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双辽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02-1985
出版时间:
2000年05月
目录
封面
双辽县志
版权页
领导题词
曾分管地方志工作的县(市)委、县(市)政府领导名单
审稿
《双辽县志》编纂委员会
《双辽县志》编辑部
《双辽县志》撰稿人名单
图片
--
《双辽县志》编委会听取县志发行工作汇报
--
原分管县志工作副书记王宏志,请老同志座谈县志编撰工作。
--
《双辽县志》编辑部
--
中共双辽市委办公楼
--
双辽市政府办公楼
--
撤县设市揭匾仪式
--
郑家屯镇(1980年)鸟瞰图
--
民政部副部长阎明复视察双辽老区
--
文物
--
郑家屯博物馆内院
--
博物馆外景
--
确定电厂厂址
--
电机维修
--
电厂全景
--
高严为双辽发电厂题字
--
省长王云坤视察电厂
--
电厂总控室
--
在建设中的浮法玻璃生产线
--
六机直拉引上生产线
--
地毯织造
--
公铁立交桥
--
公路热拌厂
--
加固后的辽河险工
--
交通局领导检查施工路段
--
一马树林场针叶林
--
东北细毛羊
--
家庭养鸡
--
育肥牛
--
牛(脲)
--
三角肌
--
尾龙扒
--
牛腩
--
泡塘养鱼
--
北京鸭
--
物华楼
--
物华楼市场
--
农贸市场
--
农贸市场
--
商业街
--
辽河路街景色
--
立交桥附近建设区
--
双辽电厂居民区
--
辽河路夜色
--
郑家屯公园
--
国税局办公楼
--
地税局办公楼
--
土地局局长朱力介绍经验
--
人民银行领导班子
--
人民银行办公楼
--
环保局领导在试验室
--
人民银行微机室
--
王警钟国画
--
陈立山油再
--
纪念于凤至诞辰100周年京剧演唱会
--
领导同志出席于凤至诞辰100周年纪念会
--
吉剧桃李梅剧照
--
陈立山国画
--
票友申静安
--
于凤至研究人员杨秀艳介绍于女士生平
--
幼儿园儿童庆祝“六·一”节
--
第一小学教学楼
--
第一中学教学楼
--
农职教中心领导班子
--
农职教中心实验大棚
--
老年大学副校长刘魁元
--
1993年老龄工作会议纪念
--
第一人民医院领导班子
--
第一人民医院
--
眼科专家阚国昌
--
国家计生委主任彭飘云视察时题字
--
计生指导站手术室
--
计生指导站B超室
--
书法
--
常柏新篆刻
--
郭建篆刻
--
双辽宾馆餐厅及客房
--
红旗镇文明村示范街
--
双辽县地图
--
双辽县政区图
--
双辽县人口构成图
--
双辽县土地利用图
--
双辽县水电分布图
--
双辽县农作物分布图
--
双辽县经济作物分布图
--
双辽县林地资源分布图
--
双辽县畜牧业分布图
--
工业 文教 卫生统计图表
双辽县人口状况图
双辽县农作物分布图
双辽县畜牧业分布图
双辽县林地分布图
双辽县土地利用图
工业、教育、卫生统计图表
序一 阎杰 田野
序二 张晓东
凡例
目录
概述
卷一建置
--
第一章历史沿革
----
第一节历代归属
----
第二节建治始末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辽源州
----
第二节辽源县
----
第三节双山县
----
第四节双辽县
--
第三章县城郑家屯镇
----
第一节历史沿革
----
第二节城市建设
----
第三节经济发展
----
第四节各项事业
--
第四章镇乡(场)概况
卷二 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貌
----
第一节平原
----
第二节岗地山丘
--
第二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构造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温
----
第二节降水
----
第三节风
----
第四节 日照云雷暴冰雹
----
第五节物候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水库泡塘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形成因素
----
第二节土壤分类
----
第三节土壤分布规律
----
第四节植被
----
第五节农业区划
--
第六章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矿藏资源
----
第三节水资源
----
第四节生物资源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洪涝灾害
----
第二节内涝灾害
----
第三节干旱
----
第四节水土流失
----
第五节雹灾
----
第六节虫灾
----
第七节地震
卷三人 口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户籍人口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节人口结构
----
第四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早期计划生育
----
第三节规范化管理
----
第四节技术服务
----
第五节宣传教育
----
第六节计划生育协会
----
第七节基本经验
----
第八节表彰
卷四 政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双辽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县委工作机构
----
第三节基层组织
----
第四节党的代表会议
----
第五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章组织建设
----
第一节党员发展
----
第二节干部管理
----
第三节干部教育
----
第四节干审工作
----
第五节老干部工作
--
第三章宣传工作
----
第一节社会宣传
----
第二节理论宣传
----
第三节党员教育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五节新闻宣传
--
第四章统一战线工作
--
第五章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一节 违纪案件检查
----
第二节党规党法教育
----
第三节党内纪律监督
--
第六章政事记略
----
第一节土地改革运动
----
第二节镇压反革命运动
