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自然、经济、政治、城镇建设、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人物等篇。
内容时限:
1911-1983
出版时间:
1985年01月
目录
封面
长寿县城关镇志 长寿县城关镇志编写组
序 言
凡 例
长寿县城关镇志
图片
--
长寿县城关镇地图
--
民国时期长寿县城图
--
民国时期长寿县河街镇街道图
--
革命烈士墓
--
城关镇人民政府
--
中共长寿县城关镇委员会成员合影
--
城关镇正、副镇长合影
--
城关镇人民政府干部合影
--
城关镇人民政府调研员合影
--
镇志编写小组成员合影
--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七日长江特大洪水 洪峰水位(长寿水位站冻结高程)179.16米
--
长寿县城新貌
--
城内新建街道一瞥
--
城关镇信用合作社
--
城关镇医院
--
城关镇工商管理所
--
城关镇税务所
--
长寿县包装制品厂
--
长寿县凤城化工厂
--
长寿县铸造厂
--
城关镇粮油管理站
--
三洞电站外貌
--
骑鞍电站机器房
--
种菜能手——杨良
--
养鸡专业户——江素兰
--
河街集贸市场
--
火神街缆车路个体百货摊区
--
城内农贸市场交易情景(一)(二)
--
西岩观客运缆车
--
向阳街上段
--
向阳街下段
--
长寿大桥
--
吉庆街一角
--
新署街一段
--
体育村居民住宅
--
城关镇第一小学校
--
城关镇第二小学校
--
城关镇第一小学校幼儿园
--
城关镇中学
--
西岩观瀑布
--
城内街心花园
--
凤山公园大门
--
社员家用沼气和节煤灶
目录
第一篇大事记
第二篇概述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城镇
----
第二节位置疆域
----
第三节城市建筑区
----
第四节行政区划
--
第二章建制概况
----
第一节民国时期建制
----
第二节解放后建制
--
第三章民族 人口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人口变化情况
--
第四章境内县级机构
第三篇自 然
--
第一章地形 地貌 地质
--
第二章河流
--
第三章气候
--
第四章土壤
--
第五章自然资源
--
第六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水灾
----
第三节雹灾
第四篇经济
--
第一章工业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工业和手工业概况
----
第二节解放后工业和手工业发展情况
------
一、对工业手工业的调整
------
二、人民公社化期间的工业和服务业
------
三、镇工业的整顿
------
四、镇属集体工业
------
五、居属集体企业
------
六、社队企业
------
七、队办电站
------
八、镇办劳动服务公司
------
九、省、市、县在本镇的厂矿附表:
--
第二章商业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商业概况
----
第二节解放后的商业发展情况
------
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归口管理
------
二、集体和个体商业
------
三、市场管理
------
四、农贸市场及场期
------
五、粮食统购统销
--
第三章农业
----
第一节民国时期农业概况
----
第二节解放后农业发展概况
------
一、互助组 合作社
------
二、蔬菜生产
------
三、蔬菜品种和耕作技术
------
四、重点户、专业户
------
五、畜牧业和家禽
------
六、畜牧兽医工作
------
七、生猪市场
--
第四章财税 金融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财税金融状况
------
一、税目
------
二、金融
----
第二节解放后税收和金融
------
一、税收
------
二、金融
--
第五章交通 邮电
----
第一节民国时期交通运输概况
----
第二节解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
一、公路
------
二、桥梁
------
三、码头、车站和水上运输
------
四、厂矿码头物资运输
------
五、汽车客货运输站、缆车站
------
六、运输队
----
第三节邮电
------
一、解放前邮电概况
------
二、解放后邮电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政治
--
第一章民国时期的政治
----
第一节政权机构
----
第二节镇民代表会
----
第三节党派 团体
----
第四节治安 消防 防空
----
第五节军事
------
一、驻军
------
二、地方武装
------
三、兵役
----
第六节民国时期的政事记要
------
一、辛亥革命在我镇
------
二、中共地下党组织及其活动
------
三、罢工
------
四、罢课 罢教
------
五、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
第二章解放后的政治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建设
------
一、党组织建设
------
二、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政权建设
------
一、政权机构
------
二、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群团组织
