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县卫生志

大足县卫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大足县卫生志》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三新”(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大足县卫生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起到资治、存史、教育的作用。

目录

封面
大足县卫生志
《大足县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
图片
-- 大足县卫生医疗机构分布图
-- 大足县龙岗镇地区卫生医疗机构分布示意图
-- 大足县卫生局、药品检验所办公楼(1985年修建)
-- 大足县人民医院门诊部(1984年建成投入使用)
-- 控制室
-- 主机
-- 大足县人民医院B型超声波
-- 大足县人民医院脑电图
-- 大足县卫生防疫站气象色谱仪
-- 大足县卫生防疫站紫外线分光光度计
-- 大足县妇幼保健所分娩监护仪
-- 大足县中医院住院部(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
-- 大足县卫生防疫站办公及检验大楼(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
-- 大足县妇幼保健所门诊及住院部(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
-- 大足县卫生学校
-- 大足县人民医院住院部(1963年修建竣工投入使用)
-- 大足县人民医院职工宿舍之一
-- 大足县卫校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班学员在上课
-- 大足县卫生局于1985年12月6-12日召开《卫生志》稿评审会
-- 中敖区高坪公社中心大队合作医疗站是大足县首先成立的第一个合作医疗站。图为成立时召开社员大会。
-- 大足县人民医院培训赤脚医生(1978年3-8月)
-- 大足县卫生局委托县中医院培训赤脚医生(1978年8月-1979年1月)
-- 大足县龙岗镇卫生院
-- 大足县城东乡卫生院
-- 大足县龙西乡卫生院
-- 大足县柳河(杨柳)乡卫生院
-- 大足县万古精神病医院住院部(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
-- 大足县龙水区卫生院
-- 大足县三驱区卫生院门诊部
-- 龙水区卫生院200毫安X光机
-- 龙水区卫生院手术室
-- 龙水区卫生院大输液制剂室
-- 万古精神病医院电休克冶疗机
-- 万古精神病医院手术室
-- 万古精神病医院200毫安X光机
-- 大足县卫生工作者协会成立时会员代表合影(1953年11月4日)
-- 大足县中医学会成立时会员代表合影(1980年12月3日)
-- 大足县医药卫生学会成立时会员代表合影(1984年9月15日)
-- 民国24年(1935)大足县国医讲习会发给学员的毕业证书
-- 经国民政府考试院考试及格,由卫生署颁发给大足县中医师杨仁覆的中医师证书民国36年(1947)8月颁发
-- 民国30(1941)年大足县第三驱国医学术研究会发给会员的会员证书
-- 民国30(1941)年就读于国民政府中央国医馆四川省国医分馆国医学院曾从周(大足人)获得国医学院发给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大事记
第三篇 卫生行政
-- 第一章 卫生局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职能
---- 第三节 隶属单位
-- 第二章 卫生管理
---- 第一节 人事
---- 第二节 医政
---- 第三节 药政
---- 第四节 财务
---- 第五节 基本建设
---- 第六节 “三贷”建设
---- 第七节 卫生统计
---- 第八节 公费医疗
第四篇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章 组织领导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组织系统
---- 第三节 职责任务
-- 第二章 运动内容
---- 第一节 卫生宣传
---- 第二节 除四害
---- 第三节 城镇卫生
---- 第四节 农村卫生
---- 第五节 卫生突击活动
第五篇 卫生防疫
-- 第一章 卫生防疫站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防疫人员
---- 第三节 业务职能
---- 第四节 仪器设备
-- 第二章 饮食服务行业卫生
---- 第一节 饮食卫生
---- 第二节 饮水卫生
---- 第三节 服务行业卫生
-- 第三章 工业卫生
---- 第一节 医疗保健组织
---- 第二节 劳动保护
----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
---- 第四节 放射卫生
-- 第四章 学校卫生
---- 第一节 校医
---- 第二节 健康检查
---- 第三节 预防近视
第六篇 疾病防治
-- 第一章 传染病
