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地区志(下)

梧州地区志(下)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梧州地区志》的编纂工作从2001年9月开始,经过9年多时间的努力,于2010年10月出版发行。全书40篇、179章、753节、332万字的文字稿和79幅照片(分上下两卷)。“盛世修志”,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01年4月,中共贺州地委、贺州地区行政公署在传达贯彻自治区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精神时,决定编纂《贺州地区志》(后来改为《梧州地区志》)。同年9月,成立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及其编辑部,并很快就落实组织、人员、经费和办公地点,编纂工作顺利进行。

目录

封面
梧州地区志(下)
目录
第二十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计划体制
---- 第二节 计划内容
---- 第三节 计划编制
---- 第四节 计划实施
---- 第五节 机构
-- 第二章 审计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 第四节 专项审计
---- 第五节 审计调查
---- 第六节 机构
-- 第三章 统计
---- 第一节 定期统计
---- 第二节 统计内容
---- 第三节 普查与其他调查
---- 第四节 统计资料与成果
---- 第五节 统计培训与信息化建设
---- 第六节 机构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二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管理
---- 第四节 市场
---- 第五节 市场建设
---- 第六节 机构
-- 第五章 物价
---- 第一节 解放前、后物价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监督
---- 第四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五节 机构
-- 第六章 计量标准质量监督
---- 第一节 计量
---- 第二节 标准化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 第四节 机构
第二十一篇 财政
-- 第一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工商税收入
---- 第二节 农业税收入
---- 第三节 企业收入
---- 第四节 公债收入和专项收入
---- 第五节 其他收入
---- 第六节 上级补助收入
-- 第二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类支出
---- 第二节 支援农业支出
---- 第三节 科文教卫类支出
---- 第四节 社会保障类支出
---- 第五节 行政费类支出
---- 第六节 其他类支出
-- 第三章 财政信用
---- 第一节 公债国库券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
---- 第三节 发展资金和财政周转金
-- 第四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预算管理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三节 农业税征收管理
---- 第四节 企业财务管理
---- 第五节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 第六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七节 财政监察与监督
-- 第五章 财政体制改革与机构
----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财政机构
第二十二篇 税务
-- 第一章 税种
---- 第一节 解放前税捐
---- 第二节 解放后各税
-- 第二章 税务管理
---- 第一节 税收制度
---- 第二节 征收管理
---- 第三节 税收检查
---- 第四节 发票管理
-- 第三章 税务体制改革与机构
---- 第一节 税务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税务管理机构
第二十三篇 金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钱庄
---- 第二节 典当铺
---- 第三节 银行
----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五节 保险公司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金属货币
---- 第二节 纸币
---- 第三节 货币流通
---- 第四节 外汇管理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财政性存款
---- 第二节 企业存款
---- 第三节 农村存款
---- 第四节 城镇储蓄存款
---- 第五节 基建存款
-- 第四章 贷款
---- 第一节 工业贷款
---- 第二节 商业贷款
---- 第三节 农业贷款
---- 第四节 其他贷款
-- 第五章 会计与结算
---- 第一节 会计核算
---- 第二节 结算方式
-- 第六章 经理与代理业务
---- 第一节 经理国库
---- 第二节 代理业务
-- 第七章 保险
---- 第一节 国内财产保险
---- 第二节 货物运输和责任保险
---- 第三节 农业保险
---- 第四节 人身保险
---- 第五节 理赔
-- 第八章 管理与稽核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信贷调控与金融市场管理
---- 第三节 金融稽核
第二十四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市政建设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建制镇建设
---- 第三节 集镇建设
---- 第四节 村庄建设
---- 第五节 衣房建设
---- 第六节 村镇建设管理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勘察设计
---- 第二节 建筑企业
---- 第三节 建筑业管理
-- 第四章 公用事业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气
---- 第三节 市容环境卫生
---- 第四节 园林绿化
-- 第五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公产房
---- 第二节 私房
---- 第三节 房屋普查
----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
-- 第六章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一节 住房改革实施
---- 第二节 确定产权
-- 第七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第二十五篇 土地管理
-- 第一章 土地调查
----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第二节 土地变更调查
-- 第二章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
---- 第二节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推广
---- 第三节 土地使用权转让
-- 第三章 土地规划与利用
---- 第一节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
---- 第二节 耕地开发
-- 第四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初始土地登记发证
---- 第二节 土地证书年检
---- 第三节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