----
第三节“三反”、“五反”运动
----
第四节肃反运动
----
第五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
第六节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七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七章中国国民党双辽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辽源县党部
----
第二节基层组织及活动
卷五政权政协
--
第一章政权
----
第一节辽源州公署
----
第二节辽源县公署
----
第三节双山县公署
----
第四节双辽县公署
----
第五节辽源县政府
----
第六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七节人民政府
--
第二章政治协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历届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三节政协工作
卷六群 团
--
第一章工人组织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代表大会
----
第三节工会活动
--
第二章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少年先锋队
--
第三章妇女组织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代表大会
----
第三节主要活动
--
第四章工商业者组织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会员结构
----
第三节代表大会
----
第四节主要活动
--
第五章科学技术工作者组织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科学技术普及
----
第三节科技咨询
----
第四节科协会员代表大会
--
第六章文学艺术工作者组织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
第三节文艺创作
----
第四节报刊杂志文艺副刊
----
第五节主要活动
卷七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治安
----
第三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告申工作
----
第七节执行工作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人民调解工作
----
第三节公证工作
----
第四节律师工作
----
第五节法制宣传工作
卷八 民政
--
第一章战勤
----
第一节解放战争战勤
----
第二节抗美援朝战勤
--
第二章优抚安置
----
第一节旌表革命烈士
----
第二节群众优待
----
第三节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
----
第四节退伍安置
----
第五节拥军优属
--
第三章社会保障
----
第一节救灾
----
第二节救济
----
第三节扶贫
----
第四节五保供养
----
第五节社会福利生产
--
第四章社会行政管理
----
第一节婚姻登记管理
----
第二节殡葬管理
----
第三节社团登记管理
----
第四节行政区划
卷九劳动人事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工资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四节劳动安全
----
第五节锅炉、压力容器的管理
----
第六节退休和社会保险
----
第七节劳动仲裁和监察
----
第八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编制
----
第二节人事调配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四节干部队伍
卷十综合政务
--
第一章外事侨务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外宾来访
----
第三节 出国考察
----
第四节侨务工作
----
第五节接受捐赠
--
第二章对台工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对台宣传
----
第三节对台联络
----
第四节对台经贸
--
第三章信访工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信访接待
----
第三节信访结案
--
第四章民族宗教工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少数民族的由来
----
第三节少数民族分布
--
第五章老龄工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老年教育
----
第三节老龄工作宣传
--
第六章残疾人工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残疾人自然状况
----
第三节残疾人就业
----
第四节残疾人康复
卷十一军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一节 旧兵役制度
----
第二节新兵役制度
--
第二章建军
----
第一节九支队
----
第二节东北保安辽北支队4团
----
第三节辽北军区147团
--
第三章驻军
----
第一节清朝时期驻军
----
第二节东北沦陷时期驻军
----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驻军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
第四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蒙旗宣抚特派员办事处
----
第二节辽北省保安司令部
----
第三节地主武装
----
第四节土匪武装
----
第五节人民武装
--
第五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武器装备
