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商丘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6年08月
目录
封面
商丘地区志上卷
版权页
图片
--
商丘地区政区图
--
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
--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
1958年8月8 8毛泽东主席视察商丘县黄楼村
--
商丘古城鸟瞰图
--
永城曾楼银杏树(抗大四分校露天课堂)
--
夏邑天龙湖
--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视察永城
--
虞城石庄水库
--
1、雎县城湖
--
2、商丘市工人文化宫
--
3、商丘市人民公园
--
4、商丘火车站广场夜景
--
建设中的水城新城
--
沱河游览区
--
芒砀山
--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碑
--
永城矿区
--
商丘平板玻璃厂
--
芒山水泥厂
--
商丘火电厂
--
省第三毛纺织厂制衣车间
--
椒乡人家
--
胡芹
--
棉田
--
小麦喜获丰收
--
农桐间作
--
喜交爱国粮
--
沱河绿化
--
永城红枣
--
永城丰庄枣干
--
丁陵梨园
--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
--
永城高庄酥梨
--
宁陵花生
--
柘城烟田
--
民权葡萄园
目录
序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政区
----
第一节 位置与面积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政区演变
----
第四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层构造
----
第二节 矿产
----
第三节 地震
----
第四节 地貌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候资源
----
第三节 气象灾害
----
第四节 物候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水系河流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分布
----
第三节 土壤肥力
--
第六章 植物 动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七章 县市简介
第二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动
--
第二章 人口分布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
----
第二节 年龄
----
第三节 民族
----
第四节 婚姻
----
第五节 职业
----
第六节 姓氏
--
第四章 人口素质
----
第一节 文化程度
----
第二节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
第五章 人口与经济
--
第六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节育措施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四节 优生优育
----
第五节 计划生育机构
第三篇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发展
----
第二节 地委机构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节 党员教育
----
第五节 干部管理
----
第六节 宣传教育
----
第七节 统一战线
----
第八节 纪律检查
----
第九节 信访工作
----
第十节 党校工作
--
第二章 国民党
----
附:三青团
第四篇 政权
--
第一章 归德府
--
第二章 督察专员公署
----
附:沦陷区日伪政权
--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政权
----
第一节 豫皖苏第一专署
----
第二节 豫皖苏第三专署
----
第三节 湖西专署
--
第四章 商丘地区行政公署
--
第五章 政务活动
----
第一节 政权建设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文化建设
----
第四节 干部建设
----
第五节 社会治安
----
第六节 外事侨务
第五篇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剿匪反霸
----
第二节 镇反肃反
----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
第四节 经济文化保卫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七节 预审看守审查
----
第八节 消防管理
------
附:重大火灾案例
----
第九节 武装民警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经济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审判监督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律师工作
----
第三节 公证工作
------
附:公证案例
----
第四节 民事调解
----
第五节 劳改劳教
--
第五章 政法机构
----
第一节 人民公安机关
----
第二节 人民检察机关
----
第三节 人民法院
----
第四节 司法行政机关
----
附:日伪政权的警察机构
第六篇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劳动力管理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力调配
----
第三节 技术培训
--
第二章 工资 福利
----
第一节 工资制度
----
第二节 工资形式
----
第三节 特殊工资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
第五节 保险福利
--
第三章 城镇知识青年工作
----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二节 下乡知识青年回城就业
--
第四章 干部工作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任免
----
第三节 干部奖惩
----
第四节 干部调配和录用
----
第五节 干部培训
----
第六节 人才交流与毕业生分配
----
第七节 离休退休
--
第五章 人事劳动机构
第七篇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支援前线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优待
----
第四节 节日慰问
--
第二章 复转离退军人安置
----
第一节 农村安置
----
第二节 城市安置
----
第三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三章 生产救灾
----
第一节 主要年份灾情
----
第二节 抗旱排涝生产自救
----
第三节 党和政府慰问赈济
----
第四节 社会捐助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第二节 福利设施
----
第三节 移民支边
----
第四节 收容遣送
--
第五章 婚姻法宣传与婚姻登记
----
第一节 宣传贯彻婚姻法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六章 民政机构
第八篇 军事
--
第一章 战事纪略
----
第一节 古代战争
----
第二节 近代战争
------
附:日本侵略军暴行录
--
第二章 地方武装和驻军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驻军及军事机构
------
附:日、伪军
--
第三章 兵役制度与兵员征集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重大活动
----
第三节 民兵政治工作
----
第四节 民兵军事训练
----
第五节 民兵武器管理
第九篇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人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状况
----
第二节 工人运动
----
第三节 工人组织
----
第四节 工会工作
--
第二章 农民团体
----
