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县《卫生志》主要记述本县医药卫生机构的沿革、设置、人事、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疾病诊疗、医学科研、宣传教育等发展概况。二、本志全文十四章,三十九节,十四万余言,总括一百一十余载。断限上起一八七七年(清光绪三年),下至一九八五年。个别、中医药业、疫病流行等情,据实上溯。三、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历史事实,以作借鉴。
内容时限:
1877-1985
目录
封面
黎城县卫生志(1877--1985)
《黎城县卫生志》编纂领导组
编纂组
图片
--
中顾委委员、原卫生部崔月犁部长来黎视察留影
--
黎城县卫生志编写领导组全体合影
--
黎城县医疗卫生单位部分领导合影
--
县人民医院旧址
--
县人民医院外景
--
县医院放射室
--
县中医院外景
--
县卫生防疫站外景
--
县防疫站检验室
--
西井地区医院外景
--
县妇幼保健站门诊室
--
上遥镇中心卫生院外景
--
城关镇卫生院内景
--
平头乡山区医院外景
--
南委泉乡卫生院内景
--
黎城县医疗机构、人口、地方病分布图
题词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卫生机构建制沿革
--
第一节 各历史时期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名称,设置年月,人员编制
----
一、县级卫生行政机构
----
二、基层卫生行政机构
----
附:县卫生科历任科(局)长一览表
--
第二节 各历史时期各级卫生事业机构、名称、设置年月、人员编制
----
一、县级卫生事业机构
----
二、基层卫生事业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医疗卫生团体
----
一、卫生工作者协会
----
二、医药卫生研究会
----
三、中华医学会
----
四、全国中医学会
第二章 中医、中药
--
第一节 中医
----
一、行医方式
----
二、中医带徒弟
----
三、肩负卫生预防、医疗保健任务
----
四、统受排斥
----
五、落实中医政策
------
附:卫生部中医司中群字919号复函(摘要)
----
六、搜集民间验方
--
第二节 中药
----
一、发展概况
----
二、药材种、采、制、用
----
三、计量改革
----
四、特产
------
(一)土产药材
--------
1、党参
--------
2、连翘
--------
3、黄芩
--------
4、薏苡仁
--------
5、酸枣仁
--------
6、柴胡
------
(二)引种药材
--------
1、人参
--------
2、鹿茸
--------
3、白芍
--------
4、山芋肉
--------
5、牡丹皮
--------
6、白芷
----
五、验方选录
第三章 西医西药、中西结合
--
第一节 西医
----
一、西医的传入
----
二、西医的发展
--
第二节 西药
----
一、西药的萌芽
----
二、西药的发展
--
第三节 中西结合
----
一、西医学习中医
----
二、壮大医疗队伍
----
三、开展采风访贤活动
----
四、加强医疗科研
第四章 医疗卫生事业
--
第一节 晚清、民国时期医疗状况
----
一、私营中药铺
----
二、民间医生
--
第二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医疗状况
----
一、医药事业的萌芽
----
二、医疗机构的建立
--
第三节 建国以后医疗预防
----
一、卫生事业持续前进
----
二、巡回医疗
----
三、三级医疗网
------
1、三级医疗网的建设
------
2、三级医疗网的发展
----
四、医疗队伍
------
1、县、乡(公社)卫生技术人员
--------
附:一九七四年卫生医疗事业机构、床位、人员统计表
--------
县、乡卫生技术人员发展状况一览表
------
2、农村卫生技术人员
--------
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发展状况一览表
----
五、医疗器械
------
附:医疗器械装备情况简明表
----
六、医疗制度
第五章 清洁卫生运动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清洁卫生
--
第二节 建国前后卫生状况
----
一、爱国卫生运动的提出
----
二、反细菌战
----
三、卫生工作的成就
------
附:历年“两管、四净、五灭”统计表
----
四、经验教训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一、战前的卫生防疫
----
二、建国前后的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卫生管理
----
一、环境卫生
------
1、不同时期城乡住宅
------
2、不同时期城乡饮水
------
3、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调查
------
4、外环境检测
------
5、大气监测
----
二、城镇卫生
----
三、农村卫生
----
四、饮食卫生
------
1、解放前后人民生活
------
2、饮食业管理
------
3、食品监督检测
------
4、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
5、食物中毒
----
五、工业卫生