----
第四节参建活动
--
第六章人民防空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组织指挥
----
第三节通讯警报
----
第四节工程建设
----
第五节宣传教育
--
第七章兵事记略
----
第一节郑家屯事件
----
第二节于海川抗日义勇军
----
第三节 卧虎屯颠覆日军列车事件
----
第四节服先堡突围战
----
第五节三不管事件
----
第六节三家子事件
----
第七节收复茂林
----
第八节收复双山
----
第九节“四·一”惨案
卷十二农业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农业局
----
第二节基层服务机构
--
第二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蒙王领有制
----
第二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三节农民个体所有制
----
第四节集体所有制
----
第五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六节配套改革
--
第三章农作物
----
第一节作物品种
----
第二节粮食作物分布
----
第三节粮食产量
----
第四节经济作物
--
第四章植物保护
----
第一节虫害防治
----
第二节病害防治
--
第五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土壤改良
----
第三节种草肥田
----
第四节以稻治涝
----
第五节增施肥料
----
第六节农业技术
----
第七节多种经营
卷十三林业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林业局
----
第二节林业总站
----
第三节乡、镇林业站
--
第二章国营机械林场
----
第一节双辽县国营实验机械林场
----
第二节双辽县国营卧虎机械林场
----
第三节双辽县国营那木机械林场
----
第四节双辽县国营天兴机械林场
----
第五节双辽县国营玻璃山机械林场
----
第六节双辽县国营双山机械林场
----
第七节双辽县国营兴隆机械林场
----
第八节双辽县国营向阳机械林场
--
第三章苗木生产
----
第一节国营育苗
----
第二节乡村育苗
----
第三节采种与选种
--
第四章植树造林
----
第一节西满防护林
----
第二节“三北”防护林
----
第三节农田防护林建设
----
第四节薪炭林
----
第五节四旁植树
----
第六节全民义务植树
----
第七节果树栽培
----
第八节林业科技
--
第五章林木管护
----
第一节护林防火
----
第二节森林采伐
----
第三节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林权归划
卷十四 畜牧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畜牧局
----
第二节局直属单位
----
第三节乡镇畜牧站
--
第二章畜禽发展与繁殖改良
----
第一节马驴骡
----
第二节牛
----
第三节羊
----
第四节猪
----
第五节禽兔蜂
----
第六节特种养殖
--
第三章畜禽疫病防治
----
第一节疫病流行
----
第二节疫病防治
----
第三节防疫队伍建设
--
第四章畜牧业发展战略
----
第一节“两龙”工程
----
第二节饲料的开发
----
第三节新技术的应用
----
第四节草原建设与管理
卷十五水利 水产农机
--
第一章水利水产机构设置
----
第一节水利局
----
第二节直属单位
--
第二章河道防洪
----
第一节东辽河工程
----
第二节西辽河工程
----
第三节新开河工程
--
第三章水库工程
----
第一节川头水库
----
第二节双山水库
----
第三节骆驼岭水库
----
第四节小山水库
----
第五节小型水库
--
第四章治涝防洪
----
第一节双山涝区
----
第二节服茂涝区
----
第三节永卧涝区
----
第四节建设涝区
----
第五节防洪工作
--
第五章灌溉工程
----
第一节双山灌区
----
第二节小型灌区
----
第三节机电井
--
第六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流失现状
----
第二节流失治理
--
第七章水产
----
第一节水域水产资源
----
第二节渔业生产
--
第八章农机机构设置
----
第一节农机局
----
第二节双辽县农机公司
----
第三节乡镇农机站
--
第九章农田用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新式农具
--
第十章农用机械
----
第一节农机发展
----
第二节动力机械
----
第三节农田作业机具
----
第四节农业机械推广供应
--
第十一章农机管理
----
第一节技术培训
----
第二节机务管理
----
第三节安全监理
卷十六工业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二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二节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三节个体、私人所有制工业
----
第四节体制改革
--
第三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建材工业
----
第二节机械加工工业
----
第三节医药化工工业
----
第四节食品饮料工业
----
第五节印刷工业
----
第六节造纸工业
----
第七节缝纫工业
----
第八节木材加工业
--
第四章重点企业
----
第一节双辽县七棵树矽砂工业公司
----
第二节双辽县玻璃厂
----
第三节双辽县地毯工业公司
卷十七 电业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城市供电机构设置
----
第二节农村供电机构设置
--
第二章电力生产
----
第一节火力发电
----
第二节小型发电
----
第三节输电网
----
第四节变电所(塔)
----
第五节配电
--
第三章生产经营管理
----
第一节人事管理
----
第二节安全生产
----
第三节生产管理
----
第四节用电管理
----
第五节财务管理
----
