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教育志(1986-2005)

武隆县教育志(1986-200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系《武隆县教育志(清末-1985)》的续志。它是一部真实地反映武隆县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进程实际的百科全书,是一部资料翔实、系统、全面和准确的科学文献。 二、续志自1986年始至2005年止。亦有极少数内容向前追溯,以记述基础教育为重点。 三、本志力求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在指导思想、志书内容、编写体例、篇目设置等方面努力创新和发展,反映新特点,容载新内容,展现新面貌,突出新成果。

内容时限: 1986-2005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目录

封面
武隆县教育志
题词
-- 武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梗生同志题词
-- 中共武隆县委常委吴成武同志题词
-- 武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钱虎同志题词
-- 武隆县政协副主席刘有法同志题词
图片
-- 2005年武隆县学校分布图
-- 2005年,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左二),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范照兵(左三)深入贫困学生家
-- 2004年,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范照兵(前排左二)在武隆中学检查工作
-- 中共武隆县委书记周传航(左三)、中共武隆县委常委吴成武(左四)、武隆县副县长钱虎(左二)在县职业教育
-- 武隆县县长刘旗在巷口镇渝港希望小学检查工作
-- 中共武隆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向邦俊(中)在平桥中学检查工作
-- 重庆市电教馆党委书记黄忠伟(左三)检查武隆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 武隆县教委主任陈健(右)与基层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
-- 武隆中学创“重庆市重点中学”专家检查验收汇报会
-- 武隆县实验中学挂牌仪式
-- 武隆县教委组织中小学校长到涪陵监狱开展警示教育
-- 武隆县教委与贵州省务川县教育局就教育督导工作进行座谈
-- 全县教育系统“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启动仪式上,教委职工踊跃捐款
-- 武隆县教科系统继续教育工作会
-- 教师学科基本功辅导员培训班开学典礼
-- 教师学历提高培训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 多媒体走进教学课堂
-- 重庆市促进贫困地区初等教育项目乡镇教育资源中心负责人培训会在武隆召开
-- 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再培训工作会在武隆召开
-- 武隆县实验小学教师与渝中区骨干教师数学教研联谊活动
-- 武隆中学数学研究员夏中全被选为《中学数学》封面人物
-- 家长学校让家长懂得科学教育子女
-- 县示范幼儿园推行“家长开放日”
-- 县教委代表队获武隆县第二届运动会第二名
-- 县教委机关首届职工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现场
-- 武隆中学校园一角
-- 巷口镇青吉小学教学楼
-- 江口中学校园一角
-- 火炉镇中心校校园一角
-- 实验小学学生食堂
-- 江北幼儿园活动场地
-- 武隆中学警务室
-- 多媒体语音室
-- 素质教育
-- 职业教育
-- 农民素质教育
《武隆县教育志(1986-2005)》编纂委员会
顾问小组
领导小组
编写组
凡例
序言
目录
第一编 概述
第二编 大事记
第三编 县教育机构及管理体制
-- 第一章 党的组织机构及党建工作
---- 第一节 县教育党委(组)
---- 第二节 县教育纪检组(纪工委)
---- 第三节 党建工作
------ 一、党务工作
------ 二、群团组织的管理
-- 第二章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
------ 附:武隆县教育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职能、内设科室和人员编制情况
---- 第二节 电大、教师进修校、继续教育中心行政机构
------ 一、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武隆分校
------ 二、武隆县教师进修校
------ 三、武隆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 第三节 中学教育行政机构
------ 一、公办中学的管理
------ 二、职业中学的管理
------ 三、民办中学的管理
---- 第四节 乡(镇)、区、片区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三章 其他机构设置
---- 第一节 武隆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 附:武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
---- 第二节 武隆县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
---- 第三节 武隆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 第四章 教育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学校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干部的管理
------ 一、干部的任免
------ 二、干部的考核
------ 三、干部的培训
---- 第三节 中小学教师的管理
------ 一、教师的资格认定
------ 二、教师的聘任
------ 三、教师的流动
------ 四、教师的职务
------ 五、教师的考核
第四编 学前教育
-- 第五章 幼儿教育的发展
---- 第一节 县城幼儿教育的发展
------ 一、公办幼儿教育
------ 二、社会力量办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
------ 二、合格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
-- 第六章 幼儿教育的管理
---- 第一节 幼儿园的管理体制
------ 一、幼儿园的行政管理体制
------ 二、幼儿教育教学管理
------ 三、幼儿园收费管理
---- 第二节 幼儿园内部管理
------ 一、幼儿园组织机构
------ 二、幼儿园管理流程
------ 三、幼儿园制度(举略)
-- 第七章 保育教育工作
---- 第一节 幼儿园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 第二节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 一、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 二、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 三、学前班的教学工作
