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南蒙古志

黄河南蒙古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原黄南藏族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才让先生,要我为他的新作《黄河南蒙古志》的书稿写一篇序,甘肃民族出版社即将出版此书。因时间紧迫,来不及细读,不可能对书稿提出十分准确的意见和中肯的评论。但出于多年的交往和友谊,欣然答应了要求,在此简单叙述几句,聊作对才让先生多年潜心研究青海蒙古史的评语和对《黄河南蒙古志》书稿的评论。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目录

封面
黄河南蒙古志
图片
-- 成吉思汗
-- 哈布图·哈萨尔
-- 顾实汗
-- 供奉在拉卜楞寺大经堂内的黄河南部蒙古第一世亲王察罕丹津灵塔
-- 第一世嘉木样俄巷宗者
-- 供奉在拉卜楞寺大经堂内的第一世亲王察汗丹津福晋南杰卓玛灵塔
-- 第五世拉卡活佛洛桑索南嘉措
-- 供奉在拉卜楞寺大经堂内的黄河南部蒙古第二世亲王旺舒克灵塔
-- 供奉在拉卜楞寺大经堂内的第二世亲王旺舒克福晋艾克夏拉灵塔
-- 绘于塔尔寺大金瓦殿内的河南二世亲王旺舒克及福晋艾克夏拉壁画
-- 供奉在拉卜楞寺时轮学院经堂内的第三世河南亲王旺丹多杰帕兰木灵塔
-- 王母兰曼措
-- 第九世河南亲王更噶环觉
-- 第十世河南亲王扎喜才让
-- 南右中旗末代扎萨克贡保郎吉
-- 拉加寺总管丹德日
-- 土尔扈特南前旗末代扎萨克贡保扎西
-- 河南亲王图萨拉齐阿柔部落部分头人
-- 二十世纪初期的拉卜楞寺
-- 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拉卜楞寺
-- 郎木寺
-- 拉加寺
-- 石藏寺
-- 拉卜楞寺亲王府平面图(藏于青海省档案馆)
-- 第九世班禅土登曲吉尼玛致第九世河南亲王更噶环觉的函
-- 民国二年五月加封土尔扈特南前旗扎萨克头等台吉噶勒藏旺扎勒为扎萨克辅国公之大总统令(上为蒙文,下为汉文
-- 中华民国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加封宗哲为和硕特前首旗图萨拉齐的任命书
-- 第八世河南亲王巴勒珠尔喇布坦的指令
-- 第九世河南亲王更噶环觉的信函
-- 第十世河南亲王扎喜才让的手迹
-- 侧文:雍字第二十九证雍正四年四月
-- 印文:管理青海南部前头旗扎萨克印(右两行为蒙文,左两行为满文)
-- 侧文:雍字第二十二证雍正四年四月
-- 印文:管理青海南部右翼中旗扎萨克印(右两行为蒙文,左两行为满文)
-- 侧文:雍字第十六证雍正四年四月
-- 印文:管理青海南部土尔扈特南前旗扎萨克印(右两行为蒙文,左两行为满文)
-- “乾隆皇帝恩赐象牙印于戊辰年配边”之随赐银质禅语印。印文为“精进圆修”
-- 乾隆皇帝恩赐象牙印。印文为“乾隆御览之宝”
-- 第一世河南亲王察罕丹津职爵印(左、中)及福晋南杰卓玛拉卜楞地区税征印(右)(存于拉卜楞寺)
-- 顾实汗作战时戴的面罩(存于尖扎县德庆寺)
-- 顾实汗的弓(原存于尖扎县古雷寺)
-- 察罕丹津的铠甲、战刀、大小火枪(存于拉卜楞寺)
-- 察罕丹津的牙篾簪缨凉帽(存于拉卜楞寺)
-- 河南亲王朝服
-- 河南亲王朝服(存于河南县拉卡寺)
-- 河南亲王福晋礼服(存于河南县曲格寺)
-- 哇索杰仲的法衣(存于河南县曲格寺)
-- 第一世格日德活佛的彩靴(存于河南县曲格寺)
-- 第四世河南郡王纳罕达尔济传世之作《大圆满教程》
-- 第四世河南郡王纳罕达尔济用金汁亲笔抄写的《八千颂》(存于四川省红原县麦哇寺)
-- 赐给纳罕达尔济郡王的“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银牌(存于拉卜楞寺)
