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金融志(1986-1995)

精河金融志(1986-199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指导思想《精河金融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记述精河金融事业的发展状况。 二、断限本志书金融机构、货币章上限从事业的起源开始,其他章节从1986年起,下限均至1995年。个别特殊情况,为表述方便,上限适当上延。

内容时限: 1986-1995

出版时间: 1997年11月

目录

封面
精河金融志
图片
-- 精河县金融机构分布图
-- 精河镇金融机构分布图
-- 《精河金融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精河金融志》编辑室成员
-- 中国人民银行精河县支行办公营业楼
-- 中国工商银行精河县支行办公营业楼
-- 中国农业银行精河县支行办公营业楼
-- 中国银行精河县支行办公营业楼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精河县支行办公营业楼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精河县支公司办公营业楼
-- 精河县鑫达城市信用合作丰土办公营业楼
-- 精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营业部
-- 精河县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茫格丁布拉格乡农村信用社办公营业处
-- 精河县邮电局营业室
-- 面额500元
-- 面额1000元
-- 面额5000元
-- 面额10000元
-- 面额50000元
-- 面额1分
-- 面额2分
-- 面额5分
-- 面额1角
-- 面额2角
-- 面额5角
-- 面额1元
-- 面额2元
-- 面额3元
-- 面额5元
-- 面额10元
-- 面额1角
-- 面额2角
-- 面额5角
-- 面额1元
-- 面额2元
-- 面额5元
-- 面额10元
-- 面额1角
-- 面额2角
-- 面额5角
-- 面额1元
-- 面额2元
-- 面额5元
-- 面额10元
-- 面额50元
-- 面额100元
-- 面额1分
-- 面额2分
-- 面额5分
-- 面额1角
-- 面额2角
-- 面额5角
-- 面额1元
-- 面额1角
-- 面额5角
-- 面额1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
-- 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
-- 国际和平年
--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运动会
--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
--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
--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0周年
-- 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
-- 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
-- 宪法颁布10周年
-- 宋庆龄诞辰100周年
--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
-- 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 ”希望工程”实施5周年
-- 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 联合国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
-- 联合国成立50周年
--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金丝猴
-- 县人行票据交换所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
-- 县工行第一储蓄所柜员制电脑储蓄业务
-- 县农行营业部对公业务
-- 县中行营业部为客户办理外币业务
-- 县建行工作人员审查工程预决算
-- 县保险公司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办理保险业务
-- 农村信用社信贷员给农户发放贷款
-- 城市信用社工作人员办理储蓄计息业务
-- 县邮电局为客户办理邮政储蓄业务
-- 1992年精河县金融系统举办第三届业务技术比赛,为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
-- 县保险公司认真开展理赔工作,召开农业灾害保险理赔兑现大会,及时支付赔款。
-- 农村信用社开展储蓄宣传、咨询活动。
-- 兵团银行基层机构召开银企座谈会。
-- 1993年精河县金融系统举办储蓄知识竞赛,以提高储蓄业务技能,开拓储蓄存款。
-- 1993年精河县金融系统开展”百日优质服务活动”,召开”百日优质服务活动”表彰大会。
-- 1994年精河县金融系统举办银企结算知识竞赛,密切银企关系。
-- 县邮电局举办业务技术选拔赛,邮政储蓄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竞赛
-- 1995年精河县金融系统开展规模的储蓄、利率宣传、咨询活动。
-- 银行贷款支持建成的博州精河县火电厂已成为博州能源基地之一。
-- 信用社贷款支持的精河县双湖水泥有限公司。