-- 第五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建设用地审批
---- 第二节 用地计划管理
-- 第六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监察机制
---- 第二节 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
---- 第三节 创建“三无”乡镇
-- 第七章 机构
---- 第一节 地区机构
---- 第二节 县及乡镇机构
第二十六篇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环境质量与监测
---- 第一节 生态环境质量
---- 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
---- 第三节 大气环境质量
---- 第四节 声环境质量
---- 第五节 农业环境
---- 第六节 工业固体废弃物
---- 第七节 监测
-- 第二章 污染防治
---- 第一节 废气治理
---- 第二节 废水治理
---- 第三节 工业废弃物处理
---- 第四节 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利用
---- 第五节 噪声控制
---- 第六节 保护农业环境
---- 第七节 环境和农业环保科研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环保机构
---- 第二节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梧州地区组织
---- 第一节 解放前中共梧州地区组织及活动
---- 第二节 解放后中共梧州地区组织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六节 纪检监察
---- 第七节 统一战线
---- 第八节 重大活动纪略
---- 第九节 保密政策研究党史研究督查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梧州地区组织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 民主党派工商联
----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梧州地区地方组织
----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梧州地区地方组织
----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梧州地区地方组织
---- 第四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梧州地区地方组织
---- 第五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梧州地区地方组织
---- 第六节 中国致公党梧州地区地方组织
---- 第七节 九三学社梧州地区地方组织
---- 第八节 工商联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民团体
---- 第二节 工人团体
---- 第三节 青年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科技界团体
---- 第六节 文艺界团体
第二十八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人大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监督
---- 第三节 代表视察及联系代表
---- 第四节 组织指导县(市)乡镇人大换届选举
---- 第五节 来信来访
-- 第二章 州署府署行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务纪略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二十九篇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队伍装备
---- 第二节 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
---- 第三节 国内安全保卫
----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户政出入境管理
---- 第七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八节 预审监管看守收容
---- 第九节 武装警察
---- 第十节 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装备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和举报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队伍装备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审判监督
---- 第七节 案件执行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法律服务
---- 第四节 调解
-- 第五章 政法协调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法协调
----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三十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地理
---- 第一节 地理形势
---- 第二节 关隘要地
---- 第三节 设施
-- 第二章 武装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政治教育
---- 第三节 军事训练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主要战事
---- 第一节 朝廷争夺战
---- 第二节 农民起义
---- 第三节 军阀混战
---- 第四节 红军长征过境
---- 第五节 抗日战事
---- 第六节 解放战事
---- 第七节 剿匪战事
-- 第六章 防空战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战备工程
---- 第三节 国防教育
第三十一篇 民政 信访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立
---- 第三节 优抚安置
---- 第四节 救灾救济
---- 第五节 助残
---- 第六节 扶贫
---- 第七节 社会事务管理
-- 第二章 信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信访处理
第三十二篇 编制人事劳动
-- 第一章 编制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机构编制
---- 第二节 解放后机构编制
---- 第三节 机构改革
---- 第四节 编制工作机构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来源和结构
---- 第二节 干部调配与人才交流
---- 第三节 定职与职称评定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节 培训考核任免奖惩
---- 第六节 离休退休退职
---- 第七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八节 机构
-- 第三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力资源
---- 第二节 劳动就业与培训
----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保险
---- 第五节 劳动保护
---- 第六节 机构
第三十三篇 教育
-- 第一章 府学县学义学书院私塾
---- 第一节 府学县学
---- 第二节 私塾
---- 第三节 社学义学
---- 第四节 书院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学前班
-- 第三章 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