-- 河南亲王的金盘玉杯(存于拉卜楞寺)
-- 察罕丹津的朝珠(存手拉卜楞寺)
-- 福晋南杰卓玛的装饰品(存于拉卜楞寺)
-- 察罕丹津的象牙茶筒、各种质地的碗杯、镶银镀金肉盘 (存于拉卜楞寺)
-- 福晋南杰卓玛的腰带及发饰(存于拉卜楞寺)
-- 历代河南亲(郡)王的生活用具(存于拉卜楞寺)
-- 存放在拉卜楞寺内的部分蒙藏文档案
-- 李恰如山
-- 最后的“古列延”一角
序一
序二
目录
导论
-- 一、青海蒙古族来源
-- 二、蒙藏民族关系
-- 三、蒙藏民族文化交流
第一章 蒙古族源流
-- 第一节 蒙古族族源
-- 第二节 蒙古民族的形成
-- 第三节 黄金家族
---- 一、黄金家族概要
---- 二、哈布图·哈萨尔后裔
---- 三、和硕特蒙古世系
---- 四、哈布图·哈萨尔后裔分布
第二章 卫拉特蒙古
-- 第一节 卫拉特蒙占的早期历史
-- 第二节 卫拉特蒙古的兴起
-- 第三节 和硕特蒙古加盟卫拉特
第三章 青海厄鲁特蒙古
-- 第一节 蒙古民族在青海的早期活动
-- 第二节 和硕特部南迁的历史根源
-- 第三节 顾实汗进军青海
-- 第四节 顾实汗进军西康
-- 第五节 顾实汗进军卫藏
-- 第六节 建立和硕特汗廷
---- 一、卫藏政教合一统治形式
---- 二、安多地区的统治形式
---- 三、西康地区的统治形式
第四章 青海蒙古会盟祭海制度
-- 第一节 左右翼盟制度的演变
---- 一、顾实汗时期
---- 三、康熙三十五年內附后
---- 四、雍正三年废除左右翼盟
---- 五、道光三年河北二十四旗分设左右翼盟
---- 六、河南五旗联盟形式
-- 第二节 会盟制度
---- 一、青海蒙古早期的会盟制度
---- 二、划旗定界后的会盟制度
---- 三、藏族千百户参加会盟
---- 四、会盟地点与设施
-- 第三节 祭奠山神、水神
---- 一、祭奠海神
---- 二、祭奠河神
---- 三、祭奠山神
---- 四、祭敖包
-- 第四节 划旗定界
---- 一、河北二十五旗
---- 二、河南五旗
第五章 黄河南蒙古族
-- 第一节 河南四旗宗祖世系
-- 第二节 河南四旗扎萨克世袭
---- 一、和硕特前首旗扎萨克和硕亲王世袭
---- 二、和硕特南右申旗扎萨克辅国公世袭
---- 三、和硕特南左翼中旗扎萨克世袭
---- 四、土尔扈特南前旗扎萨克世袭
第六章 黄河南蒙古族源流
-- 第一节 蒙古族部落源流
---- 一、土默达尔吾部
---- 二、土默特部
---- 三、喀尔喀蒙古
---- 四、厄鲁特蒙古
-- 第二节 藏族部众流失
-- 第三节 蒙古部众流失状况
---- 一、奉献给寺院、活佛的民众
---- 二、由于內部矛盾分离和流失的部落
-- 第四节 吸收藏族部落
---- 一、阿柔部落
---- 二、甘家圈子
---- 三、夏格日圈子
第七章 1952年河南蒙旗所属部落
-- 第一节 和硕特前首旗所属部落
---- 一、斯柔琼哇部落
---- 二、阿柔埃木赫部落
---- 三、胡拉德哇
---- 四、卡松措禾日部落
---- 五、外斯钦琼部落
---- 六、藏阿柔部落
-- 第二节 和硕特南右中旗所属部落
-- 第三节 和硕特南左中旗所属部落
-- 第四节 土尔扈特南前旗所属部落
第八章 社会制度
-- 第一节 人口
---- 一、厄鲁特蒙古进入青海初期的人口
---- 二、达尔加·博硕克图济农率部进入黄河南部后的户口
---- 三、划旗定界时的户口
---- 四、清末藩部要政统计表
---- 五、民国年间的人口
---- 六、建县前的户口
-- 第二节 社会制度
-- 第三节 封建法统
---- 一、封建主的法统地位
---- 二、草场所有制
---- 三、百姓的隶属关系
---- 四、名号与封爵
---- 五、俸银
-- 第四节 军事
---- 一、军事组织
---- 二、战争
---- 三、守备
