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秉笔直书,详今略古,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有机统一,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转色。
出版时间:
1988年04月
目录
封面
枣庄市卫生志
枣庄市卫生分志编纂领导小组
《枣庄市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
《枣庄市卫生志》编纂委员会
题词
图片
--
枣庄市卫生局
--
新建市人民医院
--
市人民医院为特重度烧伤病人行UI度创面切痂植皮术
--
1983年市人民医院收治烧伤面积98%,度烧伤90%,图为治疗后恢复期的病人
--
滕县卫生防疫站宣传画
--
市内水冲式厕所
--
枣庄市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
--
上下图为1982年市人民医院外科做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二尖辨辩膜置换手术
--
1984年6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博士凯斯莱施史来滕县考察晚期丝虫病人
--
此病人阴囊橡皮肿重35斤
--
瑞门德医院门诊楼旧址
--
滕县华北医院大门旧址(1914年摄)
--
瑞门德医院病房楼旧址
--
郭子化、李韶久、邱焕文、李微冬开办中西医药运销合作社旧址
--
1932年郭子化在枣庄街小西门外鸡市胡同开办同春堂药店旧址
--
连茅圈
--
洗脸用具——盘匝
--
洗手用具——铜匝
--
滕县北辛出土可用于针灸的骨锥(下)与现代针灸针、三棱针
序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机构
--
第一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枣庄市卫生局
------
附:1985年枣庄市卫生系统机构一览表
------
枣庄市卫生系统综合统计表
----
第二节 区(县)卫生局
----
第三节 枣庄矿务局卫生处
--
第二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教会医院(诊所)
----
第二节 私立医院(诊所)
----
第三节 煤矿医院
----
第四节 部队医院
----
第五节 专科医院
----
第六节 枣庄市人民医院
----
第七节 中医医院
----
第八节 区(县)级医院
----
第九节 分院、乡(镇)卫生院
----
第十节 县级企业医院统计表
--
第三章 妇幼保健机构
----
第一节 枣庄市市妇幼保健院
----
第二节 区(县)妇幼保健站
--
第四章 卫生防疫机构
----
第一节 卫生防疫站
----
第二节 结核病防治所
----
第三节 皮肤病防治站
--
第五章 教育机构
----
第一节 滕县护士学校
----
第二节 山东省滕县卫生学校
----
第三节 山东省枣庄卫生学校
----
第四节 区(县)卫生进修学校
----
第五节 枣庄煤炭卫生学校
--
第六章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枣庄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第三节 滕县医科所
--
第七章 药检机构
----
第一节 市药检所
----
第二节 区(县)药检所
--
第八章 枣庄市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站
--
第九章 党组织
----
第一节 市卫生局党组
----
第二节 直属单位党组织
----
第三节 党代会
--
第十章 群众组织
----
第一节 共青团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红十字会
第二编 中医
--
第一章 沿革
--
第二章 堂铺
--
第三章 临床诊疗
----
第一节 内科
----
第二节 外科
----
第三节 妇科
----
第四节 儿科
----
第五节 针灸科
----
第六节 痔瘘科
----
第七节 整骨科
----
第八节 眼科
----
第九节 推拿气功科
----
第十节 皮肤科
--
第四章 土单验方
----
第一节 收集整理
----
第二节 土单验方选
--
第五章 医案
----
第一节 医案整理
----
第二节 医案选萃
--
第六章 医籍
第三编 西医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临床医疗
----
第二节 医技科室
--
第二章 医疗事故
----
第一节 鉴定委员会
----
第二节 医疗事故案例
--
第三章 医疗统计
--
第四章 院外医疗
----
第一节 援助坦桑尼亚
----
第二节 援助西藏
----
第三节 体检
----
第四节 救灾
----
第五节 巡回医疗
第四编 中西医结合
--
第一章 技术培训
----
第一节 西医学习中医知识
----
第二节 中医学习西医知识
--
第二章 临床诊疗
----
第一节 内科
----
第二节 外科
----
第三节 针刺麻醉
----
第四节 穴位疗法
第五编 护理
--
第一章 护史
--
第二章 技术
----
第一节 一般护理
----
第二节 专科医院护理
--
第三章 活动
----
第一节 工作检查
----
第二节 学术讲座
----
第三节 技术比武
----
第四节 护士节
----
第五节 优秀护士
第六编 防疫
--
第一章 食品卫生
----
第一节 食品卫生监督
----
第二节 地方食品卫生法规
----
第三节 食物中毒
--
第二章 学校卫生
----
第一节 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
----
第二节 学生常见病
----
第三节 学校建筑卫生
--
第三章 劳动卫生
----
第一节 职业病防治组织
----
第二节 工业劳动卫生
----
第三节 职业病
--
第四章 环境卫生
----
第一节 大气卫生监测
----
第二节 饮水卫生
----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
第五章 放射卫生
----
第一节 放射卫生监测
----
第二节 环境天然辐射外照射水平调查
--
第六章 卫生检验
----
第一节 脑膜炎双球菌
----
第二节 痢疾杆菌
----
第三节 埃尔托弧菌
----
第四节 腹泻病源学调查
----
第五节 黄曲霉菌毒素调查
--
第七章 卫生检疫
