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市国土志

涪陵市国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载了原县级涪陵市范围国土资源及国土管理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国土面貌及国土工作情况。

内容时限: 0000-1996

出版时间: 1998年04月

目录

封面
涪陵市国土志
图片
-- 涪陵市行政区划图
-- 涪陵市位置图
-- 乌江与长江交汇的涪陵城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染石鱼题刻
-- 涪陵市东南边境的武陵山风貌
-- 涪陵城南小溪亚洲第一天生桥
-- 涪陵城长江北岸宋代名胜北岩点易洞
-- 1992年涪陵城街头的“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
-- 省国土局局长焦成斌(左二)在地区行署领导检查涪陵市土地管理、地籍档案工作
-- 涪陵地、市国土局向地、市“四大班了”汇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情况
-- 白涛镇析林村开发整治乱石瘠地改土造田一瞥
-- 省、地国土局局长傅应铨(左三)、余朝鉴(左五)省地领导实地考察土地规划利用情况
编纂领导机构和编纂、审稿人员名录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国土 资源
-- 第一节地理概况
---- 一、地理位置
---- 二、建置沿革
---- 三、幅员面积
-- 第二节气候
---- 一、热量
------ (一)气温
------ (二)地温
---- 二、降水
---- 三、日照
-- 第三节水资源
---- 一、总量与分布
---- 二、水资源利用
------ (一)农田水利
------ (二)水能资源及其利用
------ (三)航道
------ (四)养鱼水面
-- 第四节生物
---- 一、植物
---- 二、动物
-- 第五节旅游景观
---- 一、白鹤梁题刻
---- 二、北岩名胜
---- 三、乌江风光
---- 四、小溪胜景
---- 五、丛林龙洞
---- 六、其他旅游景观
-- 第六节社会经济
---- 一、人口、劳动力
---- 二、经济水平
------ (一)国民经济
------ (二)农村经济
------ (三)工业经济
------ (四)财政收入
------ (五)城乡居民收入
---- 三、交通、邮电
------ (一)交通运输
------ (二)邮电通讯
第二章土地资源
-- 第一节地质 地貌
---- 一、地质构造
---- 二、地层
---- 三、地貌
---- 四、地貌与耕地分布
------ 涪陵市地貌类型、面积与耕地分布
-- 第二节土壤
---- 一、成土母质
---- 二、土壤类型及分布
---- 三、土壤肥力
------ 附表一 涪陵市旱作土肥力等级
------ 附表二 涪陵市水稻土肥力等级
---- 四、土壤植被
------ (一)自然植被
------ (二)耕地植被
-------- 附表三 涪陵市土壤资源构成
-------- 附表四 涪陵市耕地土壤类型(单位:亩)
--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一)耕地
------ (二)园地
------ (三)林地
------ (四)牧草地
------ (五)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 (六)交通用地
------ (七)水域
------ (八)未利用土地
-------- 附表一 涪陵市耕地面积变化比较(单位:亩)
---- 二、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 (一)土地利有总体格局
------ (二)土地利用权属形态
------ (三)土地利用结构评价
------ (四)乡镇土地利用现状概况
-------- 附表二 涪陵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单位:亩)
-------- 附表三 涪陵市土地利用现状按权属面积汇总表(单位:亩、%)
-------- 附表四 涪陵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耕地面积分坡度级汇总表(单位:亩)
-------- 附表五 涪陵市各乡镇(办事处)土地利用现状(一)(单位:亩)
-------- 附表六 涪陵市各乡镇(办事处)土地利用现状(二)
-- 第四节农用土地后备资源
---- 一、农用中低产土地
------ 附表一 涪陵市中低产田土分级分类汇总表(单位:万亩(修正面积))
------ 附表二 涪陵市中低产田土分类汇总表(单位:万亩)
------ 附表三 涪陵市低产林地调查汇总表(单位:万亩)
------ 附表四 涪陵市水面利用状况调查汇总表(单位:万亩、公斤)
---- 二、荒山、荒地、荒滩、荒水
---- 三、后备资源可开发土地
-- 第五节人口与耕地
---- 一、人口
---- 二、耕地
---- 三、人均耕地
------ 附表一 涪陵市(县)1976至1990年部分年份耕地与人口情况
------ 附表二 涪陵市(县)1949至1995年人口耕地变化情况(单位:万人、万亩、亩)
第三章土地制度
-- 第一节土地所有制
---- 一、清代的土地所有制
---- 二、民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
------ 附表一 1932年涪陵县农户各阶层数量及比重
------ 附表二 1932年涪陵县自耕农佃农户数及占地情况(单位:户、亩)
---- 三、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所有制
------ (一)土地所有权演变
-------- 附表三 涪陵县各阶层土地改革(1951)前后耕地占有情况
------ (二)国有土地
-- 第二节土地使用制
---- 一、封建社会土地使用制
----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地使用制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土地使用制
第四章土地税收
-- 第一节田赋与农业税
---- 一、田赋
------ (一)明代夏粮
------ (二)清代地丁银
-------- 附表一 清代涪州地丁税率
-------- 附表二 1902至1911年涪州地丁地附税征收情况(单位:两(白银))
------ (三)民国时期田赋
-------- 附表三 1912至1944年涪陵县田赋征收情况(单位:元)
-------- 附表四 1941至1949年田赋征实情况(单位:市石)
-------- 附表五 涪陵县1943年12月改订新科则划分等级税率标准表
---- 二、农业税
------ 附表六 1950至1995年度农业税(公粮)征收额(单位:吨)
-- 第二节矿税
-- 第三节契税
---- 一、清代契税
---- 二、民国时期契税
---- 三、新中国契税
-- 第四节城市房地产税
-- 第五节土地税费
