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山志

鼎山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寓褒贬于事实之中,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以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编纂,在结构上采用篇、章、节、目四个档次编排,横分竖写,以横为主,纵横结合。

目录

封面
鼎山志
巴州区鼎山志编写领导小组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清末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间
---- 第三节 中华苏维埃时期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末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苏区时期
---- 第四节 建国以后
-- 第三章 域地变迁
---- 第一节 划出境地
---- 第二节 划入境地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形 地貌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山脉 河流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降水
---- 第二节 风霜 雪 雾雷
---- 第三节 物候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壤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植物资源
---- 第四节 动物资源
---- 第五节 矿物资源
---- 第六节 旅游资源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候灾害
------ 附:“5-20”洪灾纪实歌
----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数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出生死亡
---- 第四节 迁徙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自然构成
---- 第二节 社会构成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措施
---- 第三节 效果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
---- 第五节 联产承包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多补经营
---- 第四节 农业技术
---- 第五节 特色产业基地
---- 第六节 池园经济
-- 第三章 农机农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机械农具
-- 第四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农田改造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龙洞沟水库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权变化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六章 能源
---- 第一节 电站
---- 第二节 鼎山供电所
---- 第三节 沼气
-- 第七章 畜牧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畜禽品种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饲草饲料
第五篇 工业 商贸
-- 第一章 农村工业
---- 第一节 私营手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乡镇企业
-- 第二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第六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便道 桥梁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运输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七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税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税收入
---- 第三节 统筹资金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公债
---- 第五节 货币流通
---- 第六节 保险
第八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工商登记
---- 第四节 物价所
-- 第二章 国土建设
---- 第一节 国土管理
---- 第二节 建设管理
-- 第三章 脱贫
---- 第一节 贫因
---- 第二节 扶贫
---- 第三节 脱贫
第九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务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纪检工作
-- 第三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工会 职代会
---- 第二节 农会 贫协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少先队
---- 第四节 妇联
---- 第五节 科协
---- 第六节 工商联
---- 第七节 其他群众组织
第十篇 政权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乡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人代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区署 乡公所
---- 第二节 区公所 乡(镇)政府
---- 第三节 乡镇概况
-- 第三章 民政工作
---- 第一节 救济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婚姻登记
---- 第四节 殡葬改革
第十一篇 政法 军事
-- 第一章 政法
---- 第一节 派出所
---- 第二节 司法所法 律服务所
---- 第三节 人民法庭
-- 第二章 军事
---- 第一节 团练 警察队
---- 第二节 农民武装队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征兵
第十二篇 政事记要
-- 第一章 民国
---- 第一节 烟赌匪
---- 第二节 苛捐与地痞
---- 第三节 抓卖壮丁
-- 第二章 建国后
---- 第一节 “大跃进”
----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
---- 第四节 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第十三篇 长胜县苏维埃
-- 第一章 红军解放鼎山
---- 第一节 盼红军
---- 第二节 进军鼎山
---- 第三节 机构
---- 第四节 军事组织
-- 第二章 政事
---- 第一节 宣传
---- 第二节 打土豪分田地
---- 第三节 扩军
---- 第四节 学文化
---- 第五节 运输
---- 第六节 撤退
---- 第七节 二上鼎山
-- 第三章 “左”倾路线
---- 第一节 “肃反”
---- 第二节 清乡
------ 附:有名战斗
第十四篇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结构
---- 第一节 私塾保校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私立小学
-- 第二章 教学
---- 第一节 学制课程
---- 第二节 教法与教研
-- 第三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组成培训
---- 第二节 待遇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党管教育
-- 第五章 经费设备
---- 第二节 设备
第十五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革命文物
---- 第二节 历史文物
---- 第三节 古迹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民间文艺活动
---- 第二节 民间乐器
-- 第三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艺创作
---- 第二节 文艺演出
---- 第三节 文化管理
-- 第四章 地方史料
---- 第一节 党史资料
---- 第二节 区乡志
---- 第三节 部门志
-- 第五章 广播电影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
-- 第六章 图书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第十六篇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区乡卫生院
---- 第二节 村卫生站
-- 第二章 医术设备
---- 第一节 医术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业务管理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第四章 防疫
---- 第一节 传染病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群众卫生运动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三节 新法接生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民众体育
---- 第四节 体育设施
第十七篇 社会风俗
-- 第一章 宗族
---- 第一节 姓氏
---- 第二节 家族
---- 第三节 家庭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章 行帮
---- 第一节 行会
---- 第二节 帮会
-- 第四章 民俗习惯
---- 第一节 生活
---- 第二节 礼仪
---- 第三节 节日
---- 第四节 美德
---- 第五节 陋俗
-- 第五章 会道门
---- 第一节 同善社
---- 第二节 三峰道
---- 第三节 一贯道
-- 第六章 迷信禁忌
---- 第一节 迷信
---- 第二节 禁忌
-- 第七章 语言
---- 第一节 祖传语言
---- 第二节 方言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五节 趱言子
---- 第六节 行话 谜语 隐语 讳语 黑话
-- 第八章 歌谣
---- 第一节 儿歌
---- 第二节 苏区歌曲
---- 第三节 抗日歌曲
---- 第四节 民谣
---- 第五节 山歌
---- 第六节 情歌
---- 第七节 民歌
---- 第八节 哭嫁哭丧
-- 第九章 民间传说
---- 第一节 鼎山建场
---- 第二节 五根树河摸神鱼
---- 第三节 石船载五根
---- 第四节 挖龙池
---- 第五节 鸭子山 鸡子山 撂笼沟
---- 第六节 赵固梁 白简河 土主庙
---- 第七节 古城寺 古城院 鼎山寺
---- 第八节 漏米洞
-- 第十章 奇异
---- 第一节 莲花
---- 第二节 臭石头
---- 第三节 畸形儿
---- 第四节 天空异象
---- 第五节 天上掉下大馅饼
第十八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民国时期
------ 罗明贤
------ 成章
------ 戚寿椿
------ 巩晋孚
------ 李字民
------ 张建昌
----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王天德
------ 钟定九
------ 杨世才
------ 李雪书
------ 周惠元
-- 第二章 人物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
---- 第二节 老红干名录
---- 第三节 高级知识分子名录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大学生、专科生名表
---- 第二节 地级以上劳模、先进人物名表
---- 第三节 鼎山籍在外工作人员名表(相当于副科级以上)
---- 第四节 个人简介
------ 苏德洪
------ 陈怀堂
------ 董光永
------ 张智理
------ 赵仁宽
------ 郎仁安
------ 苟必伦
------ 彭天锡
------ 刘谦祥
------ 邓召科
------ 孙章
------ 孙荣
------ 张玉策
------ 袁继孝
------ 陈龙林
------ 何廷福
------ 张崇鱼
------ 何友全
------ 李刚
------ 邓文国
------ 张甫成
------ 谯君美
------ 王然
------ 邓文国
------ 钟山鼎
------ 邹学易
------ 成尧肇
------ 龙济川
------ 孙强龄
第十九篇 附录
-- 第一章 文存
---- 第一节 出土文物
---- 第二节 九龙水库协议
-- 第二章 考辨
---- 第一节 湖广填川考
---- 第二节 十大姓人考
---- 第三节 蛮洞子考
---- 第四节 吊棺子考
---- 第五节 龙柏树考
-- 第三章 杂记
---- 第一节 天然洞穴
---- 第二节 碑记 诗词 歌 赋 对联
跋语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