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盛世修志,古来如此。志书的作用,在于“资治、存史和教化”。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关怀下,《隆回县教育志》是以开修。通过全体编修人员的辛勤劳动,终得以编纂成册。此乃我县教育之幸事!
内容时限:
1978-2002
出版时间:
2003年12月
目录
封面
隆回县教育志
《隆回县教育志》
《隆回县教育志》编辑委员会
图片
--
隆回县行政区划图
--
隆回县教育局党委成员合影
--
隆回县教育局办公大楼
--
隆回县乡镇学区正副主任与教委领导合影
--
隆回县获省普及实验教学合格证
--
隆回县获省“义教工程”先进县
--
隆回县获全国扫盲先进单位
--
隆回县教委获市双文明单位
--
隆回一中校园
--
隆回县远程教育发射塔
--
隆回九中校园一角
--
隆回二中课间操
--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左三)在陈维凡校长陪同下视察隆回二中
--
日本教育考察团在隆回二中进行友好交流
--
隆回县职业中专科教楼
--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考察职业中专
--
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牌匾
--
隆回县职业中专蘑菇实验场
--
国家重点评估验收专家组在职业中专评估检查
--
隆回县教育印刷厂部分牌匾
--
隆回县教育印刷厂办公楼
--
隆回县教育印刷厂胶印车间一角
--
锣鼓石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修建学校
--
特殊学校获“三八红旗集体”
--
特殊学校教师在上课
--
县幼儿园儿童乐园
--
建华少儿活动中心
--
建华少儿活动中心10周年庆典
--
心万树花果园建华少儿活动中
--
洞下小学-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
--
洞下小学科技活动获得的部分锦旗奖章
--
魏源实验学校学生“脑珠算”组双手盲打
--
魏源实验学校获全国“注提”实验先进单位
--
魏源实验学校获邵阳市“三算结合”教学推广先进单位
--
西洋江乡农校-省示范乡镇农校、先进农科教中心
--
城西中学校园
--
南岳庙中学校内花园
--
隆回一中校园小记者
--
山界回族乡中心小学
--
虎形山乡瑶族教师在上课
--
东方红小学学生的文艺表演
--
东方红小学的学雷锋活动
--
麻塘山乡中心小学的音乐课
--
文成中学获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序
目 录
第一篇 大事记
第二篇 概述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三章 教育概况
--
第四章 教师队伍
--
第五章 教育行政
--
第六章 教育政策
第三篇 教育管理
--
第一章 教育行政管理
----
第一节 领导体制
------
一、隆回县教育行政管理示意图
------
二、工作职责
------
三、2000年元月全县乡镇学区人事调整以后乡镇学区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
----
第二节 办学体制
----
第三节 经费管理体制
------
一、集资办学
------
二、教育经费落实情况
--------
附1989-2002年教育经费开支情况统计表(千元)
----
第四节 管理体制
----
第五节 教育结构
----
第六节 办学条件
------
一、“一无两有”达标
------
二、调整布局,创合格学校
------
三、“义教工程”喜结硕果
------
四、“两室建设”省內上乘
--------
附一 隆回县1988-2002年改造申小学危房统计
--------
附二 隆回县义教工程项目学校建设情况
(1)项目学校名单
(2)项目学校建设概况
----
第七节 督导评估
------
一、督导评估机构
------
二、关于学校目标管理
----
第八节 教育科研
--
第二章 学校管理体制
----
第一节 学校体制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一、小学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
二、中学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
第三节 人事体制
----
第四节 学校管理制度
------
附一 教职员工岗位责任制
------
附二 关于加强和改革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规定
------
附三 关于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
--
第三章 教育制度
----
第一节 课程设置
------
一、小学课程设置
------
二、中学课程设置
------
附一 湖南省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安排表
------
附二 湖南省调整后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
------
附三 湖南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
第二节 教学制度
------
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草案)
----
第三节 教学方法
----
第四节 考试制度
----
第五节 教育技术
--
第四章 教育管理机构
----
一、县教育行政机构负责人一览表
----
二、隆回县教育局(教委)內设机构及各单位负责人名单
----
三、1978年-1995年全县各区历届教育行政负责人名单