---- 一、土地税
------ 附表一 1943至1949年涪陵县土地税收情况(单位:元(法币))
---- 二、国有土地使用税
---- 三、耕地占用税
------ 附表二 涪陵市耕地占用税率
---- 四、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 五、土地增值税(费)
------ 附表
---- 六、土地转让营业税
---- 七、粮食附加费
---- 八、土地闲置费
---- 九、耕地造地费
---- 十、其他税费
第五章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一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一、建立机构
----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
---- 三、建立规章制度
---- 四、清理“土地隐形市场”
---- 五、土地出让和转让
------ 1992年至1995年涪陵市国有土地出(转)让情况
-- 第二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
-- 第三节地产市场
---- 一、清理整顿土地市场
---- 二、建立地产市场
---- 三、地产市场管理
-- 第四节地价
---- 一、清代及民国时期地价
------ 附表一 1932年涪陵县乡村田地平均价值(单位:元(银元)/亩)
------ 附表二 1932年涪陵县田土地租情况(单位:元(银元)/亩)
------ 附表三 1947年7月涪陵县城区重估标准地价(单位:万元(法币)/每市亩)
------ 附表四 1947年7月涪陵县李渡镇重估标准地价(单位:万元(法币)/每市亩)
------ 附表五 1947年7月涪陵县蔺市镇重估标准地价(单位:万元(法币)/每市亩)
------ 附表六 1949年3月涪陵县最低标准价(单位:万元 (金圆券))
----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地价
------ 附表九 涪陵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基准地价(单位:元/平方米)
------ 附表十 涪陵市国有土地宗地地价修正系数表
------ 附表十一 涪陵市土地级别、基准地价(片区)
------ 附表十二 涪陵市主要街道商业用地路线价
------ 附表
---- 三、地价管理
------ (一)机构
------ (二)管理
------ 附件一: 涪陵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
------ 附件二: 涪陵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了让和转让实施办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 附件三:涪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的通知
第六章国土规划与开发整治
-- 第一节国土规划
---- 一、国土开发整治战略
------ (一)指导思想
------ (二)开发整治战略
------ (三)开发整治目标
------ (四)生产布局和功能分区
---- 二、工业发展与布局
------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 (二)发展方向
------ (三)工业布局
---- 三、农业发展与布局
------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 (二)发展方向
------ (三)农业结构调整
------ (四)商品农业基地建设
------ (五)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 四、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
------ (一)发展趋势
------ (二)布局
-- 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一、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
---- 三、部门用地规划
------ (一)农业用地规划
------ (二)工业用地规划
------ (三)交通用地规划
------ (四)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
-- 第三节土地开发
---- 一、耕地开发
---- 二、园地开发
------ (一)果园
------ (二)桑园
------ (三)茶园
------ (四)其他
-------- 涪陵市耕地持平战略执行情况(单位:亩)
---- 三、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开发
-- 第四节土地整治
---- 一、农田基本建设
------ (一)改田改土
------ (二)农田水利
------ (三)植树造林
---- 二、水土保持
------ (一)水土流失
------ (一)水土保持规划
---- 三、中低产田土改造
---- 四、国土综合开发整治试点
-- 第五节基本农田保护
---- 一、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 二、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监督管理
------ 涪陵市和乡镇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单位:万亩)
第七章农业区划
-- 第一节农业区划发展概况
---- 一、农业区划工作
---- 二、农业区划日常工作
------ (一)农业资源补充调查
------ (二)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
------ (三)开展有关的区划、规划
------ (四)开展农业商品基地论证,提出扶贫项目
-- 第二节农业资源调查
---- 一、农情调查
---- 二、农业资源调查
---- 三、农业资源补充调查
------ (一)涪陵山区农业立体气候观察
------ (二)土特产品资源调查
------ (三)荔枝、龙眼、香(芭)蕉资源调查
------ (四)农业用地后备资源调查
-- 第三节综合农业区划
---- 一、沿江丘陵粮、猪、菜、桑、果、竹区
---- 二、坪上低山稻、猪、油、茶、林区
---- 三、后山低中山林、粮、桐、牧区
-- 第四节农业区划成果应用
----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二、商品基地建设
------ (一)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茶叶生产基地
------ (二)突然“万担”大关,建设蚕茧基地区
---- 三、资源开发利用
