审会合影
--
《津南区水利志送审稿》评审会合影
--
历任局长(部分)左起:林庆荣 杨健民 张志淼 王 健 王好科
--
编撰人员对初稿进行研讨
--
东沽排污泵站
--
十米河扬水站机房内景
--
洪泥河首闸(七十立方米每秒)
--
周公祠(1919年建)
--
东闸(1896年建)
--
风力提水
--
暗管排咸—苹果喜获丰收
--
引进国外品种—李子
--
暗管排咸—小站稻长势喜人
--
二级河道人工清淤
--
津南区水利局鸟瞰
--
双月扬水站
--
双月扬水站控制室工作人员为抗旱调水
--
津南区行政图
--
津南区水利工程位置图
天津市水利局水利志编纂委员会(1991年)
《津南区水利志》编纂领导小组
《津南区水利志》编辑办公室
津南区地方史志评审组
天津市津南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文件
关于《津南区水利志》(送审稿)的批复
关于《津南区水利志》印刷出版的批复
序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第一章 自然概况
--
第一节 地形、地貌、地质
----
一、地形
----
二、地貌
----
三、地质
------
表1-1 津南区地层综合表
------
图1-1 海河裁弯平面图(示意)
--
第二节 气象、水文
----
一、气象
------
表1-2 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与蒸发量比较表(1974-1990)
----
二、水文
--
第三节 河流
----
一、用水河道
----
二、排水河道
第二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水量、水质
----
一、地表水
------
表2-1 1983-1990年南郊区调水量表
----
二、地下水
------
表2-2 1983-1990年地下水开采量表
----
三、污水
------
表2-3 双巨排污河设计流量表(1981年) 单位:立方米/秒
------
表2-4 污水水质表(1962年9月12日) 单位:毫克/升
------
表2-5 天津板纸厂不同时期工业废水排放量表
--
第二节 水资源利用
----
一、农业用水
----
二、工业用水
----
三、畜牧用水
----
四、生活用水
----
五、污水灌溉
------
表2-6 天津市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水质试行标准(草案)(1964)
--
第三节 水资源供需平衡
----
一、供水需水现状
------
1983-1990年国民经济用水量表 单位:万立方米
----
二、供需平衡
------
表2-8 供需平衡表(1989)
--
第四节 水资源污染与保护
----
一、水资源污染
------
表2-9 南郊区主要用水河道水质成果表
----
二、水资源保护
--
第五节 城镇供排水
----
一、城镇供水
------
图2-1 1959年修建储水罐分布示意图
------
表2-10 三镇历年供水管道铺设长度表 单位:米
------
表2-11 历年引滦入咸水量表
----
二、区内工业供水
------
表2-12 区内工业自备水源用水量表
----
三、城镇排水
----
四、工业废水排放
----
五、排污泵站
------
表2-13 排污泵站机电设备一览表(1990)
第三章 灾害与抗灾
--
第一节 自然灾害
----
一、洪涝
----
二、干旱
----
三、风暴潮
----
四、冰雹
----
五、地震
--
第二节 抗灾
----
一、抗灾组织
----
二、防汛排涝
----
三、抗旱
----
四、震毁水利工程修复
------
表3-1 震毁水利设施恢复表
----
五、抗洪抢险
第四章 河网治理
--
表4-1 津南区河道现状汇总表(1990)
--
第一节 二级河道的开挖与疏浚
----
一、马厂减河
------
表4-2 马厂减河水利配套工程一览表(清)
------
表6-1 一九五三年度马厂减河东闸水位过程线图
------
表4-3 马厂减河(中段)疏浚工程汇总表(1970)
------
表4-4 马厂减河(下段)疏竣工程汇总表(1974)
----
二、洪泥河
----
三、月牙河
------
表4-5 洪泥河改造工程一览表(1969)
------
表4-6 1966-1967年月牙河疏浚改造工程一览表
----
四、四丈河
----
五、幸福河
------
表4-7 幸福河(南段)改造工程一览表(1975年春)
----
六、秃尾巴河
----
七、卫津河
----
八、荒地排水河
----
九、园田引水河
----
十、八米河
------
表4-8 1959年前八米河排水系统状况
------
表4-9 八米河(上段)改造工程一览表(1976)
------
表4-10 八米河(下段)改造工程一览表(1978)
----
十一、十米河
----
十二、双桥河
------
表4-11 双桥河改造工程一览表(1975)
----
十三、南白排河
------
表4-12 南白排河工程一览表(1976)
----
十四、咸排河
----
十五、双白引河
----
十六、跃进河
----
十七、石柱子河
----
十八、赤龙河
--
第二节 大沽排水河的开挖与改造
----
一、大沽排水河系统的开挖
----
二、先锋排水河的疏浚
----
三、大沽排水河改造工程
------
表4-13 大沽排水河系统断面设计标准表(1965)
------
表4-14 大沽排水河改造工程主要建筑物一览表(1966)
------
表4-15 大沽排水河系统各河设计流量一览表(1965) 单位:面积万亩 流量立方米每秒
----
四、双巨排污河工程
------
