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卫生志

福安市卫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福安市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监督、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

内容时限: 0000-1989

目录

封面
福安市卫生志
封面题字 福建省政协付主席 高胡
目录
福安市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
照片
-- 省卫生厅刘友忠副厅长在李局长陪同下慰问灾民
-- 消灭二虫一病庆功大会
-- 八五年召开振兴中医会议
-- 八七年省民族医药会议在我市召开
-- 市召开深化卫生改革、加强医风医德教育会议
-- 九0年省计免第二个85%目标给予审评活动在我市开展
-- 市卫生局陈副局长到上白石镇不老村视察卫生所
-- 市卫生局
-- 市卫生进修校
-- 市卫生防疫站
-- 市医院
-- 市医院 外科 妇产科
-- 市中医院大楼
-- 市中医院大楼乔迁庆典
-- 城阳卫生院
-- 市人民医院
-- 康厝卫生院
-- 上白石中心卫生院
-- 下白石中心卫生院
-- 溪柄中心卫生院
-- 坂中卫生院
-- 潭头卫生院
-- 湾坞卫生院
-- 潭头渔溪洋卫生所(甲级)
-- 溪尾下邳卫生所(甲级)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机构与组织
-- 第一章卫生行改机构
---- 第一节市直卫生行政机构
---- 第二节乡镇卫生行政机构
-- 第二章卫生事业机构
---- 第一节市直卫生医疗机构
------ 一、福安市医院
------ 二、福安市人民医院
------ 三、福安市卫生防疫站
------ 四、福安市中医医院
------ 五、福安市妇幼保健所
------ 六、福安市精神病疗养院
------ 七、福安市医药研究所
------ 八、福安市药品检验所
---- 第二节基层卫生组织
------ 一、联合诊所
------ 二、各区、乡卫生所
------ 三、各乡、镇卫生院
-------- 1.上白石中心卫生院
-------- 2.下白石中心卫生院
-------- 3.溪柄中心卫生院
-------- 4.韩阳卫生院
-------- 5.城阳卫生院
-------- 6.赛歧卫生院
-------- 7.穆阳卫生院
-------- 8.甘棠卫生院
-------- 9.社口卫生院
-------- 10.潭头卫生院
-------- 11.湾坞卫生院
-------- 12.溪潭卫生院
-------- 13.松罗卫生院
-------- 14.溪尾卫生院
-------- 15.康厝卫生院
-------- 16.坂中卫生院
-------- 17.范坑卫生院
-------- 18.晓洋卫生院
------ 四、各行政村卫生所
------ 五、个体开业医
-------- 福安市各乡(镇)卫生院一九八九年底工作人员构成情况表
-------- 福安市乡(镇)卫生院一九七九年经济收支情况
---- 第三节驻市医疗机构
------ 一、宁德地区第一医院
-------- 福安市各乡(镇)卫生院一九八九年经济收支情况
------ 二、32811部队医院
------ 三、海军教导队卫生所
------ 四、四八零七工厂卫生所
---- 第四节学校、工厂医疗室
------ 一九八九年福安市厂、矿、学校、企业医疗室医务人员统计表
-- 第三章学术团体与群众组织
---- 第一节福安市农村卫生协会
---- 第一节福安市医学会
---- 第三节福安市红十字会
---- 第四节福安市卫生系统工会委员会
---- 第五节福安市卫生经济研究小组
第二篇卫生行政管理
-- 第一章人事管理
---- 第一节任免、调配、任聘
---- 第二节退休、离休工作
---- 第三节工资
------ 一、民国时期的工资制度
------ 二、两种工资制度
------ 三、1956年的工资核定
------ 四、工改前的工资调整
------ 五、工资改革
------ 六、护龄津贴
------ 七、保健津贴
---- 第四节职称
------ 一、民国时期的卫生技术职称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职称评定
-- 第二章医政管理
---- 第一节医德教育
---- 第二节医疗质量管理
---- 第三节基层卫生人员管理
------ 一、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卫生员的管理
------ 二、社会个体开业医管理
-- 第三章药政管理
---- 第一节解放前的药材药品经营
---- 第二节解放后药政工作的发展
---- 第三节宣传和贯彻《药品管理法》
---- 第四节药工人员的审查登记和药品经营企业的审批
------ 一、药工人员审查登记
------ 二、药品经营企业的审批
-- 第四章卫生经费
---- 第一节基建经费
------ 一、市直医药卫生单位基本建设
------ 二、各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面积和投资
---- 第二节事业经费
------ 一、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历年事业经费
------ 二、各乡、镇卫生院历年补助经费
-- 第五章医疗制度
---- 第一节公费医疗
---- 第二节劳保医疗
---- 第三节合作医疗
---- 第四节减免医疗
第三篇卫生监督与监测
-- 第一章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
---- 第三节环境卫生机构的设置
---- 第四节城乡饮水卫生
-- 第二章公共卫生
---- 第一节环境卫生
------ 一、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
------ 二、城乡粪便管理
------ 三、环境消毒
---- 第二节食品卫生
------ 一、食品卫生监督
------ 二、食品卫生监测
------ 三、食物中毒
---- 第三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
------ 一、职业病防治
------ 二、粉尘和毒物测定
------ 三、噪音测定
------ 四、工业“三废”监测
------ 五、有机磷农药中毒大事件
---- 第四节放射卫生
------ 一、X线机性能测定
------ 二、X线机安装防护
------ 三、放射人员体检
------ 四、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 第五节学校卫生