-- 银行贷款支持建成的精河县复合肥厂。
-- 银行贷款支持的精河县八家户农场砖厂。
-- 银行贷款支持建成的精河县银丰棉纺厂细纱车间。
-- 银行贷款支持建成并发展的精河盐场,已成为精河县利税大户。
-- 银行贷款支持建成的精河盐化厂。
-- 银行拨款建成的312国道精河段改建工程,成为通往伊犁、博州的门户。
-- 信用社贷款支持建成的建江加油站成为312国道精河段重要的加油站。
-- 银行拨款建成的精河火车站,北接阿拉山口通道,发挥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银行贷款支持建成的精河县邮电局2000门程控由话,一举改变了精河县落后的通讯面貌
-- 银行拨款建成的精河引水枢纽工程。
-- 银行贷款支持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
-- 信用社支持牧民建设冬贮草料基地。
-- 信用社贷款引进的优良羊种一特级细毛公羊。
-- 信用社贷款支持的农户鱼塘一片兴旺景色。
-- 在银行、信用社贷款支持下,精河县拳头产品棉花洁白绒长,产量逐年增长。
-- 银行贷款专持的优良葡萄基地。
-- 银行贷款支持的农户稻田丰收在望。
-- 银行贷款支持棉麻公司收购棉花,积极完成国家订购计划
-- 银行、信用社贷款支持的经济作物-打瓜子甘草、西瓜、大芸、雪莲。
-- 精河县枸杞个大、色红、质优,誉冠中外,在银行、信用社贷款支持下成为新疆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 银行贷款支持精河县边贸公司发展外贸事业。
-- 信用社贷款支持的农贤市场个体户生意兴隆。
-- 银行拨款建成的精河商场。
-- 银行拨款建成的精河宾馆。
-- 银行拨款、贷款建成的精河县和丽宾馆。
-- 银行拨款管理的重点工程-人民医院门诊楼。
-- 精河县金融志编纂委员会召开全体委员会议,研究、安排《精河金融志》的编纂工作。
-- 精河县金融志编纂委员会召开审稿会,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业务骨干评审《精河金融志》。
-- 《精河金融志》编辑室的工作人员在精心审稿。
-- 县人行开展人民币反假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反假意识。
-- 县工行举办迎春联谊会.
-- 县农行基层营业所新楼落成开业典礼。
-- 县中行参加全县民族团结歌咏比赛。
-- 县建行举办全辖业务技术大考核。
精河县金融志修志工作领导小组
《精河金融志》编纂委员会
《精河金融志》编辑室编纂人员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金融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机构
---- 一、概述
---- 二、分述
------ 1.中国人民银行精河县支行
------ 2.中国工商银行精河县支行
------ 3.中国农业银行精河县支行
------ 4.中国银行精河县支行
------ 5.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精河县支行
------ 6.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精河县支公司
------ 7.精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
------ 8.精河县鑫达城市信用合作社
------ 9.精河县邮电局
------ 10.精河县境兵团金融机构
第二章 货币 货币流通与管理
-- 第一节 货币
---- 一、民国以前本境流通货币
------ 1.突骑施钱币
------ 2.察合台汗国钱币
------ 3.准噶尔普尔
------ 4.红钱
------ 5.制钱
------ 6.新疆大钱
------ 7.天罡银币
------ 8.银元
------ 9.新疆铜元
------ 10.俄币
------ 11.油布贴
------ 12.龙票
------ 13.银两
---- 二、民国时期本境流通货币
------ 1.银币
------ 2.铜币
------ 3.布币
------ 4.纸币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
------ 1.人民币纸币
------ 2.人民币金属币
------ 3.人民币流通纪念金属币
-- 第二节 货币流通与管理
---- 一、现金投放与回笼
------ 1.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1990年)
------ 2.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1~1995年)
---- 二、货币流通量和在社会各阶层的分布
------ 1.货币流通量
------ 2.货币在城乡间的分布
------ 3.城乡集团单位库存现金
------ 4.农村居民手持现金
------ 5.城镇居民手持现金
---- 三、现金管理
---- 四、工资基金管理
---- 五、金银管理
---- 六、反假人民币斗争
第三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综合信贷计划管理
-- 第二节 金融统计
第四章 存款
-- 第一节 工商业存款
-- 第二节 农业存款
-- 第三节 基本建设存款
-- 第四节 储蓄存款
---- 一、储蓄业务发展
---- 二、储蓄网点
---- 三、储蓄种类
------ 1.定期储蓄
------ 2.活期储蓄
------ 3.定活两便储蓄
------ 4.农副产品收购定额转帐支票储蓄
------ 5.个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储蓄
------ 6.保值定期储蓄
