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属《常德地区志》分志。记述1840-1988年间常德地区财政发展、变化过程,对个别事类做适当上溯、下延。本志记述的区域范围以1988年行政区划为限,即:常德市、津市市和安乡、汉寿、澧县、常德、临澧、桃源、石门和慈利县。为记述方便和尊重历史,1949年前统称常德,1949~1968年称常德专区,1968年后称常德地区。本志中所用“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版时间:
1991年11月
目录
封面
常德地区志财政志
常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常德地区志·财政志》编审人员
《常德地区志·财政志》编纂领导小组
编纂人员
编辑说明
图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德地区财政收支总数统计图
--
分年分时期发展速度图
--
1951年诞生的常德卷烟厂,在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已发展成为年税利近7亿元的大型企业
--
桃源纺织印染厂,始建于1966年,1969年部份投产,现已成为常德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之一。图为织布车
--
财政投资1800万元兴建的桃源黄石水库,蓄水容量6亿多立方米,灌溉农田近20万亩
--
安乡县安成园林场,在省、地县财政的扶植下,已建设成该县林、果、渔基地
--
经过16年艰苦创业,东山峯场已在高山野岭上初具规模。现在这个场年产值达3000万元,还为国家上交收入
--
常德地区人民医院,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财政部门的资助下,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这是新建的住院
--
地、县财政每年拨专款150万元用於血吸虫病防治。图为常德县血防部门在疫区进行人畜同步化疗
--
财政部门开心人民福利事业。上图为常德地区神经精神病医院住院部。右图为津市市福利院外景
--
城建税的开征,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图为新建成的常德市滨湖路街景
--
财政部门积极支持文化事业。图为新建的常德市图书馆
--
投资3970万元,总长1408米的德沅水大桥于1986年10月建成通
--
常德武陵酒厂生产的武陵1988年获得国家金奖。被誉为国家名酒,这个厂每年为财政提供税收近200万元
--
图为该工厂在码头夜以继日装卸忙
--
全区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常德中心百货大楼,全面推行经营承包重任制1986-1988年人均创利位居全省
--
通过财政帮助,投资近千万元翻修改建成的常德交电大厦,1988年商品销售总额9335万元,实现税利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德地区各个时期财政收入构成图
--
1984年,各乡镇建立财政所。图为临澧县柏枝级财政所干部在办公
--
常德地区财政机构分布图
--
腰斩澧水的临澧青山水轮泵工程,融发电、灌溉为一体。图为该工程灌区一景
--
座落在澧水上游的石门三江口水电站,是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集资兴建的
--
安乡县六角尾电排站,国家投资280万元,装机3200千瓦,保障安武、安成、安德乡14.7万亩农田免遭
--
常德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常德高等专科学校,是以地方机动财力资助为主兴办的。图为该校对新生进行军事训练
--
为加强财政队伍自身建设,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创办的常德市射会职工中专学校,现已为全区各条战线培养财务
--
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常德分校,自1987年创办后的两年时间里,均被中央总校授予先进办学单位。图为该校领导
--
全国会计先进工作者、高级会计师、临澧县财政局会计股长张德钧,把心血倾注于财会事业上。这是他(左三)在
--
被湖南省财政府授予“文明财政所”的汉寿县沧港镇财政所,坚持政治思想工作第一。这是所长张志(左)和干部
--
由中央、省、地财政共同投资,在慈利县索溪峪兴建的湖南财政培训中心,于1988年7月启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德地区各个时期财政支出构成图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财政收入
--
第一章 税收收入
----
第一节 农业税收
----
第二节 工商税收
----
第三节 其他税收
--
第二章 企业收入
----
第一节 官营事业收入
----
第二节 国营企业收入
--
第三章 其他收入
----
第一节 公产收入
----
第二节 规费收入
----
第三节 罚没追赃杂项收入
--
第四章 预算调拨收入
----
第一节 上级补助收入
----
第二节 调入资金
----
第三节 公债国库券
第二篇 财政支出
--
第一章 经济建设费
----
第一节 清末的实业、交通费
----
第二节 民国矿工商、交通费
----
第三节 新中国经济建设费
--
第二章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一节 清末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民国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三节 新中国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三章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救恤费
----
第二节 新中国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第四章 行政管理费
----
第一节 清末行政管理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管理费
----
第三节 新中国行政管理费
--
第五章 其他支出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其他支出
----
第二节 新中国其他支出
--
第六章 预算调拨支出
----
第一节 解款与中央税收
----
第二节 上解支出
----
第三节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第三篇 财政管理
--
第一章 预算体制
----
第一节 地区预算体制
----
第二节 县、市预算体制
----
第三节 乡(镇)预算体制
--
第二章 预算管理
----
第一节 预算
----
第二节 决算
----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
第四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三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企业财务管理
----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四章 会计管理
----
第一节 会计业务管理
----
第二节 会计人员管理
--
第五章 国库
----
第一节 公库
----
第二节 金库
--
第六章 财政监督
----
第一节 财政监察
----
第二节 财政驻厂员制度
--
第七章 财政信用
----
第一节 财政信托投资
----
第二节 有偿周转金
--
第八章 机构人员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人员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