表4-16 旧先锋河各厂排水调头管线工程(1982)
----
五、工程设施改造
----
六、大沽排水河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桥、闸、涵
----
一、东闸
------
表4-17 区管水闸建设情况表(1990)
------
表4-18 二级河道上桥梁一览表(1990)
------
表4-19 二级河道上倒虹吸渡槽工程一览表(1990)
----
二、生产圈闸
----
三、马厂减河首闸迁建工程 (今称洪泥河首闸)
--
附录4—1 周盛传议复津东水利原禀
--
附录4—2 李鸿章原批
--
附录4—3 李鸿章奏择地接开南运减河疏
--
附录4—4 清代开挖马厂减河碑文“靳官屯闸记”
--
附录4—5 新开卫津河碑记
--
附录4—6 新开卫津河碑记
--
附录4—7 吴胡观察德政碑记
--
附录4—8 万古流传碑
第五章 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一节 盐碱地的成因及危害
----
一、盐碱地的成因
------
表5-1 土壤盐渍化面积及分布表(1982)
------
表5-2 地下水矿化度面积及分布表(1982)
----
二、盐碱地的危害
--
第二节 盐碱地的治理
----
一、深挖渠
------
表5-3 南郊区历年深挖渠统计表(截止1988年)
----
二、暗管排水
------
表5-4 1984年巨葛庄暗管排水区与对照区汛期前后不同土体盐分脱盐率表
------
表5-5 各乡镇暗管排水面积表 单位:亩
------
图5-1 巨葛庄暗算排水区与对照区地下水位线
------
表5-6 1983-1990年暗管排水投资汇总表 单位:元
--
第三节 沟渠井配套
--
第四节 节水措施
----
一、防渗渠道
------
表5-7 1981年10月~1982年6月部分暗管输水造价表
------
表5-8 暗管输水进度表 1982年12月30日
------
表5-9 1983年暗管输水完成情况表 单位:米
------
表5-10 1984年暗管输水修建 单位:米
------
表5-11 1982-1984年南郊区暗管输水汇总表 单位:米
------
表5-12 百米上地下管道及附属建筑物数量表
----
二、喷灌
----
三、灌溉方法的改进
------
表5-13 南郊区水利站稻田用水量试验成果表
第六章 灌溉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农田灌溉
----
一、宋、元、明、清
----
二、民国及日伪时期
----
三、建国前夕的灌溉状况
--
第二节 建国以来的灌区建设
----
一、兴修水利,加强灌溉管理(1949—1952)
------
图6-1 马厂减河有效与危险水位图(1949)
------
表6-1 胜利社各阶段用水情况(1953)
------
表6-2 各场片用水量实测对照表(1953)
----
二、水利化和机械化灌溉(1953-1960)
------
(一)马厂减河被独流减河工程切断团泊洼、板桥农场开荒种稻
--------
表6-3 1954年度小站地区水利工程设施表
--------
表6-4 1954年度小站地区灌溉动力表
------
(二)柴油进口困难,改装柴油机
------
(三)灌区建设,迫切需要电力灌溉
------
(四)1957年水源奇缺
--------
表6-5 小站地区因缺水稻田灾情一览表(1957)
------
(五)海河建闸后改变了沿岸自流灌排的天然条件
------
(六)掀起以水利电力建设为中心的高潮,全区实现水利化和机械化灌溉
----
三、电力排灌和灌区建设
------
(一)电灌的紧迫感,势在必行
------
(二)灌区建设及配套
--------
表6-6 津南区国营扬水站基本情况表(1990)
------
(三)双月扬水站枢纽工程
--
第三节 机井灌溉
第七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水利工程设施管理
----
一、河道管理
----
二、机井管理
----
三、大沽排水河管理
--
第三节 灌溉管理
----
一、充实管理人员,健全管理机构
----
二、推行计划配水及定额给水
--
第四节 水费征收
----
一、早期水费征收
----
二、地表水水费征收
----
三、排水费征收
----
四、地下水资源费征收
----
五、水资源费的使用
------
(一)地表水资源费的使用
------
(二)地下水资源费的使用
--
第五节 综合经营
--
附录7—1 河西区马厂减河轮流灌溉管理制度
--
附录7—2 天津市南郊区第一电力扬水站经营管理工作的先进事迹
--
附录7—3 正营分站经营管理细则
----
附表
第八章 水利科技队伍的建设
--
第一节 技术培训
----
一、灌溉管理技术培训
----
二、电工培训
----
三、水利测量员培训
----
四、水利站长培训
----
五、科技干部继续教育
----
六、水利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一、评定技术职称
----
二、学术性群众团体
--
第三节 水利科技成果及推广
----
一、试制电石机
----
二、水稻灌溉用水对比试验
----
三、污水灌溉试验
----
四、双曲拱桥技术的推广
----
五、试制喷灌机具
----
六、钢丝网水泥闸门技术
----
七、推广喷灌技术
----
八、推广铸铁闸门技术
----
九、推广暗管输水技术
----
十、推广暗管排咸技术
----
十一、四丈河闸止水技术
----
十二、风力提水技术
大事记
参考文献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