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卫生志

诸城市卫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诸城市卫生志》是一部卫生专业志,带有行业志的特点,取事以卫生行业为主,兼及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相关内容。在卫生部门又以市直单位为重点,兼及辖区和乡镇。新中国建国前的以城区为重点。 二、在时间上,本着详近略远、重在当代的原则,以建国后为记述重点,上限原则上为1840年,下限至2009年底。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

目录

封面
诸城市卫生志
《诸城市卫生志》编纂委员会
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包文辉为《诸城市卫生志》题词
图片
-- 诸城市行政区划图
-- 2009年诸城市卫生局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 2001年8月,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崔惟琳在诸城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明君陪同下视察诸城市卫生系统为民
-- 1992年2月,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张青林在诸城市卫生局局长王明本的陪同下视察麻风病防控工作
-- 2008年11月21日,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包文辉在诸城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汝孝、诸城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
-- 潍坊市副市长王桂英在潍坊市卫生局局长黄进陪同下在诸城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调研
-- 20世纪60年代诸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为患者成功切除十余公斤重的脂肪瘤
-- 1996年10月24日,诸城市妇保院成功地为一名20岁女性摘除52枚子宫肌瘸
-- 1997年4月26日,诸城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异体肾移植手术
-- 1997年1月诸城市人民医院开展电视腹腔镜手术
-- 2000年4月24日,诸城市人民医院成功施行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
-- 诸城市中医院自制系列中药制剂
-- 诸城市中医专业人员利用中药外敷为患者治疗
-- 1968年诸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张凤纯在坦桑尼亚为当地居民诊疗
-- 2007年1月24日,德国妇产科专家HILKUEBACH来诸城市传授无痛分娩技巧
-- 诸城卫生系统专业人员开展家庭访视
-- 诸城市政协医药卫生组委员下乡义诊
-- 诸城市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到农村社区开展义诊服务活动
-- 诸城市医学专家为市民义诊
-- 诸城市卫生局组织巾帼服务队走进社区义诊
-- 诸城市预防接种专业人员为儿童接种疫苗
-- 诸城市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卫生应急体系。图为急诊急救现场
-- 诸城市卫生局组织开展[非典型肺炎]防控演练
-- 诸城市卫生局组织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
-- 诸城市所有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图为农民在农村社区卫生室报销新农合费用
-- 1957年诸城县中医进修班结业合影
-- 1981年诸城县肝炎防治专业队
-- 1981年12月诸城县防治出血热会议合影
-- 1982年诸城县医学会、中医学会成立
-- 1983年8月诸城县卫校首届心电图班结业
-- 诸城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队合影
-- 20世纪60年代的诸城县人民医院
-- 2009年的诸城市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
-- 20世纪80年代的诸城县卫生防疫站
-- 2009年的诸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服务楼
-- 20世纪80年代的诸城县妇幼保健站
-- 正在建设中的诸城市妇幼保健院
-- 20世纪70年代的诸城县乡镇卫生院
-- 2009年的诸城市乡镇卫生院门诊病房楼
-- 诸城县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医疗设备
-- 2005年诸城市人民医院购进的德国西门子1.5T磁共振
-- 2008年诸城市人民医院购进经济型派特CT
-- 诸城市城市社区卫生室
-- 诸城市农村社区卫生窒
-- 2009年诸城市卫生局代表潍坊市接受山东省卫生厅年度工作考核
-- 诸城市卫生系统干部作风建设会议
-- 诸城市卫生系统『满意在卫生』活动动员大会会场
-- 诸城市医疗质量安全和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会议现场
-- 诸城市卫生局监督执法人员整顿医疗市场
-- 诸城市卫生局监督执法人员现场检查食品卫生
-- 诸城市卫生局组织爱国卫生宣传
-- 诸城市卫生局大力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塑造德艺双馨的专业卫生队伍。图为文艺演出现场
-- 诸城市卫生局编印的部分管理资料
-- 2008年10月27日,诸城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钟兆湘在山东省卫生厅举办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报道诸城市卫生工作的部分报刊杂志
-- 诸城市卫生局所获部分荣誉
-- 诸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峰梅,诸城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钟兆湘同赴四川省北川县桂溪乡抗震救灾全体卫
-- 诸城市卫生系统技术人员获得的部分科研成果
-- 诸城市卫生局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与首批“诸城名医”、“诸城名护”合影
-- 患者病愈后向诸城市医务人员赠送锦旗
-- 诸城市卫生局现任领导班子合影
-- 诸城市卫生局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与科室负责人、市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合影
-- 《诸城市卫生志》编撰人员合影
-- 《诸城市卫生志》编撰过程中参阅的部分资料
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卫生行政建制与管理
-- 第一章 诸城市建制沿革
-- 第二章 卫生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卫生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建国前后的卫生行政机构
