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县农业志

长寿县农业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指导原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县农业的历史和现状。 二、断限:本着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上限以当代为主,侧重近代,因事而异地追溯到古代,下限记述到1985年。

目录

封面

凡例
长寿县农业志编纂领导小组
编、审、顾问人员
资料搜集提供人员
长寿县行政区财图说明
长寿县行政区划图
大事记
概述
目录
第一篇 农业自然概况
-- 第一章 疆域
---- 第一节 区域
---- 第二节 区(镇)、乡概况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三山
---- 第二节 两坝
-- 第三章 水系
---- 第一节 一江
---- 第二节 三河
---- 第三节 十三溪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降雨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霜期
---- 第五节 四季气候特征
---- 第六节 作物的农业气候条件
---- 第七节 农业气候区划
-- 第五章 农业气象灾害
---- 第一节 干旱
---- 第二节 暴雨
---- 第三节 低温连阴雨和秋绵雨
---- 第四节 冰雹
---- 第五节 大风
---- 第六节 寒潮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藏资源
-- 第七章 农业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改造低产田
---- 第三节 土壤普查与区划
第二篇 农业机构沿革
-- 第一章 清朝机构设置
-- 第二章 民国时期机构设置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推广服务机构
--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构设置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推广服务机构
---- 第三节 下属机构
---- 第四节 共产党与群团组织
---- 第五节 职工状况
第三篇 农业经济
-- 第一章 历史上的土地占有及租田关系
---- 第一节 土地占有情况
---- 第二节 租田关系
---- 第三节 雇工和高利贷
-- 第二章 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
---- 第一节 互助组
---- 第二节 合作社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的经营管理
---- 第二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经营管理
-- 第四章 农业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清朝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时期
-- 第五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农业分区
---- 第二节 农业区划成果运用
第四篇 粮食生产
-- 第一章 主要粮食作物
---- 第一节 水稻
---- 第二节 玉米
---- 第三节 小麦
---- 第四节 红苕
---- 第五节 其他作物
-- 第二章 良种的引进推广和繁育
---- 第一节 水稻
---- 第二节 玉米
---- 第三节 小麦
---- 第四节 红苕
---- 第五节 葫豆
---- 第六节 油菜
-- 第三章 作物栽培技术
---- 第一节 育秧、育苗
---- 第二节 作物本田栽培
-- 第四章 肥料施用
---- 第一节 化肥的推广
---- 第二节 施肥方法
-- 第五章 耕作制度
---- 第一节 历史上的耕作制度
----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耕作制度
-- 第六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主要病虫害
---- 第二节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 第三节 病虫害的预测报
---- 第四节 化学除草
-- 第七章 农业科研
---- 第一节 科技教育
---- 第二节 科研组织
---- 第三节 科研活动
-- 第八章 农业生产工具
---- 第一节 耕田整地
---- 第二节 栽秧、播种
---- 第三节 提水灌溉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收割脱粒
---- 第六节 短途运输
---- 第七节 加工机具
第五篇 经济作物
-- 第一章 经济林木
---- 第一节 果树
---- 第二节 茶叶
---- 第三节 蚕桑
---- 第四节 木本油料
---- 第五节 木本日用杂品
---- 第六节 木本药材
-- 第二章 短期经济作物
---- 第一节 油菜
---- 第二节 榨菜
---- 第三节 花生
---- 第四节 甘蔗
---- 第五节 棉花
---- 第六节 苎麻
---- 第七节 烟叶
---- 第八节 海椒
---- 第九节 西瓜
---- 第十节 席草
---- 第十一节 草本药材
---- 第十二节 蔬菜
第六篇 畜牧
-- 第一章 畜牧业的发展
---- 第一节 养猪
---- 第二节 养牛
---- 第三节 养马、骡
---- 第四节 养羊
---- 第五节 养鹿
---- 第六节 养兔
---- 第七节 养蜂
---- 第八节 养鸡
---- 第九节 养鸭
---- 第十节 养鹅
---- 第十一节 养鹌鹑
-- 第二章 良种的引进和改良
---- 第一节 生猪
---- 第二节 牛
---- 第三节 鸡
-- 第三章 饲料
---- 第一节 粗料
---- 第二节 精料
---- 第三节 青贮饲料
---- 第四节 配合饲料
-- 第四章 兽疫防治
---- 第一节 兽防组织
---- 第二节 兽疫防治
---- 第三节 畜禽传染病
---- 第四节 畜禽常见病多发病
第七篇 渔业
-- 第一章 渔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 第一节 水面
---- 第二节 水源
---- 第三节 水质
---- 第四节 气温
---- 第五节 鱼类资源
-- 第二章 渔业管理机构
-- 第三章 渔业生产的发展
---- 第一节 渔业生产
---- 第二节 渔业设施
---- 第三节 渔业队伍
---- 第四节 渔业管理
第八篇 人物
-- 第一章 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职称
---- 第一节 农艺师
---- 第二节 畜牧兽医师
---- 第三节 助理农艺师
---- 第四节 助理畜牧兽医师
-- 第二章 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 第一节 人民代表
---- 第二节 政协委员
-- 第三章 获得农技推广荣誉证书和证章人员
-- 第四章 农业劳动模范
---- 第一节 劳模单位(集体)
---- 第二节 劳动模范(个人)
-- 第五章 先进个人
-- 第六章 科技成果获奖项目、授奖单位
---- 第一节 中央级奖
---- 第二节 省级奖
---- 第三节 市级奖
第九篇 附录
-- 第一章 谚语
---- 第一节 象征农业谚
---- 第二节 象征农事、农时谚
---- 第三节 象征气候晴雨谚
---- 第四节 牲畜谚
---- 第五节 勤俭节约谚
-- 第二章 歌谣
---- 第一节 数九歌
---- 第二节 农事季节歌
-- 第三章 农业时令、农事安排规律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