------ 一、学生健康水平调查
------ 二、学生患病率
------ 三、学生卫生监测
-- 第三章卫生宣教
第四篇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
-- 第一章急性传染病
---- 第一节传染病管理
---- 第二节预防接种
---- 第三节急性传染病防治
------ 一、鼠疫
------ 二、天花
------ 三、霍乱、副霍乱
------ 四、脊髓灰质炎
------ 五、麻疹
------ 六、白喉
------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 八、百日咳
------ 九、流行性感冒(流感)
------ 十、伤寒、副伤寒
------ 十一、细菌性痢疾
------ 十二、病毒性肝炎
------ 十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 第二章自然疫源性疾病
---- 一、钩端螺旋体病
---- 二、布氏杆菌病
---- 三、流行性出血热
---- 四、羌虫病
-- 第三章寄生虫病
---- 一、疟疾
---- 二、血吸虫病
---- 三、丝虫病
---- 四、钩虫、蛔虫病
-- 第四章地方性慢性病
---- 一、结核病
---- 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
---- 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病)
---- 四、麻风病
---- 五、头癣
---- 六、水肿病
第五篇妇幼保健
-- 第一章妇幼保健事业的历史沿革
----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妇幼保健事业的回顾
---- 第二节建国后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
-- 第二章新法接生与队伍培训
---- 第一节新法接生
---- 第二节妇幼保健队伍培训
-- 第三章妇女卫生保健
---- 第一节妇女病普查普治
---- 第二节妇女五期保护
-- 第四章儿童保健
---- 第一节托幼机构
---- 第二节儿童体检和健康水平
------ 一、儿童体检
------ 二、儿童健康水平
------ 三、1985-1987年儿童死亡调查
---- 第三节两个系统管理
-- 第五章婚前健康检查
-- 第六章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 第一节技术指导机构和技术队伍
---- 第二节节育手术
第六篇医疗事业
-- 第一章中医、中药
---- 第一节中医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医概况
------ 二、中医政策的贯彻
------ 三、中医队伍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 四、中医临床各科
------ 五、老中医的继承
------ 六、中医科学研究和经验总结
------ 七、单方、验方的收集和整理
---- 第二节中药
------ 一、中药铺
------ 二、中药材
-- 第二章西医
---- 第一节教会办医(西医传入)
---- 第二节队伍发展
---- 第三节医疗设备
---- 第四节各科医疗技术
------ 一、内(儿)科
------ 二、外科(附手术室)
------ 三、妇产科
------ 四、口腔科
------ 五、五官科
------ 六、理疗科(包括针炎)
---- 第五节主要医技科室
------ 一、放射科
------ 二、检验科
------ 三、超声波心电图
---- 第六节护理事业
-- 第三章中、西医结合
第七篇医学教育与医学科研
-- 第一章医学教育
---- 第一节福建省宁德卫生学校
---- 第二节宁德地区医学专业培训班
---- 第三节福安市卫生进修学校
---- 第四节福安市院、站办卫生教育
---- 第五节中医药技术人员教育
---- 第六节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进修
---- 第七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修(1952-1989年)
-- 第二章医学科研
---- 第一节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
------ 一、肿瘤死亡回顾性调查
------ 二、埃朵(EL-TOR)弧菌免疫检菌法与常规法比较
------ 三、A群多糖体菌苗吸附提纯与流脑菌体菌苗免疫效果观察
------ 四、小剂量利福平消除和预防流脑带菌效果观察
------ 五、肠道病监测点(观察两年)
------ 六、闽东沿海河弧菌腹泻病
------ 七、海群生药化食盐防治丝虫病效果观察
------ 八、福安市副霍乱病例分布与赛江水系环境因素的关系初探
------ 九、1981-1985年中小学学生视力监测
------ 十、福安畲族学生生长发育调查
---- 第二节中、西医学术论文
第八章老革命根据地和畲族卫生
-- 第一章老革命根据地(老区)的卫生工作(1931-1937)
---- 第一节老区的卫生机构
---- 第二节战伤救治
---- 第三节卫生防病
-- 第二章畲族卫生工作
---- 第一节畲族医药卫生
------ 一、医疗机构
------ 二、医务人员
------ 三、主要疾病
------ 四、畲族医药
------ 五、知名畲族医药人员简介
第九篇医林人物
-- 第一章英烈人物
---- 张二红
---- 陈细弟
---- 施脓弟
-- 第二章医宛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
------ 一、人物传略
-------- 许锐谦
-------- 许少麟
-------- 陈荫南
-------- 张宝金
------ 二、人物札记
-------- 邓弥坚
-------- 林启鸿
---- 第二节历年授奖情况及人物表
------ 一、福安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历年授奖情况
------ 二、福安市卫生系统历年个人授奖名录
------ 三、福安市正、副主任和主治(主管)医师人物表
------ 四、福安市卫生系统历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录
第十篇杂记
-- 第一章县志医史点滴
-- 第二章医史拾零
-- 第三章卫生谚语
-- 第四章捕鼠能手
-- 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