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志

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发展的历史以及相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60-1999

出版时间: 2001年09月

目录

封面
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志
版权页
图片
-- 兵团副司令员胡兆璋题词
-- 199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前排左二)由农一师师长王宏年(左一)、兵团水利局副局长刘兰育(左三)
-- 1996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前)视察塔里木拦河闸。
-- 1997年8月,兵团副政委王贵振(前排左二)在农一师师长李昌信(前排左一)、副师长张峰(左三)陪同下
-- 1994年6月3日,国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家考察塔里木拦河闸。
-- 1999年7月,兵团原组织部部长田惠民(前排左二)在农一师政委赵广勇(前排左一),塔水处处长杨远忠(
-- 1998年5月,农一师师长王宏年(左三)、政委赵广勇(左四)副师长刘德峰(右一)视察塔北二干渠进水闸
-- 塔水处领导班子研讨“九五”发展规划。
-- 1972年6月建成的塔里木灌区引水枢纽——塔里木拦河闸。
-- 1999年2月改建后的上游水库放水闸。
-- 2000年4月,兵团副司令员胡兆璋在农一师为《塔水处志》题词“合理配置水资源,综合提高水效益”。
-- 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1997年)。
-- 多浪水库放水闸(1996年)。
-- 塔里木拦河闸水文人员在阿克苏河新大河测水。
-- 上游电站(1975年)。
-- 上游水库放水闸水文人员在总干渠测水(1998年)。
-- 2000年6月,棉花田管检查。
-- 突出贡献奖
-- 奖状先进集体
-- 奖给模范职工之家
-- 奖状
-- 文明单位
-- 1995年,塔水处召开民族团结表彰大会。
-- 塔水处机关办公大楼(1992年)。
-- 1963年修建的上游水库管理处办公室。
-- 上游水库管理所办公楼(1997年)。
-- 1967年,上游水库从广州引进古巴牛蛙,在垦区繁殖,图为古巴牛蛙养殖池塘。
-- 上游水库水产养殖场销售鲜鱼(1994年)。
-- 召开水稻生产现场会。
-- 水稻丰收。
-- 机械挖渠。
-- 塔北二总干渠进水闸(1997年)。
-- 胜利水库放水闸(1982年)。
-- 土地开发(1996年)。
-- 上游水库中学教学楼(1998年)。
-- 1999年修建的微波通讯塔。
-- 处机关职工住宅楼(1992年)。
-- 塔水处植棉“状元”左起张再玉、陈宇秀、谢仁兰、廖杨碧(1995年)。
-- 表彰先进集体(1995年)。
-- 农一师工会在胜利水库五连检查指导工作。
-- 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 1999年10月,处在上游水库管理所举办首届“水工杯”文化节。
-- 便民服务队(1996年)。
-- 老年健身操。
-- 塔水处工会举办交谊舞培洲班。
-- 庆祝“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
-- 欢庆“六一”儿童节。
-- 上游中学学生在宽敞明亮的课堂学习。
-- 《塔水处志》编纂人员左起彭立海、向诗渔。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 制
-- 第一节 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建制
-- 第二节 营级建制
-- 第三节 基层单位概况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地形地貌
-- 第三节 气 候
-- 第四节 水资源
-- 第五节 土地分布
-- 第六节 野生植物
-- 第七节 野生动物
-- 第八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人口分布
-- 第五节 人口构成
-- 第六节 人口控制
第四章 屯 垦
-- 第一节 垦 荒
-- 第二节 土壤改良
-- 第三节 条田改建
-- 第四节 土地管理
-- 第五节 经济体制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共塔水处委员会
-- 第二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三节 党委工作机构
-- 第四节 基层党组织
-- 第五节 党员队伍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宣传教育
-- 第八节 统战工作
-- 第九节 落实政策工作
-- 第十节 保密工作
-- 第十一节 史志编纂
第六章 行 政
-- 第一节 行政领导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第三节 基层领导
-- 第四节 干部队伍
-- 第五节 普 选
-- 第六节 档案管理
-- 第七节 信访、外事
第七章 水 利
-- 第一节 引水渠
-- 第二节 灌 渠
-- 第三节 截水闸
-- 第四节 蓄水工程
-- 第五节 排水渠
-- 第六节 防 洪
-- 第七节 水利管理
-- 第八节 通讯设备
-- 第九节 水灾损失
第八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其他作物