-- 第三章 爱国卫生与计划生育机构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及办公室
---- 第二节 中共诸城市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 第三节 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 第四章 党组织、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党委、党组
---- 第二节 纪检组织
---- 第三节 工会组织
---- 第四节 妇联组织
---- 第五节 共青团组织
-- 第五章 卫生事业管理
---- 第一节 卫生行政管理
---- 第二节 医政管理
---- 第三节 医疗事故管理与医疗纠纷处理
----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
---- 第五节 卫生经济管理
---- 第六节 药政管理
---- 第七节 医疗保健管理
---- 第八节 干部保健
---- 第九节 体检
---- 第十节 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体制改革
---- 第十一节 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
---- 第十二节 卫生人文建设
第二篇 医疗
--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晚清及民国时期医药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建国后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章 医疗卫生队伍
---- 第一节 中医药队伍
---- 第二节 西医队伍
---- 第三节 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卫生员)、接生员
-- 第三章 中医
---- 第一节 中医综述、中医院及各医疗单位中医工作
---- 第二节 中医政策
---- 第三节 中医药人员培训
---- 第四节 中医技术
---- 第五节 中医学术继承与方剂整理
---- 第六节 民间土、单、验方
-- 第四章 西医
---- 第一节 西医的传人及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护理技术
-- 第五章 中西医结合
---- 第一节 西学中
---- 第二节 临床技术
---- 第三节 新医疗法
-- 第六章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制度及人员职责
-- 第七章 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 第一节 诸城市人民医院
---- 第二节 谙城市中医医院
---- 第三节 诸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第四节 诸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
---- 第五节 诸城市皮肤病防治站
---- 第六节 诸城市口腔医院
---- 第七节 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诸城市东郊医院)
---- 第八节 诸城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大队
---- 第九节 诸城市药品检定所
---- 第十节 诸城市医药(药材)公司
-- 第八章 乡镇医疗卫生单位
---- 第一节 诸城市相州中心卫生院
---- 第二节 诸城市贾悦中心卫生院
---- 第三节 诸城市皇华中心卫生院
---- 第四节 诸城市林家村中心卫生院
---- 第五节 诸城市枳沟卫生院
---- 第六节 诸城市石桥子卫生院
---- 第七节 诸城市百尺河卫生院
---- 第八节 诸城市密州卫生院
---- 第九节 诸城市龙都卫生院
---- 第十节 诸城市舜王卫生院
---- 第十一节 诸城市昌城卫生院
---- 第十二节 诸城市辛兴卫生院
---- 第十三节 诸城市桃林卫生院
---- 第十四节 诸城市瓦店卫生院
---- 第十五节 诸城市孟疃卫生院
---- 第十六节 诸城市马庄卫生院
---- 第十七节 诸城市程戈庄卫生院
---- 第十八节 诸城市桃园卫生院
---- 第十九节 诸城市郝戈庄卫生院
---- 第二十节 已撤并乡镇卫生院
-- 第九章 民营医疗机构
---- 第一节 大众医院
---- 第二节 商业医院
---- 第三节 同济医院
---- 第四节 民生医院
---- 第五节 东坡医院
-- 第十章 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
-- 第十一章 农村卫生“三项建设”
-- 第十二章 合作医疗和乡村医生
---- 第一节 合作医疗
---- 第二节 赤脚医生(乡村医生)
---- 第三节 农村中草药运动
---- 第四节 村级卫生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 第五节 初级卫生保健
-- 第十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第一节 机构建立及沿革
---- 第二节 筹资机制
---- 第三节 各年度参合、基金筹集支出情况
---- 第四节 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及管理
---- 第五节 新农合巩固提高机制
-- 第十四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 第一节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 第二节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 第十五章 医疗救援
---- 第一节 巡回医疗
---- 第二节 援外
---- 第三节 支边
---- 第四节 赴汶川地震灾区救灾
---- 第五节 义务献血与无偿献血
---- 第六节 为民服务联动(120、999急救服务)
-- 第十六章 对外交流
第三篇 医药
-- 第一章 中药
---- 第一节 中草药资源
---- 第二节 中草药引种
---- 第三节 白龙山药会
-- 第二章 西药
---- 第一节 西药传人及发展
---- 第二节 西药制剂
第四篇 公共卫生
-- 第一章 食品卫生监督
---- 第一节 职责
---- 第二节 历程
---- 第三节 成效
-- 第二章 职业卫生监督
---- 第一节 职责
---- 第二节 职业卫生查体
---- 第三节 有毒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查体
---- 第四节 有害因素检测
---- 第五节 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
---- 第六节 “三废”治理
---- 第七节 农药中毒防治
-- 第三章 环境卫生监督
---- 第一节 历程
---- 第二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 第三节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
---- 第四节 化妆品卫生监督
-- 第四章 学校卫生监督
---- 第一节 主要任务
---- 第二节 学生常见病防治
---- 第三节 学校健康教育
---- 第四节 学校环境卫生
---- 第五节 学校食堂卫生
-- 第五章 放射卫生监督
---- 第一节 职责
---- 第二节 放射卫生监督
---- 第三节 卫生监督大队成立以来的放射卫生监督工作
-- 第六章 医疗卫生监督
---- 第一节 法监科成立以来的监管情况
---- 第二节 卫生监督大队成立以来的监管情况
-- 第七章 卫生检验
