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存史致用原则,力求
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全面系统地记述普陀渔业历史与现状和特色。
二、采取以横为主,纵横结合,分章、节、目、子目等几个层次,综述、渔事记两章总
揽全志,以事物分门类设章节,实录殿后。全志采用白话体记述,以志为主,述、记、传、
表、图、照兼容。
三、坚持略古详今,重要记载对象追溯发端不限,下限截至2010年,个别重要事
项顺延至2015年。
四、历代至清代,按中文记载历史纪年,民国时期按阿拉伯数字记载纪年,两者均
夹注公元纪年。志称“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律用公元纪年,文中所记50年代、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等,均指20世纪年代。21世纪均按年记载。
五、志述新中国前渔业历史状况,尽力考查其渊源,追录其出处;记载新中国渔业
变化,详尽展现其发展过程,揭示其经验教训,以垂后世。
六、本志计量单位,统一执行国家法定计量,所记非法定计量单位都折算成法定
计量标准或随机加括注。如1担=50公斤、1亩=0.667公顷、1马力(或1匹)=0.735
千瓦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渔业产量、产值、渔船吨位、渔机功率等因数目较大,
改用“万吨”“亿元”“万吨位”“万千瓦”记载。
七、遵循生不立传,以事系人原则,对各类模范先进人物、渔业干部和高级专业人
员,集载于《渔业人物》章,其他有关先进名人分别记于相关章节。
八、本志记述以2010年行政区划为范围。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乡镇建置区划
变动频繁,所载《乡镇渔业》章择2000年年底行政区划为基准。
九、全志资料取自各级档案部门档案、史志、专著、内部文件、报刊、碑匾、口碑等
各个方面,经考证核实后入志。资料存疑,另有加注。
十、本志探索编纂创新,把“大事记”改作“渔事记”并设节;将“综述”“渔事记”
分列第一、二两章,成志书主体,以便查阅实用。
内容时限:
-2010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页
普陀渔业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第二章 渔事记
--
第一节 西晋至清代
--
第二节 中华民国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1980)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1-2010)
第三章 渔业资源
--
第一节 渔业自然环境
--
第二节 海洋渔业资源
--
第三节 资源开发利用
--
第四节 舟山四大家鱼演变
--
第五节 资源增殖保护
第四章 渔场 渔汛
--
第一节 渔场扩延
--
第二节 传统渔场
--
第三节 现代渔场
--
第四节 渔汛形成
--
第五节 鱼名渔汛
--
第六节 捕捞渔期
第五章 渔船船具
--
第一节 渔船演变
--
第二节 渔船建造
--
第三节 渔船种类
--
第四节 渔船维修
--
第五节 渔船船具
第六章 渔具 助渔设备
--
第一节 渔网构造
--
第二节 渔网属具
--
第三节 渔网选释
--
第四节 几种钓具
--
第五节 助渔设备
第七章 海洋捕捞
--
第一节 捕捞发展
--
第二节 捕捞作业
--
第三节 捕捞分布
--
第四节 捕捞高产
--
第五节 捕捞集散
第八章 海水养殖
--
第一节 养殖资源
--
第二节 发展历程
--
第三节 养殖分布
--
第四节 经营体制
--
第五节 贝类养殖
--
第六节 藻类养殖
--
第七节 虾类养殖
--
第八节 蟹类养殖
--
第九节 鱼类养殖
--
第十节 养殖苗种
--
第十一节 养殖企业
第九章 淡水渔业
--
第一节 渔业资源
--
第二节 淡水捕养
--
第三节 养殖品种
--
第四节 苗种采集
--
第五节 渔具渔法
第十章 水产品加工
--
第一节 水产品保鲜
--
第二节 水产品保活
--
第三节 传统水产品加工
--
第四节 现代水产品加工
--
第五节 水产品综合利用
--
第六节 水产加工企业选介
第十一章 渔业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唐代至民国经营方式
--
第二节 渔区民主改革
--
第三节 渔业互助合作
--
第四节 渔区人民公社
--
第五节 渔业联产承包制
--
第六节 集体渔业公司
--
第七节 渔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八节 渔业收益分配
