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资料采取科学分析,进行取舍,以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突出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精神。
目录
封面
商邱地区卫生志
《商邱地区卫生志》领导组人员名单
编辑人员名单
图片
--
地区中医院门诊部
--
永城县顺和乡中心医院
--
《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强食品卫生监督
--
永城县卫生防疫站
--
医务人员欢庆“5 .12”国际护士节
--
市人大政协常委、中医主治医师葛子端在诊脉
--
省政协委员董民声(右)地区卫生局局长聂德全在学术会上
--
地区卫生局办公大楼
--
夏邑县药检所工作照
--
地区中医院住院部
--
地区人民医院门诊部
--
地区医院烧伤病房大楼
--
地区人民医院婴儿室一角
--
心脏直视手术
--
地区医院住院部
--
地区医院钴60室
--
地区卫生学校教学楼
--
一九八七年底地区卫生局领导成员合影。
--
编辑人员
--
农村沼气灯
--
商丘市党政领导视察白庙村压力罐
--
防氟改水后农村首次用上自来水
--
商丘市人民医院病房楼外貌
--
乡村医生送医到田间
--
儿童体检
--
保健院婴儿室
--
河南省电视台在宁陵县拍摄灭鼠现场
序
凡例
前言
目录
概述
--
附一:商邱地区行政区划
--
附二:商邱地区人口变化
--
附三:商邱地区人口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全省相比较
--
附四:疫病灾情
第一篇 大事记
第二篇 传染病 地方病
--
第一章 传染病
----
第一节 霍乱、副霍乱
----
第二节 白喉
----
第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第四节 百日咳
----
第五节 猩红热
----
第六节 流行性感冒
----
第七节 麻疹
----
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
----
第九节 伤寒、副伤寒
----
第十节 病毒性肝炎
----
第十一节 脊髓灰质炎
----
第十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第十三节 斑疹伤寒
----
第十四节 回归热
----
第十五节 狂犬病
----
第十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
第十七节 炭疽
----
第十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
----
第十九节 结核病
----
第二十节 传染病的管理与预防
--
第二章 地方病
----
第一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
----
第二节 布鲁氏杆菌病
----
第三节 地方性氟中毒
----
第四节 麻风病
----
第五节 头癣病
----
第六节 性病
--
第三章 寄生虫病
----
第一节 疟疾
----
第二节 丝虫病
----
第三节 肝吸虫病
----
第四节 黑热病
--
第四章 计划免疫
----
第一节 计划免疫开展情况
----
第二节 生物制品接种纪要
------
附:商邱地区1951—1985各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数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统计表
第三篇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章 机构设置
--
第六章 除四害 讲卫生
----
第一节 除四害
----
第二节 除四害方法
----
第三节 宁陵县灭鼠工作简介
----
第四节 讲卫生
--
第七章 两管、五改良
----
第一节 两管
----
第二节 五改良
------
附:“双瓮漏斗式茅池”简介
第四篇 公共卫生
--
第八章 劳动卫生
----
第一节 劳动卫生管理
----
第二节 职业病调查
----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九章 食品卫生
----
第一节 食品卫生监督
----
第二节 食物中毒事例
--
第十章 学校卫生
----
第一节 学校卫生监督
----
第二节 学生健康调查
--
第十一章 卫生检验
----
第一节 水质卫生检验
----
第二节 洒类卫生检验
----
第三节 其他检验
--
第十二章 卫生宣传
----
第一节 人员、组织与设备
----
第二节 宣传活动
第五篇 保健工作
--
第十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十四章 计划生育技术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节育技术与方法
----
第三节 技术工作成就
--
第十五章 干部保健
----
第一节 老干部保健
----
第二节 公费医疗
第六篇 中医
--
第十六章 发展史略
--
第十七章 中医专业
----
第一节 内科
----
第二节 外科
----
第三节 妇科
----
第四节 眼科
----
第五节 喉科
----
第六节 骨伤科
----
第七节 肛肠科
----
第八节 针灸
----
第九节 推拿按摩
--
第十八章 中西医结合
----
第一节 人员培养
----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成果
第七篇 西医
--
第十九章 西方医学传入
----
第一节 私人诊所
----
第二节 公立医院
----
第三节 教会医院(诊所)
--
第二十章 专业分科
----
第一节 内科
----
第二节 外科
----
第三节 妇产科
----
第四节 儿科