--
第八章 预防接种
--
第九章 急性传染病
----
第一节 霍乱与副霍乱
----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
----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第五节 白喉
----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
第七节 炭疽病
----
第八节 钩端螺旋体病
----
第九节 狂犬病
----
第十节 麻疹
----
第十一节 流行性感冒
----
第十二节 病毒性肝炎
----
第十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第十章 慢性传染病
----
第一节 结核病
----
第二节 性病
----
第三节 麻风病
----
第四节 头癣病
第七编 寄生虫病
--
第一章 丝虫病
----
第一节 流行情况
----
第二节 普查普治
----
第三节 海盐疗法
----
第四节 效果考核
--
第二章 疟疾
----
第一节 流行情况
----
第二节 防治
----
第三节 联防
----
第四节 镜检
----
第五节 监测
----
第六节 防治效果
----
第七节 抗疟药中毒
--
第三章 黑热病
----
第一节 流行情况
----
第二节 防治
--
第四章 肠道寄生虫病
----
第一节 华支睾吸虫病
----
第二节 其他肠道寄生虫病
第八编 地方病
--
第一章 地芳性甲状腺肿
----
第一节 流行情况
----
第二节 仿治
------
附:克汀病
--
第二章 地方性氟病
----
第一节 饮水含氟量调查
----
第二节 病情调查
----
第三节 改水防氟
--
第三章 克山病
第九编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章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第二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 反细菌战争
----
第二节 除四害讲卫生
----
第三节 城镇卫生
----
第四节 城市卫生建设
----
第五节 环境卫生
----
第六节 农村卫生
第十编 卫生宣教
--
第一章 骨干培训
--
第二章 卫生知识调查
--
第三章 宣教方式
----
第—节 报章宣传
----
第二节 卫生广播
----
第三节 视听教育
----
第四节 其他宣教方式
----
第五节 其他印刷品
第十一编 保健
--
第一章 妇女保健
----
第一节 接生
----
第二节 妇科病查治
----
第三节 妇女两病防治
--
第二章 儿童保健
----
第一节 儿童两病防治
----
第二节 儿童生长发育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三章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
第一节 技术指导队伍
----
第二节 技术指导
----
第三节 技术推广
----
第四节 四种手术
--
第四章 干部保健
--
第五章 公费医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第十二编 药品
--
第一章 药政管理
----
第一节 取缔鸦片
----
第二节 毒麻药品管理
----
第三节 药价检查
----
第四节 药品检查
----
第五节 淘汰药品
--
第二章 中药
----
第一节 堂铺
----
第二节 中药经营
----
第三节 土产药材
----
第四节 特产药材
----
第五节 药材培植
--
第三章 特产中成药
----
第一节 正骨膏
----
第二节 丁药
----
第三节 烧烫膏
--
第四章 西药
----
第一节 传人
----
第二节 经营
----
第三节 发展
----
第四节 医院制剂
--
第五章 药品检验
----
第一节 药检机构
----
第二节 药品检验
----
第三节 药检设备
--
第六章 工业制药
第十三编 医疗器械
--
第一章 装备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三章 维修
--
第四章 生产
第十四编 医学教育
--
第一章 师资
--
第二章 教务
----
第一节 专业
----
第二节 课程
----
第三节 教材
----
第四节 实习
----
第五节 分配
--
第三章 培训班
第十五编 医学研
--
第一章 调研
--
第二章 科研
----
第一节 临床科研
----
第二节 仪器改进
--
第三章 书刊
----
第一节 医学著作
----
第二节 《枣庄医药》
--
第四章 论文
----
第一节 获省级论文奖
----
第二节 获市级论文奖
----
第三节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
--
第五章 团体
----
第一节 学术团体
----
第二节 市科协委员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第十六编 财务
--
第一章 卫生事业费
--
第二章 医疗收支
--
第三章 工资
--
第四章 福利费
--
第五章 基本建设投资
--
第六章 国际农村卫生贷款
--
第七章 归还美资
第十七编 人物
--
第一章 旧志记载从医人物
----
范蠡
----
肖静之
----
安期生
----
李勋
----
肖炳
----
李浩
----
李元
----
郭东
----
刘培裕
----
张克述
----
杨黼
----
黄起元
--
第二章 传记
----
生作梅
----
孔继菼
----
仇锡恩
----
孙传琯
----
李汉帮
----
张守义
----
王玉珂
----
褚敬诺
----
高振彩
----
马东昌
----
孔庆良
----
王序赓
----
孙馨亭
----
官乃民
----
王东鉴
----
李观山
----
晁德霖
----
张桂森
----
马兴清
----
李济民
----
狄子钧
----
李光耀
----
丁栋才
----
刘映灿
----
颜士贤
----
朱传诺
----
刘均泰
--
第三章 医林人物表
--
第四章 高级医务人员简介
----
仇有廪
----
甲许南
----
赵仲秀
----
孙维林
----
李芷
----
杨长欣
----
施慈
----
洪杰
----
田洪宽
----
陈照武
----
王秀娟
--
第五章 郭子化在枣庄的医事活动
----
郭子化
--
第六章 中级医务人员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