第六节企业整顿和改革
--
第四章双辽发电厂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电厂建设
----
第三节生产管理
----
第四节经营管理
卷十八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机构设置
----
第一节交通局
----
第二节郑家屯车站
----
第三节地方铁路
----
第四节基层单位
--
第二章公路
----
第一节公路发展
----
第二节国、省干线
----
第三节县路乡道
----
第四节桥梁
--
第三章公路运输
----
第一节旅客运输
----
第二节货物运输
--
第四章公路交通管理
----
第一节运政
----
第二节稽查征费
----
第三节港监船检
----
第四节道路交通安全
--
第五章铁路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发展变化
----
第三节运输设备
----
第四节铁路运输
----
第五节地方铁路
--
第六章水运
--
第七章联合运输
--
第八章邮电机构设置
--
第九章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建设与发展
----
第三节 邮政网点的设置
----
第四节经办业务种类
--
第十章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长途电话
----
第三节市内电话
----
第四节农村电话
----
第五节 国际电信
--
第十一章邮电企业管理
----
第一节通讯管理
----
第二节财务、物资管理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四节综合管理
卷十九土地环保
--
第一章土地机构设置
--
第二章地政地籍管理
----
第一节土地详查
----
第二节土地利用
----
第三节地籍调查
----
第四节登记发证
----
第五节统计建档
--
第三章保护利用
----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
----
第二节土地开发复垦
----
第三节建设用地管理
--
第四章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一节培育发展土地市场
----
第二节建立农用土地流转制度
----
第三节企业土地资产评估
----
第四节制定标准地价
--
第五章土地管理法制化
----
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第二节土地法规
----
第三节土地监察
--
第六章环保机构设置
--
第七章环境质量
----
第一节大气质量
----
第二节地表水质量
----
第三节噪声监测
----
第四节大气降水酸度状况
----
第五节环境污染
--
第八章环境治理
----
第一节环境预测及评价
----
第二节防治措施
----
第三节综合治理
----
第四节环境管理
----
第五节环境监测
----
第六节环境监测细则
----
第七节环境保护宣传及活动
卷二十城乡建设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二章基层单位
----
第一节建筑工程公司
----
第二节市政建设管理所
----
第三节 自来水公司
----
第四节房地产管理所
----
第五节卧虎房地产管理所
----
第六节双山房地产管理所
----
第七节茂林房地产管理所
----
第八节城镇规划办公室
----
第九节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
----
第十节郑家屯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
第十一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
----
第十二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站
----
第十三节建筑设计室
----
第十四节建筑工程招投标办公室
----
第十五节城建管理监察大队
----
第十六节环境卫生管理所
----
第十七节粪肥管理所
----
第十八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
第三章城市基本建设
----
第一节基本建设的起始
----
第二节城镇建设与发展
----
第三节基本建设计划与管理
----
第四节城镇规划
----
第五节郑家屯镇规划
----
第六节茂林镇规划
----
第七节双山镇规划
----
第八节卧虎镇规划
----
第九节服先镇规划
--
第四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市政建设
----
第二节 自来水建设
----
第三节住宅建设
--
第五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农村住宅建设
----
第二节农村公共福利设施建设
----
第三节农房设计
--
第六章村屯规划与集镇建设
----
第一节村屯规划
----
第二节集镇规划
卷二十一商贸
--
第一章国营商业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公司商场(店)货站
----
第三节饮食服务
----
第四节商业购销
----
第五节商品销售
----
第六节经营管理
--
第二章合作商业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工商业改造
----
第三节供销网点
----
第四节商品供销
----
第五节农村饮食服务
----
第六节民主管理
--
第三章私营商业
--
第四章物资供应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物资供应品种来源
----
第三节物资流通
----
第四节经营管理
--
第五章石油购销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购销调存
----
第三节石油商品购销
----
第四节财务、物价管理
----
第五节集体企业
--
第六章烟草专卖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卷烟销售
----
第三节网点建设
----
第四节专卖管理
----