-- 第四节 耕 作
-- 第五节 田间管理
第九章 水产养殖种植
-- 第一节 鱼苗繁殖
-- 第二节 捕 捞
-- 第三节 水产种类
-- 第四节 其他水产
-- 第五节 天然饵料
-- 第六节 渔政管理
-- 第七节 网箱养鱼
-- 第八节 中华绒蟹
-- 第九节 水生作物
第十章 林园业
-- 第一节 林木品种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管理
-- 第四节 果 园
第十一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牲 畜
-- 第二节 家 禽
-- 第三节 畜禽产品
-- 第四节 草场、饲料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牧业管理
第十二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类型
-- 第二节 农机作业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第十三章 工副业
-- 第一节 电 力
-- 第二节 加工业
第十四章 交 通
-- 第一节 道 路
-- 第二节 桥 涵
-- 第三节 运 输
-- 第四节 邮 电
第十五章 建 筑
-- 第一节 建筑施工
-- 第二节 建筑队伍
-- 第三节 建筑机械
-- 第四节 建筑材料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第十六章 物资 商业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资采购
-- 第三节 物资供应
-- 第四节 仓 储
-- 第五节 物资管理
-- 第六节 商 业
第十七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职 工
-- 第二节 工 资
-- 第三节 津贴补贴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 第五节 职工退(职-离休
-- 第六节 安全生产管理
第十八章 财务 金融
-- 第一节 财 务
-- 第二节 财务盈亏
-- 第三节 财会人员
-- 第四节 审 计
-- 第五节 保 险
-- 第六节 银 行
第十九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职工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工会工作
-- 第四节 共青团工作
-- 第五节 少先队工作
第二十章 政 法
-- 第一节 公 安
-- 第二节 司法工作
第二十一章 武 装
-- 第一节 武装工作
-- 第二节 民兵队伍
-- 第三节 兵 役
第二十二章 文化 体育
-- 第一节 文 化
-- 第二节 体 育
第二十三章 教 育
-- 第一节 普通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三节 教师队伍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第二十四章 科 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管理
-- 第四节 科技活动
第二十五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 疗
-- 第三节 防疫保健
第二十六章 民 事
-- 第一节 救济扶贫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民族团结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 第五节 住房制度改革
第二十七章 人物 集体
-- 第一节 逝世人物
---- 张乐则
---- 戴根发
---- 任秉壁
---- 韩三候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一、1945年8月前参加革命者
------ 严义林
------ 吴小旺
------ 杜兴瑞
------ 李茂
------ 周长乐
------ 王德胜
---- 二、模范人物
------ 唐兆龙
------ 潘烈民
------ 吴语隆
------ 张再玉
---- 三、历任副团职以上领导
------ 严义林
------ 周炳旺
------ 许自新
------ 张乐则
------ 朱子珍
------ 杨起
------ 李立珍
------ 郭建宇
------ 巩宇一
------ 任国梁
------ 张长平
------ 杨铭
------ 赵玉山
------ 汪兴德
------ 霍新芳
------ 陈俊昌
------ 何乃成
------ 高瑞荣
------ 李继逵
------ 朱绍仁
------ 向诗渔
------ 杨远忠
------ 朱孔江
------ 王健民
------ 陆争光
------ 张军红
------ 郭新华
------ 杨明
------ 王强
------ 李立立
------ 司志文
------ 刘伟
---- 四、高及职称者
---- 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名录
-- 第三节 先进个人
-- 第四节 先进集体
附录
-- 文献辑存
-- 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史志编纂委员会
-- 《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志》编纂人员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