---- 第一节 传染病管理
---- 第二节 疾病监侧
----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二章 地方病
----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调查
-- 第三章 其他疾病
---- 第一节 水肿病
---- 第二节 头癣
---- 第三节 高血压调查
第七篇 医疗保健
-- 第一章 县人民医院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人员编制
---- 第三节 医疗业务
---- 第四节 经费收支
---- 第五节 医疗设备
-- 第二章 区卫生院
---- 第一节 万古精神病医院
---- 第二节 龙水区卫生院
---- 第三节 三驱区卫生院
---- 第四节 中敖区卫生院
---- 第五节 石马区卫生院
---- 第六节 珠溪区卫生院
---- 第七节 邮亭区卫生院
---- 第八节 铁山区卫生院
---- 第九节 双塔区卫生所
-- 第三章 乡、镇卫生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资金
---- 第三节 人员、工资
---- 第四节 医疗器械
-- 第四章 护理
---- 第一节 护理人员
---- 第二节 护理业务
---- 第三节 护理制度
-- 第五章 民办医疗
---- 第一节 医疗保健室
---- 第二节 合作医疗站
---- 第三节 赤脚医生
---- 第四节 合作药场
-- 第六章 民间保健
---- 第一节 个体医生
---- 第二节 西医传入
---- 第三节 私人医院(诊所)
---- 第四节 民间保健法
-- 第七章 其他医疗保健
---- 第一节 义诊
---- 第二节 医疗救济
---- 第三节 巡回医疗
---- 第四节 土改卫生工作队
---- 第五节 支工医疗
---- 第六节 援藏医疗
---- 第七节 救灾医疗
---- 第八节 体格检查
---- 第九节 特殊医疗保健
第八篇 妇幼卫生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接生站
---- 第二节 妇幼保健所
---- 第三节 妇幼保健网
-- 第二章 妇婴保健
---- 第一节 母婴保护
---- 第二节 围产期保健
---- 第三节 “四期”劳动保护
---- 第四节 妇女病防治
-- 第三章 儿童保健
---- 第一节 儿童体检
---- 第二节 小儿病防治
---- 第三节 托幼卫生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技术指导
---- 第二节 节育方法
---- 第三节 节育经费
---- 第四节 病残儿童鉴定
第九篇 中医中药
-- 第一章 中医院
---- 第一节 建院历程
---- 第二节 职工待遇
---- 第三节 医疗业务
---- 第四节 经费收支
---- 第五节 医疗设备
-- 第二章 继承发扬中医
---- 第一节 中医带学徒
---- 第二节 发掘中医宝库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振兴中医
---- 第五节 中医队伍
-- 第三章 中药
---- 第一节 资源普查
---- 第二节 经营方式
---- 第三节 加工炮制
---- 第四节 中药人员
第十篇 医教科研
-- 第一章 医学教育
---- 第一节 医疗单位教学
---- 第二节 卫生学校
---- 第三节 教学情况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医学科研
---- 第一节 慢支炎防治
---- 第二节 肿瘤防治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医学著述
-- 第三章 学术团体
---- 第一节 中医师公会
---- 第二节 国医支馆
---- 第三节 国医讲习会
---- 第四节 国医学术研究会
---- 第五节 中医学会
---- 第六节 医药卫生学会
第十一篇 党群组织
-- 第一章 党、团组织
---- 第一节 卫生局党组
---- 第二节 局机关党支部
---- 第三节 卫生单位党组织
---- 第四节 共青团
-- 第二章 工会
---- 第一节 工会工作委员会
---- 第二节 基层工会
-- 第三章 卫协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会员
---- 第三节 职责任务
第十二篇 医林人物
-- 第一章 补传
---- 王登和补传
---- 方秀广朴传
---- 冯云衢补传
---- 李廷昂补传
-- 第二章 列传
---- 李俊卿、李琴舫父子合传
---- 杨谦受传略
---- 李彦师传略
---- 周济安传略
-- 第三章 简介
---- 李选臣
---- 高杏林
---- 唐卓然
---- 僧国颐
---- 黄克用
---- 丁永善
---- 沈际皋
---- 何世荣
---- 何俊明
---- 蒋耀光
-- 第四章 别录
---- 第一节 主治(管)医(技、护)师
---- 第二节 荣誉证书获得者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第十三篇 附录
-- 第一章 文存
-- 第二章 杂记
编后记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