------
一、共青团
------
二、妇女联合会
------
三、工会
------
四、农民协会
------
五、贫下中农协会
------
六、工商业联合会
----
第四节民兵武装建设 治安消防工作
------
一、民兵
------
二、兵役
------
三、治安
------
四、消防
----
第五节民政工作
------
一、照顾烈军属 荣复退伍军人
------
二、照顾五保户
------
三、照顾困难户
------
四、对盲聋哑残人员的安排
------
五、劳动就业
------
六、司法 调解
第六篇城镇建设
--
第一章民国时期的街道概况
--
第二章解放后的城镇建设
----
第一节街道建设
----
第二节房屋建筑
--
第三章下水道及卫生设施
----
第一节下水道
----
第二节卫生设施
--
第四章自来水 天然气 电力
----
第一节自来水
----
第二节天燃气
----
第三节电力
--
第五章烈士墓
--
第六章绿化 园林
----
第一节绿化
----
第二节园林
------
一、陈家坡花园
------
二、城内广场街心花园
------
三、凤山公园
--
第七章火葬场
第七篇文化教育
--
第一章文化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文化
------
一、县图书馆和民众教育馆
------
二、报社
------
三、剧团、俱乐部
----
第二节解放后的文化事业
------
一、文化组织及活动
------
二、黑板报
------
三、城关镇广播站
------
四、设在本镇的文化单位
--
第二章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
第一节名胜 古迹
------
一、八景
------
二、书院 试院 学宫
------
三、三石 两山
------
四、北真观 亦园 石笋与石鹅
------
五、四桥 四坛 官塘
----
第二节碑坊 茔墓 文物
------
一、碑坊 茔墓
------
二、坊
------
三、茔墓
------
四、出土文物
--
第三章教育
----
第一节解放前的教育
------
一、教育思想
------
二、区内的学宫、书院
------
三、私塾
------
四、学校(附表说明)
----
第二节解放后的教育事业
------
一、普通教育
------
二、幼儿教育
------
三、工农业余教育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民国时期体育概况
----
第二节解放后的体育事业
--
第五章推广科技成果
----
第一节用科学方法种植和饲养
------
一、栽培训练班
------
二、饲养培训班
----
第二节农业广播学校教学班和城关镇科技协会
----
第三节沼气
第八篇医药卫生
--
第一章民国时期的医药卫生
----
中医
----
西医
--
第二章解放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一节镇医院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除害灭病
----
第三节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卫生
----
第四节妇幼保健
----
第五节街道医疗站和个体医生
----
第六节“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
----
第七节计划生育
第九篇社会
--
第一章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
第一节社会病态
------
军阀
------
匪患
------
兵患
------
恶霸
------
黑店
------
烟馆
------
赌博
------
娼妓
------
迷信
------
乞丐
----
第二节社会组织
------
袍哥
------
青帮
------
会道门
------
地方社团
----
第三节宗教
------
佛教
------
天主教
------
福音堂
----
第四节祠堂 庙宇
------
宗祠
------
庙宇
----
第五节风俗 习惯
------
婚嫁
------
丧葬
------
祝寿
--
第二章解放后的社会风貌
----
第一节社会福利
------
敬老、养老
------
退休、离休
----
第二节社会新风貌
------
学雷锋 树新风
------
“五讲”“四美”“三热爱”
------
婚事新办
------
倡“五好”家庭
------
殡葬改革
----
第三节主要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
元旦
------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
“五一”国际劳动节
------
“五四”青年节
------
“六一”国际儿童节
------
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
------
国庆节
----
第四节方言 歌谣 谚语 歇后语
------
方言
------
歌谣
------
谚语
------
歇后语
----
第五节人民生活
----
第六节服饰
----
第七节发式
第十篇人物
--
第一章烈士
----
刘玉
----
吕仲良
----
邱振华
----
王孝全
----
赵树林
----
王治国
----
宋维武
----
廖洪元
--
第二章先进集体 模范
--
第三章人物简介
----
傅德荣
----
赵晋川
----
余湖清
----
吴汉臣
--
第四章高龄老人
编后记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