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东北师范大学各项事业建立及其发展的历史。
内容时限:
1946-1996
出版时间:
1996年07月
目录
封面
东北师范大学校史
《东北师范大学校史》编辑委员会名单
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东北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题词
--
国务院总理李鹏为东北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题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乔石为东北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题词
--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东北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题词
图片
--
校门
--
校训
--
校址迁移路线图
--
学校各时期徽章
----
①校 徽1946—1947年师生共用
----
②校 徽1947—1950年师生共用
----
⑧校 徽1950—1954年师生共用
----
④校 徽1954—1959年学生用
----
⑤校 徽1959—1979年教职工用
----
⑥校 徽1979年一现在研究生用
----
⑦帽 徽1954—1955年学生用
----
⑧奖 章优秀毕业生用
----
⑨奖 章优等生用
----
⑩纪念章历届毕业生用
--
东北大学在吉林市
--
东北大学在本溪
--
东北大学在佳木斯
--
张学思校长1946年2月—1948年7月
--
张如心党委书记校长1946年10月—1952年10月
--
白希清学校创始人之一副校长1946年2月—1947年6月
--
舒 群学校创始1人之一副校长1946年2月—1947年
--
张松如(公木)学校创始人之一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1946年2月—1946年8月
--
何锡麟党总支书记1948年8月—1949年
--
张德馨副校长1948年9月—1983年11月
--
李先民党总支书记1949年—1952年10月
--
成仿吾校长兼党委书记1952年10月—1958年7月
--
胡绍祖党委书记1959年3月—1964年4月
--
丁浩川代理校长1958年9月—1961年9月
--
黄彦平校长党委书记1962年10月—1964年5月校长1964年5月—1966年8月党委书记1981
--
亚马校长党委书记1964年5月—1966年8月校长1971年1月—1972年12月党委书记
--
车敏瞧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2年12月—1976年9月1977年10月—1981年4月
--
刘光校长1977年10月—1981年2月
--
郝水校长1983年8月—1986年11月
--
樊万清党委书记1983年11月—1989年10月
--
黄启昌校长1986年11月—1992年12月
--
牛林宗党委书记1989年lO月—1994年1月
--
王荣顺校长1992年12月—
--
周敬思党委书记1994年1月—
--
1947年5月12日,东北大学学生张建堂在参加土改时,同土匪激战中光荣牺牲。中共刁翎县委为他修建了烈
--
1947年5月9日深夜,东北大学学生、刁翎土改工作团团员李雷被土匪杀害中共刁翎县委为其修建了烈士墓。
--
1946年,东北大学新生在哈尔滨市的东大办事处门前集合赴佳木斯
--
东北大学第一届社会科学院全体师生合影
--
1947年,东北大学学生在佳木斯过着艰苦的生活
--
1948年4月,东北大学宣传队为群众演剧
--
1948年4月,东北大学师生300余人下乡参加土地改革。
--
1948年5月,东北大学学生绘制的解放战争发展形势图,竖立在校门口。
--
1949年年3月,东北大学学生刘自然率东北学生代表团出席第十四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
1949年10月1日,东北大学师生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
--
1949年11月6日,东北大学青年团、教工会、学生会召开庆祝党公开大会
--
建立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服务区、实验区
--
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世界上古、中古史
--
历史、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
--
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普通物理实验获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奖
--
王逢贤教授的《中国教育现代化与跨国文化交流结合点的探索》一文,被中宣邵评为199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
--
逄玉教授的《割裂的缪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现代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一文,被中宣部评为1992年度精神
--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应邀访问东北师范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主持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
--
国家教委设在东北师范大学的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
--
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重视学生做教师的技能培养
--
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的外国留学生
--
香港邵氏影业公司、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捐赠修建的逸夫科学馆
--
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赠修建的教育科学院大楼奠基
--
在国家教委对校园文明建设的检查评估中,东北师范大学取得了“很优秀”的成绩,被授予“文明校园”。
--
校园鸟瞰图
--
中国共产党东北师范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确定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学校发展规划
--
东北师范大学于1995年9月29日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部门预审
--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
东北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
东北师范大学附设实验学校(校址长春卡伦湖)鸟瞰图
东北师范大学校歌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战火中的东北大学 培养革命和建设人才(1946年2月—1950年3月)
--
一 在毛泽东关怀下诞生
--
二 学校初期的建设和发展
--
三 学习革命理论 参加革命实践
--
四 扩大教育学院 培养中学师资
--
五 东北大学与吉林大学合校
第二章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 建设新型正规化师大(1950年4月—1957年12月)
--
一 学校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
二 全面进行教学改革
--
三 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第三章 探索自己的办学道路 在曲折中前进(1958年1月—1966年4月)
--
一 开展教育大革命
--
二 贯彻“高校六十条”
--
三 在曲折中努力进取
第四章 风雨摧折的十年 学校遭到严重破坏(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五章 拨乱反正 开创师大新局面(1976年10月—1986年6月)
--
一 整顿恢复各项工作
--
二 加强“两个中心”的建设
--
三 在改革中开拓前进
第六章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为实现“211”工程建设目标团结奋斗(1986年10月—1996年6月)
--
一 积极开展学校综合改革
--
二 在改革与发展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三 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
四 努力建设文明校园
--
五 顺利通过“211工程”建设部门预审
--
六 学校发展规划及前景
附表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