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卫生志

潮州市卫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潮州市卫生志》是记述我市医疗卫生,防治疾病,妇幼保健,医学教育,医疗设备等大事及发展的一部社会主义新专业志。 二、全志分14篇,44章,146节,168目,共21万多字。 三、上限自清未。(个别要事追至清未以前)下限至1985年底。大事记至1987年。

目录

封面
潮州市卫生志
图片
-- 潮州市各区卫生院分布图
-- 潮州市市区医疗卫生单位分布图
-- 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顾问合影
-- 卫生志编纂办公室及编志工作人员合影
-- 潮安医院门诊楼
-- 潮州医院全景
-- 第一中医院住院部大楼
-- 潮州市防疫站
-- 潮州市妇幼保健院
-- 庵埠华侨医院(中心医院)
-- 红山医院门诊部
-- 浮洋中心卫生院手术室
-- 凤凰中心卫生院
-- 南春卫生院
-- 意溪区卫生院
-- 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诚先生为潮安医院、潮州医院落成剪彩。
--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陪同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诚庄世平先生等为建设潮州医院奠基。
-- 卫生部顾问马海德在潮安县领导人陪同下选择建立古巷麻风村。
-- 马海德徒步在潮安县江东公社检查麻风工作。
-- 世界卫生组织麻风学会主席勒夏在检查治愈的麻风病人。
-- 世界卫生组织农村水改环境卫生考察团在潮安考察。
-- 考察团团长刘国宾在中央爱卫办主任陪同下对东凤肖洪村考察。
-- 副省长王屏山及卫生厅长张勤一行视察潮州市慢病防治工作。
-- 省卫生厅长张勤视察潮安医院。
-- 省卫生厅长黄光华视察潮州医院
-- 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视察潮安医院
-- 副省长王屏山及卫生厅厅长张勤检查潮州(絲)虫病防治工作。
-- 潮安医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
-- 潮安医院内窥镜室在工作。
-- 潮安医院人工肾室在工作。
-- 潮州医院B型超声显像仪在工作。
-- 潮州医院500毫安带电视X光机在工作。
-- 防疫站对丝虫病检查
-- 执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 妇幼保健院婴儿室
-- 第一中医院名誉院长蔡荫庭为患者诊病
-- 颁发从事妇幼保健工作30年奖章
-- 潮安医院副院长王永惜为患者诊病。
-- 医研所丹田降脂丸获科研成果奖。
-- 慢病站副站长郑新才在全国麻风协会上作学术报告。
-- 潮安县卫生学枚举办初级卫生人员培训班。
-- (盆)心丹鉴定会合影
-- 药检所加强自身学习,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规。
-- 荣获全国卫生奖章及证书。
-- 荣获国家及省卫生奖状。
-- 荣获卫生部卫生宣传栏三等奖。
--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后方医院凤凰四方楼旧址。
-- 宋代名医刘(防)像
-- 国画大师刘海粟题字。
-- 司巷红十字医院旧址。
-- 荣获卫生美术创作奖部分作品
-- 1925年11月安潮县中医师公会(第一届)成立大会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卫生行政机构与医疗卫生事业机构
-- 第一章 卫生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市卫生科、局
------ 一 沿革
------ 二 县、市卫生科、局领导人更迭表
------ 三 局所辖机构
----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第三节 防疫指挥部
-- 第二章 医疗卫生事业机构
---- 第一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医疗机构
------ 一 潮州福音医院
------ 二 潮州红十字医院
------ 三 潮安县卫生院
------ 四 庵埠太和医院
------ 五 潮安同仁医院
------ 六 潮安戒烟医院
------ 七 暹罗华侨救护队
------ 八 汕头博爱医院潮州分院
------ 九 潮安县立医院
------ 十 注册给证医事人员
---- 第二节 县、市医疗卫生机构
------ 一 潮州市潮安医院
------ 二 潮州市潮州医院
------ 三 潮州市第一中医医院
------ 四 潮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 五 潮安爱民医院
------ 六 潮州市妇幼保健院
------ 七 潮州市卫生防疫站
------ 八 潮州市慢性病防治站
------ 九 潮州市结核病防治所
------ 十 潮州市岭后医院
------ 十一 潮州市红山医院
------ 十二 潮州市干部疗养所
------ 十三 潮州市医药研究所
------ 十四 潮州市药品检验所
------ 十五 潮州市卫生进修学校
------ 十六 潮州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 十七 潮州市农村改水项目办公室
---- 第三节 区(镇)医疗卫生机构
------ 一 庵埠中心卫生院
------ 二 浮(洋)中心卫生院
------ 三 凤凰中心卫生院
------ 四 枫溪区卫生院
------ 五 古巷区卫生院
------ 六 登塘区卫生院
------ 七 田东区卫生院