----
六、放射卫生
----
七、学校卫生
第六章 疾病防治
--
第一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
----
一、历史上的记载
----
二、深入试点、总结经验
----
三、加强领导、积极防治
----
四、流行情况调查
------
1、发病情况
------
2、患病与性别关系
------
3、型度结构
------
4、分度结构
----
五、土质与发病关系调查
----
六、 基本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
附:一九八三年地甲病普查统计表
--
第二节 传染病
----
一、历史上瘟病记载
----
二、斑疹伤寒、疥疮
----
三、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防治
----
四、历年传染病发生、死亡分析
------
附:历年传染病发生、死亡统计表
----
五、传染病媒介的防治
----
六、计免接种
----
七、计免观察
--
第三节 慢性病与多发病
----
一、慢性病、多发病的普查
----
二、急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
三、性病防治
----
四、结核病防治
----
五、寄生虫防治
----
六 肿瘤防治
第七章 妇幼卫生
--
第一节 晚清、民国时期妇幼卫生概况
----
一、清朝本期妇幼卫生
----
二、民国时期妇幼卫生
--
第二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妇幼卫生概况
--
第三节 建国后妇幼保健事业
----
一、妇幼卫生机构和人员
----
二、幼托事业发展状况
------
1、农忙托儿组
------
2、幼儿园
----
三、妇幼卫生人员培训提高
----
四、推广新法接生
----
五、破伤风与产褥热
----
六、妇女“五期”卫生保护
------
1、女干部、职工“五期”保护
------
2、农村妇女“五期”保护
----
七、妇女“两病”普查普治
------
1、妇女“两病”的形成
------
2、妇女“两病”的防治
----
八、儿童多发病与“两病”防治
------
1、儿童多发病防治
------
2、儿童“两病”防治
第八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计划生育领导机构
----
一、机构的建立
----
二、机构的健全
--
第三节 计生工作开始与开展
----
一、开始
----
二、开展
第九章 县、乡医疗卫生组织
--
第一节 医院
----
一、黎城县人民医院
------
附:县医院历任书记、院长一览表
----
二、黎城县中医院
----
三、西井地区医院
----
四、东阳关地区医院
--
第二节 防保站
----
一、黎城县卫生防疫站
----
二、黎城县妇幼保健站
--
第三节 镇卫生院
----
一、城关镇卫生院
----
二、上遥镇卫生院
----
三、东崖底镇卫生院
--
第四节 乡卫生院
----
一、南委泉乡卫生院
----
二、程家山乡卫生院
----
三、平头乡卫生院
----
四、西仵乡卫生院
----
五、李庄乡卫生院
----
六、洪井乡卫生院
----
七、停河铺乡卫生院
----
八、龙王庙乡卫生院
----
九、柏峪乡卫生院
----
十、岩井乡卫生院
----
十一、源庄乡卫生院
----
十二、柏官庄乡卫生院
--
第五节 厂矿卫生所
第十章 医学教育、科研论著、卫生宣传
--
第一节 医学教育
----
一、县办卫校
----
二、培训农村卫生员、赤脚医生
--
第二节 科研论著
--
第三节 卫生宣传
----
一、宣传机构
----
二、形式与内容
第十一章 药政管理
--
第一节 晚清、民国时期药政概况
--
第二节 战后药政管理
--
第三节 建国后药政工作
----
一、机构建立
----
二、药学培训
----
三、市场管理
----
四、药价管理
----
五、毒麻药品管理
----
六、开业医生
第十二章 财务管理与公费医疗
--
第一节 财务管理
----
一、概述
----
二、卫生事业投资
----
三、 医药卫生基建
--
第二节 公费医疗
----
一、概述
----
二、公费医疗范围与实行
----
三、公费医疗的改进
----
四、公费医疗经费支出
第十三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名医传略
----
一、刘丕
----
二、张席珍
----
三、高明发
----
四、白师容
----
五、王书堂
----
六、杨廷选
----
七、谢好礼
----
八、常俊禄
----
九、赵启瑞
----
十、申发绪
----
十一、张晋玉
----
十二、姜业文
----
十三、王宗禹
----
十四、孔继珍
----
附:名医一览表
--
第二节 建国后县以上历届卫生模范、先进工作者会议
----
附:建国前后县以上人民代表及政协委员花名表
第十四章 医疗事故
附录
--
一、北京市结核病学术研究专家王忠仁在结核病肺部肿瘤防治工作上的卓越贡献
--
二、县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詹文选“子宫残角妊娠”临床治验及其它
--
三、西井地区医院外科医师张随邦采用“硬膜外麻醉术”的临床点滴
--
四、县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孙宗章 对“食道癌的早期造影诊断
--
五、县医院检验技师韩秀杰在检验工作上的成就
--
六、侨居鞍山市的名医李赃仁
编后
版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