第五节多种经营
--
第七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商品出口
----
第三节基地建设
----
第四节 国际经贸往来
卷二十二粮食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二章购销
----
第一节粮油贸易
----
第二节收购
----
第三节统购
----
第四节粮价调整
----
第五节计划供应和统销
----
第六节票证
----
第七节市场购销
--
第三章仓储
----
第一节粮食基层企业
----
第二节粮食保管
--
第四章粮油运输
--
第五章粮油加工
----
第一节粮米加工
----
第二节油脂加工
----
第三节饲料加工
--
第六章粮食供应体制改革
----
第一节供应体制改革
----
第二节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七章食盐供应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食盐购销
----
第三节食盐加碘
----
第四节盐政管理
卷二十三财政 税务
--
第一章财政机构设置
--
第二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财政收入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收入
--
第三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经济建设支出
----
第二节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三节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第四节行政管理费
----
第五节其他支出
----
第六节财政价格补贴
--
第四章财政管理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三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五节财政监督
--
第五章税务机构设置
----
第一节税捐局
----
第二节税务局
--
第六章税收
----
第一节国税税收
----
第二节征收管理和落实新税制
----
第三节税种
----
第四节地税监督管理
--
第七章征收管理
--
第八章税制改革
卷二十四 金融保险
--
第一章银行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存款
----
第四节储蓄
----
第五节信贷
----
第六节金融监管
----
第七节金融统计与信息调研
----
第八节债券
--
第二章保险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保费收入
----
第三节赔款支出
----
第四节保险险种
----
第五节太平洋保险
卷二十五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计划决策
----
第三节计划调整
----
第四节总体控制
----
第五节计划编制
--
第二章统计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经济统计
----
第三节社会统计
----
第四节统计服务
--
第三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市场建设与管理
----
第三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商标管理
----
第六节广告管理
----
第七节查处经济违法
----
第八节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四章物价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商品价格
--
第五章技术监督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质量监督
----
第四节标准化管理
--
第六章审计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初期审计
----
第三节企业审计
----
第四节经济审计
--
第七章农村经济管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劳务管理
----
第三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
第四节农村承包合同管理
----
第五节农村经济审计
----
第六节集体资产(金)管理
----
第七节收益分配
----
第八节财务管理
--
第八章经济技术协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横向经济联合
----
第三节引进人才引进资金引进项目
----
第四节传递信息
----
第五节驻外办事处的建立
----
第六节建立联谊会、友好市县
--
第九章经济及社会发展研究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战略规划研究
----
第三节决策咨询调研
--
第十章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改革开放前经济体制
----
第三节经济体制改革
卷二十六教育科技
--
第一章教育机构设置
--
第二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学校管理
----
第二节勤工俭学
----
第三节“教育年”活动
----
第四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第三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私塾学堂国民义塾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第四章专业职业成人教育
----
第一节师范学校
----
第二节职业中专学校
----
第三节农业职业学校
----
第四节技工学校
----
第五节其他职业学校
----
第六节“五·七”大学
----
第七节电视大学
----
第八节自修大学
----
第九节农民教育