------ 八 凤塘区卫生院
------ 九 金石区卫生院
------ 十 沙溪区卫生院
------ 十一 彩塘区卫生院
------ 十二 东凤区卫生院
------ 十三 龙湖区卫生院
------ 十四 江东区卫生院
------ 十五 磷溪区卫生院
------ 十六 官塘区卫生院
------ 十七 铁铺区卫生院
------ 十八 意溪区卫生院
------ 十九 文祠区卫生院
------ 廿 归湖区卫生院
------ 廿一 凤南区卫生院
------ 廿二 赤凤区卫生院
------ 廿三 大山区卫生院
------ 廿四 湘桥卫生院
------ 廿五 西马卫生院
------ 廿六 金山卫生院
------ 廿七 太平卫生院
------ 廿八 南春卫生院
------ 廿九 桥东卫生院
------ 卅 城西卫生院
---- 第四节 乡村卫生机构
---- 第五节 其它系统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 一 潮州市运输总公司卫生所
------ 二 潮州市意溪木材水运公司工人卫生所
------ 三 潮州市陶瓷工业公司职工医院
------ 四 潮州市水上运输公司卫生所
------ 五 汕头航运局潮安分局卫生所
------ 六 潮州市糖厂卫生室
------ 七 潮州市工程塑料厂卫生室
------ 八 潮州市彩瓷总厂卫生所
------ 九 潮州市第一建筑安装公司卫生所
------ 十 潮州市飞天燕瓷土矿保健室
------ 十一 韩山师范专科学校卫生室
------ 十二 潮州金山中学卫生室
------ 十三 潮州市高级中学卫生室
---- 第六节 驻潮州市医疗卫生机构
------ 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八八医院
------ 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后方医院
------ 三 潮汕军分区休养所
------ 四 广东省汕头卫生学校
------ 五 广东省油头农业学校卫生室
------ 六 汕头市东山湖矿泉疗养院
------ 七 广东省汕头有色金属公司厚婆坳锡矿卫生所
------ 八 粤东区保育院
------ 九 粤东区党委医务所
------ 十 粤东行署文教处卫生科
------ 十一 粤东第一人民医院
------ 十二 粤东行署门诊部
---- 第七节 个体诊所、医药店
---- 第八节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表
------ 一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表
------ 二 局直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表
------ 三 区(镇)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表
第二篇 医疗卫生队伍
-- 第一章 卫生技术队伍的构成与分布
---- 第一节 全市医疗卫生技术队伍
---- 笫二节 卫生局直属医疗单位队伍
---- 第三节 区、镇(街道)卫生院队伍
-- 第二章 卫生技术人员培训
---- 第一节 培训进修
---- 第二节 职称晋升
第三篇 医疗技术水平与医疗能量
-- 第一章 医疗技术水平
---- 第一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医疗技术水平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州的医疗技术水平
------ 一 市综合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 二 区、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
------ 三 1985年医疗单位医疗技术指数(实现数)
-- 第二章 医疗能量
---- 第一节 局(直)属医疗机构医疗能量
------ 一 门诊、住院病人数
------ 二 医按科室诊疗检查人次数
---- 第三节 区、镇(街道)卫生院医疗能量
------ 一 门诊住院病人数
------ 二 医技科室诊疗、检查人次数
---- 第三节 1981l—1985年市属及区镇医疗单位门诊、住院数表
-- 第三章 医疗仪器设备
---- 第一节 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
---- 第二节 1985年市各医疗单位医疗器械装备情况
------ 一 市镇(区)医疗单位常用主要器械统计表
------ 二 潮安、潮州医院部份进口医疗器械名称、数量表
第四篇 中医
-- 第一章 清未至民国时期的中医
---- 第一节 中医执业情况
------ 一 临床各科概况
------ 二 医事活动
------ 三 施医赠药
------ 四 著作及医话医案
---- 第二节 中医办学情况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州的中医事业
---- 第一节 学习贯彻中医政策
------ 一 中医换发证书
------ 二 中医机构的发展
------ 三 中医工作会议
------ 四 采风访贤
------ 五 中医带徒
------ 六 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 第二节 中医技术力量
---- 第三节 中医分科情况
第五篇 中药、西药
-- 第一章 中药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中药材行业概况
------ 一 中药店(俗称药材铺)
------ 二 药材行及药材商贩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药材行业的沿革
------ 一 全行业公私合营