---- 第一节 历程
---- 第二节 微生物检验
---- 第三节 理化检验
---- 第四节 计量认证工作
-- 第八章 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 第一节 历程
---- 第二节 医院、村卫生室消毒监督检测
---- 第三节 消毒产品监督、监测
-- 第九章 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职业健康查体
---- 第一节 意义
---- 第二节 人员组成
---- 第三节 查体项目
---- 第四节 履行职责
-- 第十章 健康教育
---- 第一节 历程
---- 第二节 机构设置和网络建设
---- 第三节 健康教育阵地
---- 第四节 健康教育方式
---- 第五节 专项健康教育
第五篇 疾病控制
-- 第一章 传染病防治
---- 第一节 非典型肺炎防控
---- 第二节 人禽流感防控
---- 第三节 手足口病防治
---- 第四节 甲型H1N1流感防控
---- 第五节 艾滋病防治
----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
---- 第七节 病毒性肝炎防治
---- 第八节 霍乱防治
---- 第九节 痢疾防治
---- 第十节 斑疹伤寒防治
---- 第十一节 伤寒和副伤寒防治
---- 第十二节 淋病防治
---- 第十三节 梅毒防治
---- 第十四节 狂犬病防治
---- 第十五节 猩红热防治
-- 第二章 疫情管理
-- 第三章 计划免疫
-- 第四章 寄生虫病防治
---- 第一节 丝虫病防治
---- 第二节 疟疾防治
-- 第五章 地方病防治
---- 第一节 碘缺乏病防治
---- 第二节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
-- 第六章 “三病”防治
---- 第一节 皮肤病、性病防治
---- 第二节 结核病防治
---- 第三节 精神病防治
-- 第七章 营养性疾病防治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五病”防治
-- 第八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
---- 第一节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常规工作
----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
----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支持保障系统
第六篇 妇幼卫生
-- 第一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婚前医学检查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二章 妇幼疾病防治
---- 第一节 妇女病防治
---- 第二节 婴幼儿疾病防治
-- 第三章 接生
---- 第一节 旧法接生
---- 第二节 新法接生
---- 第三节 科学接生
-- 第四章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 第五章 《母婴保健法》贯彻实施情况
第七篇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章 早期情况
-- 第二章 历程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初创时期(1952-1959年)
----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展时期(1960-1965年)
----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停滞不前时期(1966-1976年)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恢复时期(1976-1979年)
----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发展时期(1980-1988年)
----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健康发展时期(1988-今)
-- 第三章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第八篇 医学教育科研
-- 第一章 医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教育
---- 第二节 夜大学历教育
---- 第三节 继续医学教育
-- 第二章 医学科研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学术论著
第九篇 卫生团体
-- 第一章 行会
---- 第一节 医药联合救国会
---- 第二节 诸城县卫生工作者协会
---- 第三节 诸城市农村卫生协会
---- 第四节 诸城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第二章 学术团体
---- 第一节 中华医学会诸城分会
---- 第二节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诸城分会
-- 第三章 红十字会
---- 第一节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诸城分会
---- 第二节 诸城市红十字会
第十篇 人物与荣誉
-- 第一章 名医传略
---- 王化贞
---- 臧应詹
---- 刘奎
---- 窦光彝
---- 刘季三
-- 第二章 新中国建国后医界名人
---- 第一节 名医名护
---- 第二节 正高级人员简介
------ 明立纲
------ 李树国
------ 孙成云
------ 孙建一
------ 于桂明
------ 王桂琴
------ 高润发
------ 吕文臻
------ 毛作顺
------ 刘光杰
------ 王勇杰
------ 陈会昌
------ 李焕军
------ 胡勉
------ 周升民
------ 王锡亮
------ 李凤臻
------ 邬晋基
------ 武福聚
------ 付绍松
------ 臧丽茜
------ 刘世培
------ 李振玉
------ 周家善
------ 张自秀
------ 马瑞云
------ 孙曙霞
------ 闫光英
------ 蒋加明
------ 臧青运
------ 李华荣
------ 郭洪奎
------ 隋洪臻
------ 郑金良
------ 王锡夫
------ 王永寿
------ 王泽信
------ 安丰辉
------ 张丽敏
------ 蒋德玉
------ 李良男
------ 高瑞洁
------ 刘英秀
------ 张立华
------ 寇秀花
------ 于应贤
------ 丁字义
------ 陈步坤
---- 第三节 副高级人员名单
-- 第三章 参政议政
---- 第一节 党代会代表
---- 第二节 人大代表
---- 第三节 政协委员
-- 第四章 荣誉
---- 第一节 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 第二节 国务院特殊津贴
---- 第三节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 第四节 先进工作者
---- 第五节 先进集体
附录
-- 一、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
-- 二、卫生节日
-- 三、百岁老人简表
-- 四、诸城民间养生保健谚语
-- 五、诸城风俗民情(卫生保健)
-- 六、新闻媒体对诸城卫生事业的部分报道、作品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