----
第十节职工教育
--
第五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待遇
----
第三节教师进修
--
第六章教育制度
----
第一节科举
----
第二节教育方针与学制
----
第三节考试制度
------
附录高材生
--
第七章科技机构设置
--
第八章科研
----
第一节科研单位及科研成果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管理
----
第四节科技交流
--
第九章地震监测
--
第十章气象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气象测报
卷二十七文化 体育
--
第一章文化机构设置
----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专业艺术团体
----
第三节文化馆站
----
第四节图书馆
----
第五节郑家屯博物馆
----
第六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第七节社会文化市场管理所
----
第八节 电影发行放映机构
----
第九节新华书店
--
第二章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一节文艺汇演
----
第二节书画、摄影作品
----
第三节群众歌舞活动
----
第四节民间艺术
--
第三章文学艺术创作
----
第一节文艺刊物
----
第二节创作辅导
----
第三节文艺作品
--
第四章文化市场
----
第一节文化娱乐场所
----
第二节演出市场
----
第三节电影市场
----
第四节图书市场
----
第五节社会文化市场
--
第五章文物考古
----
第一节发掘活动
----
第二节出土文物
----
第三节重点文物保护
----
第四节 已毁古建筑
--
第六章体育机构设置
----
第一节体育运动委员会
----
第二节文化体育局
----
第三节体育总会
----
第四节业余体校
--
第七章体育场馆
--
第八章竞技体育
----
第一节运动会
----
第二节单项比赛
--
第九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体育师资培训
----
第三节职工体育
----
第四节农村体育
----
第五节老年体育
----
第六节创建“全国体育先进县”
卷二十八新闻史存
--
第一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二章报刊
----
第一节报纸
----
第二节刊物
--
第三章档案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档案管理
----
第三节业务指导
--
第四章史志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方志编修
----
第三节党史
----
第四节发挥史志资料功能
卷二十九卫 生
--
第一章医疗机构设置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医疗院所
----
第三节医疗队伍
--
第二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卫生防疫站
----
第二节公共卫生
----
第三节传染病防治与儿童计划免疫
----
第四节卫生检验
--
第三章地方病防治
----
第一节 鼠疫防疫
----
第二节氟区改水
----
第三节地甲病防治
----
第四节布病防治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技术进步
----
第三节更新设备
--
第五章药品及药品检验
----
第一节药品检验所
----
第二节中西药加工
----
第三节医药管理
--
第六章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
第七章爱国卫生运动
卷三十 民俗宗教
--
第一章方言
----
第一节双辽地方语音
----
第二节双辽地方土语
----
第三节谚语
----
第四节歇后语
----
第五节俗语
--
第二章民俗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婚俗
----
第三节丧俗
----
第四节传统节日
--
第三章宗教活动
----
第一节各宗教传播的历史
----
第二节失存的宗教活动场所
----
第三节现存的宗教活动场所
--
第四章帮会及陋习
----
第一节帮会
----
第二节陋习
--
第五章奇闻轶事
--
第六章传说
卷三十一 人物
--
一人物传
----
吴俊升
----
于海川
----
于凤至
----
牛尔裕
----
赵仲达
----
齐涛
----
于文清
----
何伯阳
----
刘永春
----
陈涛
----
张洪奎
----
朱德明
----
王珉
----
王奔
----
何光
----
邹日贵
----
刘玉楷
----
邓玉林
----
刘昌久
----
齐宝恩
----
张玉文
----
刘克信
--
二人物传略
----
王鹏
----
王友邦
----
鲁志远
----
张玉玺
----
张宝贵
----
李国栋
----
文成善
----
张维山
----
于海滨
----
张子云
----
王裕民
----
秦学礼
----
董化民
----
窦紫封
----
叶占鳌
----
张赞忱
----
金宝珍
----
马羲图
----
王文库
----
刘永茂
----
多然
----
顿开
----
张琼才
----
许春生
----
谢春祥
----
刘生
----
孙育申
----
贾鸿阁
----
刘维
----
刘殿友
----
沈纯章
----
黄桂芝
----
庞林
----
吴士文
--
三双辽籍革命烈士英名录
--
四劳动模范表
--
五附录(游子英才)
----
于永正
----
田居俭
----
刘耕路
----
刘慧媛
----
陈士杰
----
张荣久
----
辛殿枫
----
黄秋实
----
蔡凤兰
----
李亚娟
卷三十二大事记
卷三十三附录
--
第一章旧志辑存
----
第一节辽源州及辽源县
----
第二节双山县
--
第二章土改文存(陶泊日记)摘要
----
第一节土改经过
----
第二节土改成果和问题
----
第三节关于划分富农与中农的一般规定
----
第四节关于贯彻新区土改的指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