----
四、1978-2002年各乡历届文教负责人名单
----
五、县城小学、县幼儿园、县特殊学校负责人名单
----
六、隆回县各公办初中1978-2002年校长或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名单
----
七、隆回县县属各教育单位1978年~2002年历届负责人名单
第四篇 基础教育
--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三章 初中教育
----
2000年麻塘山乡中小学分布示意图
--
第四章 高中教育
--
第五章 学校
----
建华少儿活动中心
----
隆回县幼儿园
----
东方红小学
----
魏源实验学校
----
洞下小学
----
麻塘山乡中心小学
----
锣鼓石小学
----
六都寨中学
----
城西中学
----
南岳庙乡中学
----
隆回县第一中
----
隆回县第二中
第五篇 职业教育
--
第一章 “十百千万工程”
--
第二章 中等职业教育
--
第三章 学校
----
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隆回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第六篇 成人教育
--
第一章 扫盲教育
--
第二章 成人文化教育
----
一、职工教育
----
二、干部教育
----
三、教师进修
----
四、广播电视大学
----
五、成人招生考试
----
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三章 农民技术教育
--
第四章 函授教育
--
第五章 继续教育
--
第六章 学校
----
隆回县教师进修学校
----
西洋江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科教中心)
----
荷香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科教中心)
第七篇 其他教育
--
第一章 少数民族教育
----
一、山界回族乡教育事业
----
二、虎形山瑶族乡教育事业
--
第二章 特殊教育
--
第三章 社会力量办学
----
一、社会力量办学情况
----
二、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机构
------
附一 社办学校名单
------
附二 隆回县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细则(暂行)
--
第四章 远程教育
第八篇 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
--
一、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
--
二、勤工俭学的领导和管理
--
三、两个单位的勤工俭学活动
----
隆回县教育印刷厂
----
六都寨镇中学的勤工俭学活动
----
附 勤工俭学经验材料
第九篇 教育改革人物
--
第一章 党政领导
----
刘国隆
----
范竹英
--
第二章 教育行政领导
----
金步云
----
周乐苏
--
第三章 校长
----
杨北海
----
宋鹤鸣
--
第四章 教师
----
欧阳恩成
----
陈富昌
--
第五章 热心助教人士
----
刘炳生
----
范玉东
----
邹稚旭
--
第六章 人物录
----
一、隆回县教育系统获国家、省、市表彰人员名单
----
二、隆回县表彰的名优校长、名优班主任、名优教师名单
----
三、隆回县被省市授予的教育功臣名单
----
四、关于对周晓红等授予“教育功臣”称号的决定
----
五、关于向欧阳恩成同志学习的决定
----
关于向欧阳恩成同志学习的通知
----
六、隆回县特级教师名单
----
七、隆回县教育系统出席党代会代表名单
----
八、隆回县1987-2002年教育系统省、市、县人大代表名单
----
九、隆回县1987-2002年教育系统政协委员名单
----
十、隆回县中学高级教师名单
----
十一、隆回县学科带头人名单
第十篇 社会助教育概况
--
第一章 社会助教育统计
----
一、隆回县1985-2002年学校校舍建设和社会助教情况统计表
----
二、部分单位、个人捐资助教名单
--
第二章 社会助教育札记
----
群策群力修建中心小学
----
社会各界齐努力 八方支教续新篇
----
举全县之力,创教育辉煌
----
二中盛开助学花
第十一篇 教育统计与要文摘录
--
第一章 教育事业统计表
----
一、隆回县1978-2002年大中专录取情况统计表
----
二、1986-2002年隆回县公办普通中学学生、专任教师情况统计表
----
三、1986-2002年隆回县公办小学、幼儿园学生、专任教师情况统计表
----
四、1986-2002年隆回县公办职业中学学生、教师情况统计表
----
五、隆回县教育系统2002年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
----
六、2000年隆回县学校情况一览表
--
第二章 教育要文摘录
----
隆回县普及小学规划(摘录)
----
隆回县九年义务教育实施规划(摘录)
----
关于继续实施教育目标管理的通知
----
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摘录)
----
关于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经费包干制的实施意见(摘录)
----
关于在全县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实施方案(摘录)
----
隆回县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方案(摘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