------ 二 中药材商业全面并入医疗单位
------ 三 中药材零售网点和药工队伍的现状
------ 四 地产中药材(俗称土药)
---- 第三节 药材公司
---- 第四节 青草医药
------ 一 青草医药商贩
------ 二 地产主要青草药
---- 第五节 制药厂
-- 第二章 西药
---- 第一节 西药的传入与应用
---- 第二节 医疗单位西药制剂室
第六篇 卫生防疫
-- 第一章 清未至民国时期几种主要传染病概况
---- 第一节 鼠疫
---- 第二节 天花
---- 第三节 霍乱
---- 第四节 疟疾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概况
---- 第一节 天花
---- 第二节 鼠疫
---- 第三节 霍乱
----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 第五节 白喉病
---- 第六节 麻疹
---- 第七节 流行性感冒
---- 第八节 百日咳
---- 第九节 伤寒、副伤寒
---- 第十节 痢疾(细菌痢、阿米巴痢)
---- 第十一节 脊髓灰质炎
---- 第十二节 传染性肝炎
---- 第十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第十四节 疟疾
---- 第十五节 登革热
---- 第十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 第十七节 狂犬病
---- 第十八节 流行性哮喘病
---- 第十九节 猩红热
------ 1952~1985年各种传染病发生情况
------ 1952~1985年各种生物制品使用情况
-- 第三章 传染病的管理
---- 第一节 传染病的报告和管理
---- 第二节 控制传染源
-- 第四章 地方病的防治
---- 第一节 (絲)虫病
---- 第二节 钩虫病
---- 第三节 蛔虫病
---- 第四节 中华分枝睾吸虫病
---- 第五节 地方性氟中毒
---- 第六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 第七节 血吸虫病
---- 第八节 其它
--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一 1952年反细菌战后的卫生运动
------ 二 两管五改
------ 三 卫生村建设
------ 四 环境卫生及市区的卫生设施
---- 第二节 除四害
------ 一 县、市四害种类、密度调查(表)
------ 二 防制措施
-- 第六章 饮用水卫生
---- 第一节 1950~1970年的饮水改革
---- 第二节 1970~1979年的改水工作
---- 第三节 1979年后的改水工作
-- 第七章 食品卫生和食物中毒的防治
---- 第一节 食品工业、食品行业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食品卫生管理
---- 第三节 《食品卫生法》的贯彻和执行
---- 第四节 食物中毒的发生与处理
-- 第八章 劳动卫生与农药中毒
---- 第一节 工业生产中有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情况
----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矽肺防治
---- 第三节 职业性中毒、铅、汞、苯、三硝基甲汞、强酸、强碱
---- 第四节 有毒气体
---- 第五节 农药中毒
-- 第九章 学校卫生
---- 第一节 学生常见病的调查防治
---- 第二节 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情况调查
-- 第十章 卫生宣传教育
---- 第一节 卫生宣传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卫生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第七篇 妇幼保健
-- 第一章 妇幼保健工作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市妇女产育概况
---- 第二节 推行新法接生
------ 一 改造旧产婆
------ 二 培训新法接生员
------ 三 开展新法接生的宣传教育
------ 四 接生员的组织管理
---- 第三节 三级保键网的形成及其发展
------ 一 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形成
------ 二 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发展情况
------ 三 改革旧的管理方式,巩固发展了三级妇幼保键网
---- 第四节 妇幼保建力量的发展情况
---- 第五节 围产期保健
---- 第六节 妇女劳动保护
---- 第七节 普查普治妇科疾病
------ 一 防治妇科“二病”
------ 二 妇科病普查普治情况
---- 第八节 儿保工作
------ 一 儿童保健工作概况
------ 二 集体和散居儿童的保健
------ 三 儿童知识宣传教育
------ 四 开展健美儿评选活动
------ 五 防治儿童疾病
------ 六 开展婴儿死亡回顾调查
-- 第二章 计划生育工作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节育方法的进展
---- 第三节 支援外地手术
---- 第四书 计划生育手术数字(见表5)
---- 第五节 节育手术并发症后遗症处理
---- 第六节 科研情况与临床资料
---- 第七节 开展输卵管吻合术
-- 第三章 优生优育工作
---- 第一节 开展优生优育宣传工作
---- 第二节 开展各项调查
---- 第三节 开设优生咨询门诊,为(群)众解答及指导有关婚姻、妊娠、产育等问题