第一节 农民组织
----
第二节 农民运动
--
第三章 青年团体
----
第一节 青年组织
----
第二节 青年运动与团的工作
--
第四章 妇女团体
----
第一节 妇女组织
----
第二节 妇女运动
----
第三节 妇联工作
第十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与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一节 速度与水平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国民收入
--
第三章 基本建设投资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水平
----
第二节 消费水平
----
第三节 物质生活
----
第四节 文化生活
第十一篇 农业
--
第一章 耕地与耕作制度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二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粮油果林区
----
第二节 粮棉果林区
----
第三节 农桐间作区
----
第四节 农田林网区
--
第三章 作物种植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四章 耕作和栽培技术
----
第一节 耕作
----
第二节 肥料
----
第三节 种子
----
第四节 植保
--
第五章 园艺
----
第一节 果树
----
第二节 瓜类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花卉
--
第六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演变和发展
----
第二节 使用和管理
----
第三节 农机队伍
--
第七章 农场
----
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示范推广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八章 农业机构
第十二篇 林业
--
第一章 林木资源
----
第一节 林木蓄积
----
第二节 树种资源
----
第三节 林木产品
----
第四节 古树名木
--
第二章 林业区划
----
第一节 林区划分
----
第二节 林网林带设计
--
第三章 采种育苗
----
第一节 林木种子
----
第二节 林业育苗
--
第四章 平原绿化
----
第一节 造林
----
第二节 农田林网
----
第三节 农林间作
----
第四节 四旁绿化
----
第五节 绿化成就
----
第六节 经济效益
----
第七节 生态效益
--
第五章 林木管理
----
第一节 依法护林
----
第二节 林政管理
----
第三节 抚育改造
--
第六章 林木保护
----
第一节 林木病虫害种类
----
第二节 预测预报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林木检疫
--
第七章 国营林场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八章 林业机构
第十三篇 水利
--
第一章 河道治理
----
第一节 河道疏浚
----
第二节 水工建筑
----
第三节 水库
--
第二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井灌
----
第二节 河灌
----
第三节 引黄灌溉
----
第四节 节水灌溉
--
第三章 除涝治碱
----
第一节 涝碱灾害
----
第二节 综合治理
----
第三节 重点工程
--
第四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 河道工程管理
----
第二节 引黄工程管理
----
第三节 灌溉工程管理
--
第五章 渔业
----
第一节 渔业资源
----
第二节 苗种繁育
----
第三节 成鱼养殖
--
第六章 水利机构
第十四篇 畜牧
--
第一章 畜牧生产
----
第一节 畜牧发展
----
第二节 畜牧水平
--
第二章 品种与繁育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繁育
--
第三章 饲草饲料
----
第一节 饲草
----
第二节 饲料
--
第三节 草料加工与贮存
--
第四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疫病
----
第二节 防治
----
第三节 检疫
--
第五章 畜牧机构
第十五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工业企业
----
第一节 机械
----
第二节 食品
----
第三节 皮毛纺织缝纫
----
第四节 木业造纸印刷
----
第五节 其他工业
--
第二章 农业企业
----
第一节 种植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章 交通运输企业
--
第四章 建材建筑企业
----
第一节 建材
----
第二节 建筑
----
第三节 采石
--
第五章 商业饮食服务企业
--
第六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内容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第十六篇 工业
--
第一章 酿酒
----
第一节 白酒 酒精
----
第二节 葡萄酒
----
第三节 啤酒
--
第二章 食品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油料加工
----
第三节 糕点
----
第四节 酱菜
----
第五节 饴糖
----
第六节 蛋肉加工
----
第七节 酶制剂
----
第八节 卷烟
----
第九节 饲料加工
--
第三章 纺织
----
第一节 棉纺织
----
第二节 丝织
----
第三节 针织
----
第四节 毛纺织
--
第四章 机械 电子 冶金
----
第一节 机械
----
第二节 电子
----
第三节 冶金
--
第五章 化学
----
第一节 化学肥料
----
第二节 橡胶制品
----
第三节 染料 颜料
----
第四节 有机化工
----
第五节 无机酸碱盐
----
第六节 医药
--
第六章 建材
----
第一节 砖瓦
----
第二节 石料 石灰
----
第三节 水泥 水泥制品
----
第四节 平板玻璃
----
第五节 其它产品
--
第七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用电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
第八章 印刷造纸
----
第一节 印刷
----
第二节 造纸
--
第九章 煤炭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开采
----
第三节 生产
--
第十章 其它工业
----
第一节 玻璃
----
第二节 皮革
----
第三节 塑料
----
第四节 缝纫
----
第五节 木器
----
第六节 五金
----
第七节 陶瓷
----
第八节 手工艺品
----
第九节 棉花加工
--
第十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第十七篇 交通
--
第一章 公路
----
第一节 路线
----
第二节 路面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二章 桥梁
----
第一节 大桥
----
第二节 中桥
--
第三章 公路运输
----
第一节 运输工具
----
第二节 货运
----
第三节 客运
----
第四节 城镇搬运
----
第五节 运输管理
----
第六节 交通监理
--
第四章 内河航运
----
第一节 汴水漕运
----
第二节 惠济河及柘城航运
----
第三节 周商永运河航运
----
第四节 永城县航运
--
第五章 地方铁路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运营
--
第六章 国有铁路
----
第一节 线路
----
第二节 车站
----
第三节 客货运输
--
第七章 交通机构
----
第一节 交通局
----
第二节 公路总段
----
第三节 汽车运输公司
----
第四节 交通监理所
----
第五节 地方铁路管理总段
第十八篇 邮电
--
第一章 邮驿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投递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长途电话
----
第三节 市内电话
----
第四节 农村电话
--
第四章 邮电机构
----
第一节 邮政局所
----
第二节 电信局所
----
第三节 邮电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