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志

昌吉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昌吉市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2

出版时间: 2003年11月

目录

封面
昌吉市志
版权页
序一 历史的碑文
凡例
图片
-- 昌吉市行政区划图
-- 昌吉地形图
-- 昌吉市区图
-- 1998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再次考察昌吉时,亲切看望了三工镇常胜村王玉勤一家和哈萨克族牧
-- 2001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考察昌吉时,勉励昌吉各族干部群众,在党中央
-- 312国道鸟伊公路横贯市区
-- 节日之夜
-- 塞外明珠——昌吉市
-- 世纪大道
-- 延安路新貌
-- 城标
-- 北京路亮化工程
--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世纪花园
-- 绿洲华庭别墅小区
-- 小康示范村——南五工二组
-- 街心花园
-- 绿园小区
-- 昌吉市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千米 阎富强摄
-- 新疆第一个县级公路收费站
-- 北疆铁路昌吉站
-- 岛奎高速公路横贯昌吉市
-- 客运
-- 出租车队
-- 程控电信机房
-- 电信大楼
-- 邮政大楼
-- 中国联通昌吉分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昌吉分公司
-- 市地税局
-- 建设银行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昌吉分公司
-- 市财政大楼
-- 金融一条街
-- 变电站
-- 第二污水厂
-- 天然气门站
-- 昌吉环卫
-- 热力公司
-- 特变电工
-- 采煤
-- 泰昆集团
-- 天山面粉
-- 昌开电器
-- 屯河番茄
-- 新疆屯河聚脂有限责任公司
-- 新疆屯河特种水泥厂
-- 新疆万和工贸有限总公司
-- 新疆吉瑞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麦趣尔乳业
-- 麦浪滚滚丰收忙
-- 油葵
-- 蔬菜大棚
-- 花卉
-- 绿色产业
-- 番茄种植基地
-- 瓜果蔬菜
-- 葡萄
-- 蟠桃
-- 制种瓜基地
-- 马群
-- 机械剪毛
-- 现代化养殖中心
-- 火鸡
-- 工厂化养鸡
-- 昌吉市水产量居全疆县(市)之首
-- 肉鸽
-- 巨鹿黄兔
-- 天山白鹅
-- 马鹿养殖
-- 三屯河西干渠
-- 防渗渠
-- 喷灌
-- 勇进渡槽
-- 三屯河水库全景 于志锐摄
-- 智能化温棚
-- 苗圃
-- 防护林带
-- 封沙育林
-- 森林公园
-- 亚中商城
-- 精品广场
-- 昌吉商场
-- 隆源超市
-- 北方汽车超市
-- 商贸长廊
-- 棉花收购
-- 活畜交易市场
-- 瓜市
-- 夜市
-- 风味小吃
-- 超市购物
-- 油馕
-- 烤包子
-- 丸子汤
-- 抓饭
-- 索尔巴斯陶草原旅游区
-- 龙山滑雪场
-- 人民公园
-- 碧波荡漾
-- 杜庄旅游度假村
-- 南风园
-- 北林山庄
-- 庆源大厦
-- 文化广场
-- 园林宾馆
-- 民族风情旅游节
-- 整装待发
-- 抗洪抢险
-- 军民鱼水情
-- 民兵护桥
-- 武装民兵接受检阅
-- 军训
-- 科洽会
-- 新闻发布会
-- 友好城市签约
-- 项目签约 刘国都摄
-- 乌洽会昌吉市展团
-- 昌吉学院
-- 新疆农业技术学院
-- 北大附中新疆分校
-- 昌吉市一中校园电视台
-- 昌吉市第四中学
-- 少数民族教育
-- 昌吉市第一小学
-- 新世纪幼儿园
-- 州人民医院
-- 市第一人民医院
-- 市第二人民医院
-- 送医到牧区
-- 计划生育宣传
-- 义诊
-- 时代广场
-- 体育馆
-- 群艺馆
-- 广电大楼
-- 小康村文化室
-- 市文化中心
-- 歌咏比赛
-- 职工文艺汇演
-- 姑娘追
-- 刁羊
-- 阿肯弹唱
-- 民族歌舞
-- 社火
-- 全民健身
-- 南山森林
-- 戈壁红柳
-- 索尔巴斯陶草原
-- 硫磺沟风光
-- 昌吉古城
-- 芦草沟古城(乾隆二十九年)
-- 出土文物——莲花纹砖
-- 新渠古城(同治年间)
-- 三十里大墩烽火台
-- (国画) 沙海之舟 周光辉
-- (剪纸) 十二生肖 王志芳
-- (书法) 任生举
-- (国画) 初染朝霞 周光辉
-- (摄影) 山色 孙辉
-- (摄影) 桦林 孙辉
-- (书法) 范胜祥
-- (剪纸) 昌盛吉祥 王志芳
-- 市委书记阎科培及有关党政领导专题研究史志工作
-- 昌吉市市长、市地方志编委会主任马雄成
-- 《昌吉市志》主编 王智诚
-- 昌吉市委史志办工作人员
-- 史志成果
-- 《昌吉市志》评审会全体人员合影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 区划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建置 境域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地 名
-- 第五节 办事处、乡、镇、场
第二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 层
-- 第二节 构 造
-- 第三节 成矿条件
-- 第四节 地 貌
第三章 水 文
-- 第一节 冰 川
-- 第二节 河 流
-- 第三节 地下水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三节 物 候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 壤
-- 第二节 植 被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森林资源
-- 第三节 草场资源
--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
-- 第五节 矿藏资源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 旱
-- 第二节 风 灾
-- 第三节 水 灾
-- 第四节 冻 害
-- 第五节 雹 灾
-- 第六节 地 震
-- 第七节 滑 坡
-- 第八节 鼠 灾
-- 第九节 蝗 灾
第八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规模与分布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第三节 人口结构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九章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城市建设
-- 第三节 乡村建设
--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五节 建 筑
-- 第六节 环境保护
第十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四节 种植业分区
-- 第五节 农作物
-- 第六节 农技农艺
-- 第七节 园 艺
第十一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三节 草 场
-- 第四节 饲 料
-- 第五节 畜禽品种及改良
-- 第六节 畜病防治
-- 第七节 牧业生产及畜群结构
第十二章 林 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管护
-- 第四节 林业科研
第十三章 水 利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水利分区
-- 第三节 水利工程
-- 第四节 地下水开发
-- 第五节 水利管理
-- 第六节 水 产
第十四章 农牧机械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传统农具
-- 第三节 农牧业机械
-- 第四节 农机供应与修造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第十五章 屯 垦
-- 第一节 唐至清代屯垦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屯垦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屯垦
第十六章 工 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发展概述
-- 第三节 工业体制
-- 第四节 工业门类
-- 第五节 乡镇企业
-- 第六节 主要企业选介