------ 7.有奖储蓄
---- 四、储蓄宣传与服务
------ 1.储蓄宣传
------ 2.储蓄服务
-- 第五节 地方财政金库和机关团体存款
-- 第六节 存款准备金
-- 第七节 金融机构特种存款
第五章 贷款
-- 第一节 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 一、国营工业贷款
---- 二、商业贷款
---- 三、集体工业贷款
---- 四、粮食贷款
---- 五、物资供销贷款
---- 六、私营及个体工商业贷款
-- 第二节 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 第三节 农业贷款
---- 一、国营农业企业贷款
---- 二、农村集体和农户贷款
---- 三、乡镇企业贷款
---- 四、农村商业贷款
-- 第四节 固定资产贷款
---- 一、技术改造贷款
---- 二、基本建设贷款
---- 三、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
---- 四、地方经济开发贷款
-- 第五节 人民银行再贷款
第六章 会计 发行 出纳
-- 第一节 会计
---- 一、会计核算的组织与管理
---- 二、帐户管理
---- 三、结算方式
------ 1.沿革
------ 2.同城结算
------ 3.异地结算
---- 四、结算管理
---- 五、同城票据交换
-- 第二节 发行
---- 一、发行基金保管库的设置与管理
---- 二、发行库的制度建设与检查
---- 三、货币发行管理
---- 四、货币券别调查
-- 第三节 出纳
---- 一、出纳制度
---- 二、出纳技术
第七章 经理国库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经理国库业务
-- 第三节 代理国债发行与兑付
-- 第四节 国库经收处
第八章 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
-- 第一节 拨款支出及效果
-- 第二节 拨款管理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 一、重点建设项目
---- 二、落实计划投资
---- 三、清理在建项目
---- 四、审查财务决算
---- 五、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第九章 保险和外汇
-- 第一节 保险
---- 一、保险业务发展
---- 二、保险业务
------ 1.财产保险
------ 2.人身保险
---- 三、防灾与理赔
------ 1.防灾
------ 2.理赔
-- 第二节 外汇
---- 一、非贸易外汇
------ 1.侨汇
------ 2.外币收兑
------ 3.旅行支票
---- 二、外汇存款
---- 三、外汇管理
------ 1.外汇兑换券
------ 2.个人申请外汇
------ 3.打击外汇黑市活动
第十章 金融行政管理和利率管理
-- 第一节 金融行政管理
---- 一、金融机构管理
---- 二、金融市场管理
------ 1.同业拆借市场管理
------ 2.社会集资管理
------ 3.债券管理
---- 三、储蓄管理
---- 四、保险管理
-- 第二节 利率管理
---- 一、利率沿革
---- 二、利率管理
第十一章 信用合作和邮政储蓄
-- 第一节 农村信用合作
---- 一、存款业务
---- 二、贷款业务
---- 三、结算业务和其他业务
-- 第二节 城市信用合作
---- 一、存款业务
---- 二、贷款业务
---- 三、结算业务和其他业务
-- 第三节 邮政储蓄
---- 一、邮政储蓄种类
---- 二、邮政储蓄业务
第十二章 稽核 纪检监察 安全保卫
-- 第一节 稽核
---- 一、县人行稽核
---- 二、县工行稽核
---- 三、县农行稽核
---- 四、县中行稽核
---- 五、县建行稽核
-- 第二节 纪检监察
-- 第三节 安全保卫
第十三章 调查研究和信息 科技应用
-- 第一节 调查研究和信息
-- 第二节 科技应用
---- 一、县人行科技应用
---- 二、县工行科技应用
---- 三、县农行科技应用
---- 四、县中行科技应用
---- 五、县建行科技应用
---- 六、县保险公司科技应用
------ 附:精河县非银行金融机构电子技术的应用
第十四章 党组织和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机构和活动情况
---- 一、组织机构
---- 二、活动情况
-- 第二节 工会组织机构和活动情况
---- 一、组织机构
---- 二、活动情况
-- 第三节 共青团组织机构和活动情况
---- 一、组织机构
---- 二、活动情况
-- 第四节 妇女组织机构和活动情况
---- 一、组织机构
---- 二、活动情况
第十五章 职工队伍建设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二、干部管理
---- 三、干部培养
-- 第二节 职工培训
---- 一、县人行职工培训
---- 二、县工行职工培训
---- 三、县农行职工培训
---- 四、县中行职工培训
---- 五、县建行职工培训
---- 六、县保险公司职工培训
-- 第三节 劳动竞赛
---- 一、县人行劳动竞赛
---- 二、县工行劳动竞赛
---- 三、县农行劳动竞赛
---- 四、县中行劳动竞赛
---- 五、县建行劳动竞赛
---- 六、县保险公司劳动竞赛
------ 附:精河县金融系统历届业务技术比赛和一九九五年县人行表彰的金融单位和个人
-- 第四节 职称评定
---- 一、县人行职称评定
---- 二、县工行职称评定
---- 三、县农行职称评定
---- 四、县中行职称评定
---- 五、县建行职称评定
---- 六、县保险公司职称评定
-- 第五节 工资福利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