------ 四、学前班的保育工作
------ 附:武隆县示范幼儿园选介
第五编 小学教育
-- 第八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普及
------ 一、普及初等教育
------ 二、普及义务教育
------ 三、小学复式教学
------ 四、巩固义务教育成果
---- 第二节 学校的布局调整
------ 一、县城小学布局调整
------ 二、农村小学布局调整
-- 第九章 小学教育的管理
---- 第一节 学校行政管理体制
------ 一、校长负责制的实施
------ 二、学校管理机构及管理
------ 三、计划、总结、规章制度
---- 第二节 教育教学管理
------ 一、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 二、教学常规管理
-------- 附:武隆县小学教学常规评估评分细则(1998年试行稿)
------ 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 第三节 小学学籍管理
------ 一、招生与注册
------ 二、学籍管理
---- 第四节 学生素质测查
------ 一、考试考查
------ 二、毕业(结业)考试
-------- 附:考场规则
------ 三、综合评价
---- 第五节 学校综合评估
------ 一、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
------ 二、学校上等升级达标验收
-------- 附:武隆县小学上等升级达标学校验收办法(2年1月8日)
-- 第十章 小学教学工作
---- 第一节 学制、小学教材、课程的设置
------ 一、学制
------ 二、小学教材
------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四、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英语课程
---- 第二节 教育教学改革
-- 第十一章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
------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 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991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
------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 第二节 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
------ 一、构建德育工作机制
------ 二、建立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 第三节 少先队组织及其教育活动
------ 一、少先队组织
------ 二、少先队活动
-- 第十二章 小学体育艺术与卫生工作
----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 一、体育教学
------ 二、课外体育活动
---- 第二节 艺术教育
------ 一、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 二、艺术教育活动
---- 第三节 卫生保健工作
-- 第十三章 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外教育
---- 第一节 课外教育活动
------ 一、课外竞赛活动
------ 二、学校课外兴趣活动
---- 第二节 校外教育
------ 附1:武隆县小学校名、校址一览表
------ 附2:武隆县小学校选介
第六编 中学教育
-- 第十四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初中教育的普及
------ 一、公办初中教育的发展
------ 二、民办中学教育
---- 第二节 学校的布局调整
---- 第三节 高中教育的发展
-- 第十五章 学校管理
---- 第一节 学校行政管理体制和组织系统
------ 一、学校管理体制
------ 二、学校的组织系统
------ 三、中学学校管理制度(举略)
---- 第二节 教育教学管理
------ 一、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 二、教学常规管理
------ 三、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
---- 第三节 学籍管理
---- 第四节 考试、考查与招生
------ 一、考试考查
------ 二、招生工作
---- 第五节 学校综合评估
------ 一、学校管理水平督导评估
------ 二、上等升级达标管理
-- 第十六章 德育工作
---- 第一节 德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
------ 一、德育的主要内容
-------- 附1:中小学生守则
-------- 附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二、德育的实施途径
---- 第二节 中学德育工作的管理
------ 一、构建德育工作机制
------ 二、建立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 第十七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学制、教材、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 一、学制
------ 二、教材
------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 第二节 教育教学改革
------ 一、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三、新课程改革
-- 第十八章 体育艺术与卫生工作
---- 第一节 体育工作
------ 一、体育教学
------ 二、体育活动
------ 三、体育竞赛
---- 第二节 卫生工作
------ 一、学校卫生保健
------ 二、健康教育及体质检测
------ 三、常见病流行病的预防
---- 第三节 艺术教育
------ 一、学校艺术教学工作
------ 二、校内外艺术教育活动
-------- 附:武隆县中学选介
第七编 特殊教育
-- 第十九章 发展概况
-- 第二十章 教育教学
---- 一、聋哑教学班
---- 二、培智教学班
---- 三、随班就读
---- 四、特殊教育的管理
------ 附:武隆县特殊教育学校简介
第八编 职业教育
-- 第二十一章 中等师范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校行政管理
------ 一、行政管理组织系统
------ 二、招生
------ 三、学生待遇
---- 第三节 教育教学
------ 一、学制
------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三、教学实习
------ 四、德育
------ 五、体育卫生
-- 第二十二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职业学校的管理