第九章 河南蒙古部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 第一节 顾实汗时期
-- 第二节 达尔加·博硕克图济农时期
-- 第三节 察罕丹津时期
-- 第四节 纳罕达尔济时期
-- 第五节 中华民国时期
第十章 境域变迁
-- 第一节 鼎盛时期的境域
---- 一、蒙古族部众的居牧地
---- 二、控制区域
-- 第二节 划旗定界后的境域
---- 一、四旗牧地四至
---- 二、奉送给寺院的牧地
---- 三、被蚕食的牧地
---- 四、行政区划的割裂
-- 第三节 民国末年的境域
第十一章 宗教信仰与寺院
-- 第一节 卫拉特蒙古皈依藏传佛教格鲁派
-- 第四节 供奉格鲁派各大寺院
-- 第五节 辖区内创建寺院
---- 一、拉卜楞寺
---- 二、郎木寺
---- 三、石藏寺
---- 四、拉加寺
---- 五、察甘外相寺
---- 六、拉卡寺
---- 七、香扎寺
---- 八、达参寺
---- 九、曲格寺
-- 第六节 河南亲王与拉卜楞寺的关系
---- 一、迎请一世嘉木样·俄巷宗哲
---- 二、寺院的选址
---- 三、投资建寺
---- 四、一世嘉木样圆寂后的转世之争
---- 五、寺院的宗主关系
---- 六、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河南亲王对寺院主权的逐步削弱
-- 第七节 黄氏家族与拉卜楞寺
-- 第八节 宗教活动
---- 一、寺院宗教活动
---- 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
第十二章 文化教育
-- 第一节 教育
---- 一、私塾教育形式
---- 二、经堂教育形式
-- 第二节 文化艺术
---- 一、文学与音乐
---- 二、娱乐活动
---- 三、学者与著作
-- 第三节 语言文字
-- 第四节 社会风尚
---- 一、婚姻制度
---- 二、亲族关系
---- 三、人生礼仪
---- 四、节日庆典
---- 五、生活习俗
---- 六、衣食住行
---- 七、禁忌
-- 第五节 医药卫生
-- 第六节 文物
---- 一、印鉴
---- 二、封诰
---- 三、器皿
---- 四、首饰衣着
---- 五、灵塔
第十三章 人物传记
-- 一、人物传
---- (一)顾实汗(1582-1654)
---- (二)岱青和硕齐·察罕丹津(1670-1735)
---- (三)亲王察罕丹津福晋南杰卓玛(?-1742)
---- (四)纳罕达尔济(1740-1808)
---- (五)兰曼措(1901-1957)
---- (六)扎喜才让(1920-1966)
---- (七)丹德日(1891-1964)
-- 二、人物简介
---- (一)阿莽·洛桑东珠(1696-1756)
---- (二)俄然巴·道丹嘉措(1696-1760)
---- (三)赛尔勒温布·罗藏曲珠(1720-1777)
---- (四)索智一世·索南智华(1723-1789)
---- (五)德哇赛赤三世·嘉央图丹尼玛(1779-1862)
---- (六)念智二世·罗藏浪朵乎尼玛(1801-1862)
---- (七)喜绕嘉措(1803-1875)
---- (八)罗藏金巴二世·罗藏贡曲乎(1803-1870)
---- (九)洪仓曲则·罗哲嘉措(1816-1880)
第十四章 重大历史事件
-- 一、罗卜藏丹津事件
-- 二、和硕特南右中旗扎萨克礼塔尔被杀事件
-- 三、和硕特南左中旗扎萨克沙拉布提理(谢日布成列)被杀事件
-- 四、纳罕达尔济赴京控告西宁办事大臣奎舒案
-- 五、拉卜楞河南亲王府被烧事件
-- 六、河南蒙古与热贡十二族冲突始末
-- 七、黄氏家族入主拉卜楞
-- 八、马步芳攻打石藏寺事件
第十五章 大事记
附录
-- 附录一
---- 年羹尧条陈青海善后十三策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