第八篇 慢性病防治
-- 第一章 麻风病
---- 第一节 流行概况
---- 第二节 主要防治措施
---- 第三节 防治效果
-- 第二章 结核病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主要防治措施及效果
------ 一 培训专业人员,建立防痨网
------ 二 (采)取多种途径发现、登记病人
------ 三 治疗活动性病人
------ 四 新生儿为重点的卡介苗接种工作
-- 第三章 精神病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管治措施及效果
------ 一 培训精神科医务人员,普及精神病门诊
------ 二 开展调查,对精神病人进行登记管理治疗
------ 三 效果
第九篇 医学教育与科研
-- 第一章 医学教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医学教育
------ 一 红十字医院办的医学教育
------ 二 中医团体、名医办中医教育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医学教育
------ 一 中医学习西医进修班
------ 二 省第五医士学校
------ 三 举办实用专业训练班
------ 四 潮安县卫生学校与卫生进修学校
------ 五 中医教育
-- 第二章 科研
---- 第一节 出版医刊及著作
------ 一 潮州医药办刊与交流
------ 二 编写资料及著作
---- 第二节 历年获得科技成果奖项目一览
---- 第三节 获得汕头市卫生局优秀论文奖项目一览
---- 第四节 省级以上医药杂志发表论文一览
第十篇 卫生团体与医学会组织
-- 第一章 卫生团体组织
---- 第一节 医师公会
---- 笫二节 中医公会
---- 第三节 卫生工作者协会
---- 第四节 红十字会
-- 第二章 医学会组织
---- 第一节 中华医学会潮州市分会
---- 第二节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潮州市分会
第十一篇 医药管理
-- 第一章 医政管理
----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 一 市直属医疗卫生机构
------ 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三 创建文明医院(单位)
---- 第二节 个体开业医生、乡村医生管理
------ 一 登记、审查、考核、发证工作
------ 二 颁发各种管理制度
---- 第三节 社会医疗管理
------ 一 抗洪、抗灾、支农医疗队
------ 二 五十年代各种体检
---- 第四节 医疗事故差错管理
-- 第二章 药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法规
---- 第三节 伪劣药品查处案例
---- 第四节 剧、毒、麻药的管理
第十二篇 卫生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卫生事业费管理
---- 第一节 国家财政下拨的卫生事业费
---- 第二节 卫生事业费使用
-- 第二章 卫生经济体制与业务收支管理
---- 第一节 卫生经济体制与改革
---- 第二节 医疗业务收支
-- 第三章 卫生事业基本建设管理
-- 笫四章 医疗收费管理
-- 第五章 工资福利管理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福利、专业性津贴
-- 第六章 公费医疗管理
-- 第七章 经济学术活动与人才培训
---- 第一节 卫生经济学术活动
---- 第二节 会计人才培训
第十三篇 人物
-- 第一章 名医传略
---- 第一节 中医
------ 一 宋代
-------- 刘昉
------ 二 明代
-------- 盛端明
------ 三 清代
-------- 程知
------ 四 民国时期
-------- (会)贯之
-------- 许少岳
-------- 丁成发
-------- 蔡幼云
-------- 李醉石
-------- (曾)师仲
-------- 陈憩南
-------- 苏子良
------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陈映山
-------- 许小士
-------- 林俊英
-------- (翁)乐准
-------- 陈树刚
-------- 郑开明
-------- 林建德
-------- 陈德友
---- 第二节 西医
------ 肖惠荣
------ 程伯勇
------ 郑晓初
------ 柳德生
------ 李宗恺
-- 第二章 名老中医名录
-- 第三章 劳动模范、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 第一节 劳动模范及先进(单位)工作者
------ 一 单位
------ 二 个人
---- 第二节 县、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 一 历届潮安县人民代表、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委员名录
------ 二 历届潮州市人民代表、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委员名录
-- 第四章 获《荣誉证书》人员名单
---- 第一节 1985年荣获中央卫生部“从事卫生防疫、慢性病工作30年”荣誉证书及纪念章
---- 第二节 1985年荣获中央卫生部“从事妇幼保健工作30年”荣誉证书及纪念章
---- 第三节 1985年荣获省卫生厅“从事护理工作30年”荣誉证书
第十四篇 重大医疗事故
编后话
《潮州市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