------ 一、办学形式
------ 二、职业学校的管理
-------- 附:武隆县职业高中管理水平评估标准
---- 第三节 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
------ 一、宗旨、学制
------ 二、课程与教材
------ 三、实训与实习
---- 第四节 毕业与就业
------ 附:武隆县职业教育中心简介
第九编 成人教育
-- 第二十三章 农村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 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 第二节 实用技术培训
------ 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 二、实施“燎原计划”
------ 三、“三后”培训
------ 四、农民素质教育
---- 第三节 就业技能培训
------ 一、岗前就业技能培训
------ 二、在职职工专业技能培训
------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 四、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 第二十四章 成人学历教育
---- 第一节 电大
---- 第二节 函授与离职进修
------ 一、成人高考
------ 二、函授教育
------ 三、离职进修
----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第十编 教育科学研究
-- 第二十五章 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
---- 第一节 武隆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 第二节 武隆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 第三节 武隆县教育学会
-- 第二十六章 教育科研工作
---- 第一节 教研工作概况
------ 一、教研机构与队伍建设
------ 二、深入基层视导调研
------ 三、教学常规的研究与管理
------ 四、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 五、推进改革教学方法的探求
------ 六、抓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 七、探索提高教师素质的新途径
------ 八、组织开展评选竞赛活动
------ 九、编写教材与教学辅导资料
---- 第二节 科研工作概况
------ 附:部分教育科研成果简介
---- 第三节 教育刊物
第十—编 教育资源
-- 第二十七章 校舍、活动场地
---- 第一节 校舍以及学生活动场地“普九”达标情况
------ 一、普及初等教育
------ 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 三、“两基”复查
---- 第二节 改建、新建校舍
-- 第二十八章 教育条件装备
---- 第一节 教育条件装备所的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教仪电教设备设施
------ 一、普及实验教学
------ 二、电化教育
------ 三、教仪电教经费
----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 一、信息技术教学设备
------ 二、多媒体教学设施
------ 三、网络教学设施
-------- 附:武隆县首批启动“校校通”工程学校名单
------ 四、远程教育设备设施
-------- 附:武隆县已建远程教育项目学校目录
-- 第二十九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编制
------ 附:武隆县各级各类学校编制管理试行意见(摘录)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教师继续教育
------ 一、岗位技能培训
------ 二、继续教育
---- 第四节 教师待遇
------ 一、社会地位
------ 二、工资与福利待遇
-- 第三十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教育经费的投入
------ 一、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体系
------ 二、各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 三、中小学学杂费
------ 四、集资、捐资助学
------ 五、教育费附加
---- 第二节 教育经费的管理和支出
------ 一、教育经费的管理
------ 二、教育经费的支出
第十二编 教育支援、交流与合作
-- 第三十一章 教育交流与合作
---- 第一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二节 省外交流与合作
---- 第三节 市内交流与合作
---- 第四节 县内教育交流合作
-- 第三十二章 教育支援
---- 第一节 对口支援
---- 第二节 贫困学生救助
---- 第三节 希望学校建设
第十三编 语言文字工作
-- 第三十三章 推广普通话工作
-- 第三十四章 规范语言文字工作
第十四编 勤工俭学
-- 第三十五章 管理机构
-- 第三十六章 发展历程
第十五编 教育人物
-- 第三十七章 教育人物简介
---- 一、中学研究员、省(市)特级教师
------ 夏中全
------ 张柏林
------ 徐顺庆
------ 刘英才
------ 杨永辉
------ 王永动
------ 冉建容
------ 李朝红
---- 二、国家、省、市级先进人物
------ 冯君贤
------ 李开仁
------ 黄守余
------ 陈明枢
------ 徐亚兰
------ 吕万角
------ 王南勋
------ 廖学超
------ 刘亚生
------ 刘平
------ 龚自亨
------ 曹诗茂
------ 黄继儒
------ 李福兴
------ 徐大都
------ 刘群
------ 周正海
------ 刘君恩
------ 许洪德
------ 王先平
------ 郭忠信
------ 胡庶恒
------ 赵本成
---- 三、武隆县教育局(教委、教科委)历任局长、主任
------ 谭俊奇
------ 陈亚平
------ 张我庆
------ 向邦俊
------ 陈健
-- 第三十八章 教育人物名录
---- 一、先进人物名录
---- 二、中学研究员名录
---- 三、中学高级教师名录
---- 四、重庆市特级教师名录
------ 五、重庆市骨干教师名录
-- 第三十九章 桃李录
附录
-- 一、武隆县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方案(100分)(二OO四年九月)
-- 二、武隆县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方案(100分)(二OO一年九月)
-- 三、武隆县成人教育督导评估方案(100分)(二OO四年)
-- 四、武隆县小学上等升级达标学校验收方案及细则(400分)(二OOO年十月)
-- 五、武隆县中学上等升级达标学校验收方案及细则(400分)(二OOO年十月)
-- 六、武隆县教育科研成果奖奖励办法(二OO三年九月)
-- 七、中共武隆县委武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