--
第九节 渔民缴纳税金
--
第十节 渔村变迁
第十二章 渔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安全管理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六节 渔船管理
--
第七节 渔监管理
--
第八节 渔政管理
第十三章 海洋开发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资源分布
--
第三节 管理内容
--
第四节 开发利用
第十四章 渔港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渔港
--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渔港
--
第三节 渔港分布
--
第四节 渔港功能
第十五章 水产品购销
--
第一节 唐至明代水产品购销
--
第二节 水产品运销船历史演变
--
第三节 水产品运销船经营形式
--
第四节 清代民国时期水产品购销
--
第五节 水产购销商同渔民渊源关系
--
第六节 新中国水产经营体制演变
--
第七节 新中国水产品购销
--
第八节 水产品出口外销
--
第九节 水产品地销供应
第十六章 水产品价格
--
第一节 水产品价格管理
--
第二节 鱼与粮食及工业品比价
--
第三节 水产品收购价格
--
第四节 水产品销售价格
--
第五节 地销水产品价格
第十七章 渔业生产物资
--
第一节 渔需物资管理
--
第二节 渔需物资种类
--
第三节 渔需物资销售
--
第四节 渔需物资价格
第十八章 渔业科技与科研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技术推广
--
第三节 科技入户
--
第四节 水产教育
--
第五节 渔技培训
--
第六节 渔民职称
--
第七节 获奖项目
第十九章 护渔防灾
--
第一节 元明时代抗倭护渔
--
第二节 清代民国时期灭盗护渔
--
第三节 新中国剿匪护渔
--
第四节 渔业灾害
--
第五节 重大海难
第二十章 乡镇渔业
--
第一节 虾峙镇
--
第二节 东极镇
--
第三节 沈家门镇
--
第四节 六横镇
--
第五节 桃花镇
--
第六节 朱家尖镇
--
第七节 蚂蚁岛乡
--
第八节 登步乡
--
第九节 白沙乡
--
第十节 葫芦乡
--
第十一节 螺门乡
--
第十二节 塘头乡
第二十一章 渔业企业
--
第一节 渔企变迁
--
第二节 远洋企业
--
第三节 捕捞企业
--
第四节 部市企业
第二十二章 渔业民间组织
--
第一节 明清代渔业民间组织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渔业民间组织
--
第三节 新中国渔业民间组织
--
第四节 渔业民间组织实践作用
第二十三章 渔民收入与生活
--
第一节 民国和民国前渔民收入与生活
--
第二节 新中国渔民收入
--
第三节 新中国渔民生活
--
第四节 下海渔民生活变迁
--
第五节 渔民口粮
第二十四章 渔业人物
--
第一节 名人传略
--
第二节 渔业劳模
--
第三节 著名老大
--
第四节 先进人物
--
第五节 渔业干部
--
第六节 高级人才
第二十五章 渔业生产习俗
--
第一节 造船习俗
--
第二节 船具习俗
--
第三节 开洋习俗
--
第四节 谢洋习俗
--
第五节 忌讳习俗
--
第六节 行话习俗
--
第七节 海救习俗
--
第八节 借贷习俗
第二十六章 渔民生活习俗
--
第一节 文化
--
第二节 居住
--
第三节 膳食
--
第四节 服饰
--
第五节 滋补
--
第六节 婚嫁
--
第七节 丧葬
--
第八节 祭祀
--
第九节 特俗
第二十七章 渔谚 渔谣 渔歌
--
第一节 古今诗录
--
第二节 综合叙事
--
第三节 渔业生产
--
第四节 渔船航行
--
第五节 渔船渔具
--
第六节 安全气象
--
第七节 鱼类特性
--
第八节 歇后语
第二十八章 鱼趣 奇闻
--
第一节 鱼趣
--
第二节 鱼奇
--
第三节 鱼画
--
第四节 鱼戏
--
第五节 鱼肴
第二十九章 文献志存
--
第一节 五大转折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产业发展
--
第四节 60年成就
--
第五节 渔业法规
第三十章 重要实录
--
第一节 古碑匾录
--
第二节 先进集体
--
第三节 捕鱼经典
--
第四节 章制选辑
--
第五节 民意上呈
--
第六节 勇抗匪敌
--
第七节 力护权益
--
第八节 异闻轶事
普陀渔业志统计表目录索引
编后记
方志出版社对《普陀渔业志》审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