---- 第一节 小学教育
---- 第二节 初中教育
---- 第三节 抢修中小学危房
---- 第四节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第五节 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
-- 第四章 普通高中教育
---- 第一节 学校设置
---- 第二节 学制课程
-- 第五章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普通中专教育
---- 第三节 成人中专教育
---- 第四节 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
-- 第六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高等师范教育
---- 第二节 广播电视大学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七章 农村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社会力量办学
---- 第一节 农村成人教育
---- 第二节 特殊教育
---- 第三节 社会力量办学
-- 第八章 管理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教育改革
---- 第三节 教师
---- 第四节 经费
---- 第五节 教学研究
第三十四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管理与服务
---- 第一节 项目管理
---- 第二节 经费管理
---- 第三节 成果管理
---- 第四节 技术市场管理
---- 第五节 科学普及
---- 第六节 国外智力引进
---- 第七节 科技服务
-- 第二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主要科技成果
---- 第二节 获奖科技成果
---- 第三节 推广应用先进科技及成果
-- 第三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群团组织
---- 第三节 事业机构
---- 第四节 科研机构
---- 第五节 队伍培训
第三十五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学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文学期刊
---- 第三节 民间文学
-- 第二章 表演艺术
---- 第一节 戏剧曲艺
---- 第二节 民歌
---- 第三节 舞蹈
---- 第四节 音乐
---- 第五节 演出团体
---- 第六节 会演
-- 第三章 美术书法摄影
---- 第一节 美术
---- 第二节 书法
---- 第三节 摄影
-- 第四章 图书电影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电影
-- 第五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主要活动
---- 第二节 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
-- 第六章 地方志
---- 第一节 府志
---- 第二节 县(市)志
---- 第三节 机构
-- 第七章 文化管理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第三十六篇 旅游文物档案
-- 第一章 旅游
---- 第一节 旅游资源
---- 第二节 旅游产品
---- 第三节 旅游管理
---- 第四节 旅游服务设施
-- 第二章 文物
---- 第一节 文物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物普查与研究
---- 第三节 古迹
---- 第四节 馆藏文物
-- 第三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第三节 档案宣传教育、法制建设
第三十七篇 报刊通讯广播电视
-- 第一章 报刊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刊物
-- 第二章 通讯
---- 第一节 通讯报道
---- 第二节 记者站
-- 第三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广播电视管理
第三十八篇 卫生
-- 第一章 卫生行政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社会医疗机构和个体医生管理
---- 第四节 卫生技术队伍管理
---- 第五节 学术活动
---- 第六节 药政管理
---- 第七节 血站管理
---- 第八节 公费医疗管理
---- 第九节 卫生经费管理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中医
---- 第三节 西医
----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
---- 第五节 护理
---- 第六节 医疗质量管理
---- 第七节 医德医风建设
---- 第八节 农村合作医疗
-- 第三章 防疫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
---- 第三节 预防接种
---- 第四节 疫情报告制度
---- 第五节 主要传染病
---- 第六节 地方病和寄生虫病
---- 第七节 卫生监督监测
---- 第八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四节 中外合作妇幼卫生项目
------ 附:红十字会
第三十九篇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少数民族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农民体育
---- 第五节 老年人体育
---- 第六节 残疾人体育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教学
---- 第二节 业余体育训练
-- 第三章 竞技运动
---- 第一节 项目
---- 第二节 体育运动会
-- 第四章 机构经费设施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经费
---- 第四节 设施
第四十篇 人物
-- 第一章 传
---- 第一节 革命烈士
------ 韦杰三
------ 杨嘉相
------ 林培斌
------ 戴钖禄
------ 黄士韬
------ 黄成业
------ 陈之颖
------ 钟云
------ 李植华
------ 龙业鼐
------ 李爱群
------ 高致嵩
------ 莫更
------ 廖祥勋
------ 黎琦新
------ 罗奋平
------ 罗文坤
------ 陈济桓
------ 官平洋
------ 毛文彦
------ 陈作民
------ 张镇道
------ 陈保民
------ 黎洁霜
------ 莫若德
---- 第二节 历史名人
------ 陈钦
------ 士燮
------ 陆蟾
------ 契嵩
------ 孝穆皇太后
------ 吴廷举
------ 袁崇焕
------ 高熊徵
------ 李百龄
------ 陈玉成
------ 李秀成
------ 陈德才
------ 李世贤
------ 肖肇富
------ 苏元春
------ 于式枚
------ 周杨亚
------ 何武
------ 蒙绶初
------ 李振亚
------ 石化龙
------ 罗绍徽
------ 徐威卫
------ 马夏军
------ 李济深
------ 石超庸
------ 黄一平
------ 杨讷维
------ 李品仙
------ 莫乃群
-- 第二章 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
---- 第二节 抗日阵亡将士
-- 第三章 表
---- 第一节 历史名人表
---- 第二节 国家级(包括国家部委办)表彰的英模表
---- 第三节 当代党政军人物表(地厅、师级以上)
---- 第四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表(正高职称以上)
附录
索引
后记
梧州地区志更正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