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胜乡志

双胜乡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书上限一九一一年,下限为一九八三年(自然地理、文物古迹、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不受此限)。 二、本志共设九章、章下设节、节下设目。 三、志书中历史朝代,一律沿用旧称,《如明、清、民国),一般不加政治定语(如“敌”,“伪”等字样)。

目录

封面
《双胜乡志》编写人员名单
目录
凡例
概述
-- 一、大事记
---- 1、双胜乡解放
---- 2、洞坪寺歼匪
-- 二、大事年表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一、民国时期的建置
-- 二、双龙乡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设置
-- 三、双龙场的来历
---- 附:一、今日场镇概况
---- 附:二、农业人口分布情况
---- 附:三、耕地面积分布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形地貌
---- 1、地理位置
---- 2、较大山丘
---- 3、主要矿藏及其分布
-- 第二节 水系水利
---- 1、水系
------ ①梓江
------ ②魏城河
------ ③库、塘、堰
-- 第三节 气候
---- 1、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热量丰富
---- 2、夏热多雨、冬暖多雾
---- 3、辐射较强、日照不足、无霜期长
---- 4、春夏常旱、秋涝多雨、风速不大
-- 第四节 自然资源
---- 1、主要经济林木
---- 2、木本油料
---- 3、药用植物
-- 第五节 动物
---- 1、家禽家畜
---- 2、水生动物
---- 3、某些动物的灭绝与保护
-- 第六节 植树造林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 1、旱灾
---- 2、涝灾
---- 3、虫灾
---- 4、鼠患成灾
第三章 农业
-- 第—节 建国前的农业生产
-- 第二节 建国后农业的发展与经验教训
---- 1、农业合作化
------ (一)建立发展互助组
------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2、粮食统购统销
---- 3、人民公社化
---- 4、贯彻《十二条》和《六十条》
---- 5、“农业学大寨”
---- 6、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的贯彻执行
--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 1、农田水利建设
---- 2、改田改土
-- 第四节 农业生产的改进
---- 1、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 2、化肥、农药的使用
---- 3、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
第四章 经济
-- 第一节 建国前的经济
-- 第二节 建国后的经济发展
---- 1、供销合作社
---- 2、食品服务点
---- 3、综合店
---- 4、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1、棉花
---- 2、红麻
---- 3、海椒
-- 第四节 经济油料作物
---- 1、油菜
---- 2、花生
-- 第五节 经济果林与菜蔬
---- 1、经济果林
---- 2、菜蔬
-- 第六节 养殖业
---- 1、耕牛
---- 2、猪只
---- 3、养蚕
---- 4、其它养殖
-- 第七节 电力、交通、运输
---- 1、电力
---- 2、交通运输
第五章 政治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政治
---- 1、国民党政府及组织活动
---- 2、选举“国大”代表内幕
---- 3、我乡人民的进步活动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政治
-- 第三节 党的建设
-- 第四节 党政组织
---- 一、党组织
---- 二、政权组织
------ 1、乡政组织
------ 2、党政基层组织
-------- (一)党的基层组织
-------- (二)村政组织
-------- (三)民兵
-------- (四)妇女联合会
---- 三、公安、司法
---- 四、民政
-- 第六节 政治运动
---- 1、抗美援朝运动
---- 2、“四大”运动
---- 3、土地改革运动
---- 4、整风、“反右”运动
---- 5、“四清”运动
---- 7、伟大的转折
第六章 教育、体育
-- 第一节 建国前文教、教育的概况
---- 1、文化
---- 2、官学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化事业
---- 1、文化事业的发展
---- 2、十年浩劫中的群众文化
---- 3、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三节 建国后的教育事业
---- 1、教育事业的挫折与发展
-- 第四节 业余教育和扫盲工作
-- 第五节 体育
第七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医药
---- 1、医药概况
---- 2、传染病的流行
-- 第二节 建国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 1、医疗机构
---- 2、医疗设备
---- 3、医疗技术
-- 第三节 疾病的防治
-- 第四节 合作医疗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八节 畜牧兽医
第八章 社会风土
-- 第一节 社会组织
---- 1、袍哥
---- 2、宗教
---- 3、封建会道门
-- 第二节 宗祠
-- 第三节 庙宇
-- 第四节 行会
-- 第五节 风俗习惯
---- 1、婚嫁
---- 2、丧葬
---- 3、祝寿
---- 4、民间节日
---- 5、民间禁忌
-- 第六节 服饰、建筑、饮食
---- 1、服饰
---- 2、建筑
---- 3、饮食
-- 第七节 社会新风
-- 第八节 建国前社会病态
---- 一、恶习
------ 1、算命
------ 2、看相
------ 3、下阴
---- 二、吸毒
---- 三、赌博
---- 四、乞讨
-- 第九节 谚语、歇后语、方言土语
---- 一、谚语
------ 1、农谚
------ 2、时令谚语
------ 3、气象谚语
------ 4、民间谚语
---- 二、方言土语
------ 1、方言
------ 2、土语
---- 三、民间讴歌
第九章 人物
-- 第一节 革命前辈
---- 唐克明
-- 第二节 革命烈士
---- 潘远志
---- 龚在顺
---- 蒋道发
---- 文仁里
-- 第三节 出席省、地劳模、先进人物
-- 第四节 社会闻人
-- 第五节 高龄老人
-- 第六节 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
---- 1、县团级以上旧军政人员
------ 赵伦纷
---- 2、反动历史人物
------ 龚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