-- 第五节农业区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
----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 二、开发规划目标
------ (一)主要农产品
------ (二)国土整治
---- 三、重点开发建设项目
------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二)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 (三)乡镇企业建设
---- 四、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
-- 第六节农业资源经济信息动态监测布点
---- 一、布点工作
---- 二、样点布设与定位
---- 三、样点调查内容及管理
第八章地籍管理
-- 第一节土地资源调查
---- 一、土地清丈、调查
---- 二、土壤普查
------ (一)第一次土壤普查
------ (二)第二次土壤普查
----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一)土地概查
------ (二)土地详查
---- 四、三峡库区淹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附表一 涪陵市三峡工程淹没区土地利用现状(单位:亩)
------ 附表二 涪陵市三峡工程淹没区土地详查与淹没实物调查对比(单位:亩)
------ 附三 涪陵市三峡移民安置区耕地和园地存量分级统计
------ 附表四 涪陵市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现状(单位:亩、%)
-- 第二节地籍测量
---- 一、测量前概况
---- 二、初始土地登记宗地勘丈
---- 三、城镇地籍测量
------ (一)城区地籍测量方法
------ (二)现有地籍测量资料
------ (三)城区地籍测量
------ (四)城区地籍测量成果
---- 四、城市土地利用现状
------ 涪陵城土地利用现状(单位:平方米)
-- 第三节土地登记发证
---- 一、土地陈报、登记
---- 二、城镇土地初始登记发证
------ (一)申报登记
-------- 涪陵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统计(单位:平方米)
------ (二)初始登记发证
---- 三、农村集体土地初始登记发证
---- 四、变更土地登记
-- 第四节土地统计
---- 一、机构队伍
---- 二、统计制度
---- 三、统计工作
-- 第五节地籍档案
---- 一、归档
------ (一)土地登记发证档案
------ (二)土地详查档案
---- 二、档案整理
---- 三、档案管理
------ 附: 涪陵市国土局关于城镇国有土地变更登记管理的规定
第九章建设用地
-- 第一节土地征用划拨
---- 一、用地审批
------ (一)国家、集体建设用地
------ (二)城乡居民建房审批
---- 二、用地管理
------ 附表一 1958至1960年涪陵县国家建设用地征地使用情况调查(单位:亩、件、户、人)
------ 附表二 1952至1987年涪陵市(县)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单位:亩)
------ 附表三 1988至1995年涪陵市三项建设用地审批情况(单位:件、亩)
------ 附表四 1987至1995年涪陵市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执行情况(单位:亩)
---- 三、征地补偿
---- 四、剩余劳动力安置
---- 五、房屋拆迁
-- 第二节改进用地管理
---- 一、统一计划管理
---- 二、实行统一征地
------ 涪陵市1993年建设用地统征实例
---- 三、综合全程管理
-- 第三节开发区用地
---- 附件一: 涪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涪陵市土地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
------ 涪陵市土地管理若干规定
-------- 附1:征、拨地内零星经济林木补偿价格表 单位:元/株
------ 涪陵市城镇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
------ 涪陵市国家建设统一征用土地暂行规定
第十章国土宣传 科技
-- 第一节国土宣传
---- 一、国土观念教育
---- 二、“土地月”和“土地日”宣传
---- 三、刊物宣传
------ (一)“国土杯”文学征文
------ (二)开办宣传专版
---- 四、日常宣传
------ 附表二 涪陵市1987至1995年历年国土宣传主要情况
-- 第二节国土科技
---- 一、科技组织
---- 二、主要活动
------ (一)围绕国土工作重点组织学术交流
------ (二)各极参加国土宣传活动
------ (三)认真完成研究课题
------ (四)为“科技兴涪”建言献策
---- 三、科技成果
第十一章土地监察
-- 第一节监察网络与制度
---- 一、监察网络
---- 二、监察制度
-- 第二节清查违法占地
---- 一、市国土局建立以前
---- 二、市国土局建立后
------ (一)农村的违法占地查处
------ (二)在镇的违法占地查处
------ (三)干部违法占地查处
------ (四)重大违法占地户的查处
-- 第三节日常执法监察
---- 一、历年发案、查处、结案率
------ 1987至1995年涪陵市历年违法占地查处情况
---- 二、地产市场监察
---- 三、荒芜土地的清查处理
---- 四、内部监察
---- 五、办理人民来信来访
------ 1987至1995年人民来信来访及处理情况
-- 第四节“三无”乡镇
---- 一、全市的创建活动
---- 二、四川省“三无”模范乡镇——李渡镇
------ 附:护土公约
------ 乡(镇)土地监察信息员职责
------ 村、社土地监察信息员制度
------ 村、社土地管理制度
-- 第五节土地行政诉讼与复议
第十二章国土机构及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一、市级国土管理机构
------ (一)涪陵市国土局
------ (二)合置机构
---- 二、乡镇国土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
---- 一、市局机关
------ (一)设施
------ (二)人事
------ (三)制度
---- 二、职工队伍
------ (一)基本情况
------ (二)政治思想教育
------ (三)提高业务水平
---- 三、廉政建设
---- 四、目标管理
------ 附一: 涪陵市国土局1989年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
------ 附二: 涪陵市国土系统受市级以上表彰情况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