第十七章 商 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私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五节 供销商业
-- 第六节 集市贸易
-- 第七节 主要商业企业
第十八章 粮 油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粮油收购
-- 第三节 粮油销售
-- 第四节 粮油调拨运输
-- 第五节 储 存
-- 第六节 粮油加工
第十九章 交 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道路 桥梁
-- 第三节 运 输
-- 第四节 管 理
第二十章 邮 电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邮 政
-- 第三节 电 信
第二十一章 财 政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六节 财政监督
第二十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农牧税
-- 第三节 工商税
-- 第四节 税收征管
第二十三章 金 融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货 币
-- 第三节 货币管理
-- 第四节 储蓄 存款
-- 第五节 信 贷
-- 第六节 债 券
-- 第七节 保 险
第二十四章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 划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三节 统 计
-- 第四节 物 价
-- 第五节 标准计量
-- 第六节 审 计
-- 第七节 土地管理
第二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昌吉市(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 员
--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党史地方志
第二十六章 党派 群团
-- 第一节 国民党及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 第二节 工人组织
-- 第三节 农民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六节 工商业组织
-- 第七节 其他群众团体
第二十七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迎接解放
-- 第二节 筹 粮
-- 第三节 平叛建政
-- 第四节 抗美援朝
-- 第五节 减租反霸
-- 第六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七节 “三反”、“五反”
-- 第八节 土地改革
-- 第九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十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十一节 肃清反革命
-- 第十二节 整风和反右斗争
-- 第十三节 “大跃进”运动
-- 第十四节 人民公社化
-- 第十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十六节 “大化大革命”
-- 第十七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十八节 整 党
第二十八章 政权 政协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政权机构
-- 第三节 参议会 人民政协
第二十九章 公安 司法
-- 第一节 公 安
-- 第二节 检 察
-- 第三节 审 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第三十章 民 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拥军 优抚
-- 第三节 救 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安 置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地名管理
第三十一章 劳动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工 资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第三十二章 军 事
-- 第一节 驻 军
-- 第二节 群众武装
-- 第三节 兵 役
-- 第四节 民众防空
-- 第五节 重要兵事
第三十三章 教 育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普通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第四节 教育行政
-- 第五节 区、州驻市学校
第三十四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科普活动
-- 第三节 科技工作
-- 第四节 科技管理
第三十五章 文 化
--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第四节 电 影
-- 第五节 图书 档案
-- 第六节 文物古迹
第三十六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广 播
-- 第三节 电 视
-- 第四节 通讯员队伍
第三十七章 体 育
--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人才培养
-- 第五节 体育比赛
第三十八章 卫 生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医 疗
-- 第三节 医 药
-- 第四节 防疫保健
第三十九章 民族 宗教
-- 第一节 民族迁徙与发展
-- 第二节 风 俗
-- 第三节 家庭 姓氏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第四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学雷锋 树新风
-- 第三节 创建文明单位
-- 第四节 民族团结
-- 第五节 军民团结
第四十一章 人 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徐学功
---- 阿吾沙依提
---- 安绪武
---- 贺昌富
---- 马正忠
---- 吴金平
---- 马振枝
---- 高天仁
---- 李新民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黎天
---- 范秋喜
---- 胡明安
---- 杜占彪
---- 卢克华
---- 王常泰
---- 申同和
---- 郭从戎
---- 胡永田
---- 阿不力米提
---- 冯世栋
---- 毕生海
---- 张新
---- 李玉瑚
---- 吉多年
---- 米菊兰
---- 王文裕
---- 李万秀
---- 李宝元
---- 李光荣
---- 姜新丽
---- 董晓红
-- 第三节 人物表
文 存
-- 一、国务院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昌吉县成立昌吉市的批复
-- 二、转发国务院关于批准我区撤销昌吉等四个县,设立昌吉等三个市的批复的通知
-- 三、关于撤销昌吉县成立昌吉市的通知
-- 四、中共昌吉市委员会、昌吉市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 五、关于印发《昌吉市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昌吉市企业贡献奖评选管理暂行办法》、《昌吉市科
-- 六、中共昌吉市委员会、昌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
-- 七、昌吉市进一步深化三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 八、昌吉古诗文选
-- 九、昌吉市古地图
续 编
-- 一、1991~2002年大事记
-- 二、1991~2002年昌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三、1991~2002年昌吉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人名表
编后记
《昌吉市志》编审机构及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