----
第五节 传染病科
----
第六节 眼科
----
第七节 耳鼻喉科
----
第八节 口腔科
----
第九节 皮肤科
----
第十节 精神病科
----
第十一节 烧伤专业
----
第十二节 护理专业
----
第十三节 放射线诊断专业
----
第十四节 检验专业
----
第十五节 药剂专业
----
第十六节 功能检查专业
----
第十七节 内窥镜专业
----
第十八节 病理专业
----
第十九节 理疗专业
----
第二十节 同位素专业
----
第二十一节 放射线治疗专业
----
第二十二节 麻醉专业
------
一、商丘地区县及县以上医院西医师人数与分科床位数及构成%
------
二、商丘地区县及县以上医院年门诊与住院疗效统计
------
三、商邱地区县及县以上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
第八篇 药品管理
--
第二十一章 药政
----
第一节 药政管理组织
----
第二节 药政管理任务
----
第三节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管理
----
第四节 医院制剂管理
----
第五节 医药市场管理
----
第六节 药品生产管理
----
第七节 药品经营管理
----
第八节 临床药学
--
第二十二章 药品质量监督检验
----
第一节 药检任务
----
第二节 监督检验
--
第二十三章 药品
----
第一节 淘汰药品
----
第二节 地道药材
第九篇 医学教育,科研
--
第二十四章 医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教育
----
第二节 短期培训
----
第三节 中医带徒
----
第四节 离职进修
----
第五节 学术交流
----
第六节 革命老根据地医学教育
--
第二十五章 医学科研
----
第一节 医学科技成果
----
第二节 医学科技成果选介
----
第三节 专著论文
----
第四节 疾病调查
第十篇 卫生经济
--
第二十六章 经费管理与使用
--
第二十七章 医疗卫生单位建筑面积
--
第二十八章 医疗设备购置
第十一篇 人物
--
第二十九章 烈士
----
陈文彬
----
李慎言
----
李军
----
李俊臣
----
田玉柱
----
李作运
----
李清安
----
张省三
----
刘云
----
任乐廷
----
刘宗让
----
郑其亮
----
李金顶
----
田克礼
----
王勤亮
----
马春敬
----
张本贞
----
李晓忠
----
李瑞增
--
第三十章 知名人士传略
----
第一节 古代
----
第二节 近代
------
一、新中国建立前已故知名人士
------
二、新中国建立后已故知名人士
--------
张永懋
--------
杨香波
--------
赵本昌
--------
张作肃
--------
李道周
--------
胡蔚然
--------
师建平
--------
杨世恂
--------
张明周
--------
朱锡昌
--------
谢裕东
--
第三十一章 专业人员简介
----
第一节 副主任医师级以上人员
------
王凤阁
------
王越
------
袁保(向)
------
宋耀林
------
韩天民
------
赵福瑞
------
郝金山
------
昊静芳
------
郝保真
------
任家驹
----
第二节 主治医师级人员名单
----
第三节 本籍在外地工作的副主任医师级以上人员简介
----
第四节 卫生技术人员概况
--
第三十二章 先进人物
----
第一节 荣获全国先进人物简介
------
刘文炳
------
崔秀云
------
王凌华
------
李宪芝
------
朱防修
------
朱遵忠
------
张久钦
------
刘飞涯
------
陈松竹
----
第二节 荣获省级先进人员名单
第十二篇 卫生机构
--
第三十三章 卫生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地区卫生局
----
第二节 县(市)卫生局
--
第三十四章 卫生事业机构
----
第一节 地、县(市)人民医院
----
第二节 地、市县卫生防疫站
----
第三节 地、县(市)卫生学校
----
第四节 县(市)妇幼保健院所
----
第五节 地、县(市)中医医院
----
第六节 地、县药品检验所
----
第七节 公费医疗医院(门诊部)
----
第八节 专科院、所
----
第九节 乡(镇)卫生院
--
第三十五章 其它卫生机构
----
第一节 工矿企业及其他部门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 联合诊所
----
第三节 行政村医疗卫生室
--
第三十六章 医事群团
----
第一节 红十字会
----
第二节 卫生工作者协会
----
第三节 医药卫生学会
------
一、商邱地区1950年至1985年卫生机构、床位、人员情况一览表
------
二、商丘地区卫生模范先进单位
第十三篇 附录
--
第三十七章 革命老根据地的卫生工作
----
第一节 简况
----
第二节 雎、杞、太根据地
----
第三节 “永城老区”
--
第三十八章 卫生工作改革
--
第三十九章 医疗队
----
第一节 救灾、援建医疗队
----
第二节 外来支援医疗队
----
第三节 援外、支边医疗队
--
第四十章 卫生志编纂工作
----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第二节 具体事例
----
第三节 先进单位与个人
--
第四十一章 杂记
----
第一节 药树——木瓜、白果、柘桑
----
第二节 “胡芹”
----
第三节 畸(多)胎
----
第四节 “以眼不见为净”
----
第五节 中药情话
----
第六节 医药卫生对联
----
第七节 戒烟村
----
第八节 验方
----
第九节 卫生谚语
----
第十节 百岁老人
----
第十一节 教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