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民政志(1911-1991)

重庆市璧山县民政志(1911-1991)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力求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内容时限: 1911-1991

目录

封面
图片
-- 璧山县民政局全体同志合影
-- 璧山县民政局领导
-- 中共璧山县委书记刘楚雄,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58万人民向英雄的56029部队赠送锦
-- 壁山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和工作人员合影
-- 壁山人民载歌载舞、用传统的民族文化——彩船亲切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56029部队。
-- 1987年底,璧山人民热烈欢送英雄的驻璧部队开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 璧山县社会福利院于1986年4月22日举行了开院典礼。图为福利院一角。
-- 壁山县丁家镇敬老院、丁家镇社会福利中心一角。
-- 璧山县城北乡敬老院全景.
-- 1987年,壁山县先后四次发生旱灾,洪灾和风雹灾等自然灾害。全县38个乡、镇普遍受灾,损失严重。因灾
-- 璧山县积极发展福利企业。图为新落成的璧山文风印制厂
-- 1955年10月峻工的璧山县烈士陵园,座落在璧城镇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凤凰山上。图为革命烈士纪念碑。
-- 壁山县积极进行殡葬改革,推行火化。一九七八年十月建成殡仪馆,开展对外服务。图为殡仪馆一角。
-- 初具规模的璧山公墓一角。
题词
《璧山县民政志》编纂人员名录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民政机构
-- 第一节 县级机构
---- 一、行政机构(附:局、股长名单)
---- 二、中共组织(附:党组成员、支委名单)
-- 第二节 区、乡(镇)机构
-- 第三节 干部培训
第二章 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
-- 第一节 行政区划
-- 第二节 地名管理
第三章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一节 乡(镇)公所
--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委员会)
-- 第三节 公社管理委员会
-- 第四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五节 群众自治性组织
第四章 革命烈士褒扬
-- 第一节 革命烈士传略
---- 黄蜀澄
---- 白深富
---- 张铭新
---- 周成铭
---- 陈馨德
---- 李济川
---- 陈安明
---- 周尚孝
-- 第二节 缅怀革命烈士
-- 第三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第五章 革命将领、老红军和先进人物
-- 第一节 著名革命将领谢唯进
-- 第二节 老红军传略
---- 罗明
---- 安治华
-- 第三节 英雄模范人物
---- 黄家富
---- 余永华
---- 黄川仁
第六章 优抚
-- 第一节 牺牲病故抚恤
-- 第二节 残废抚恤
---- 一、评残换证
---- 二、残废抚恤金
-- 第三节 优待补助
---- 一、群众优待
---- 二、国家补助
-- 第四节 拥军优属
---- 一、慰问
---- 二、支前
-- 第五节 优抚对象普查
第七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
--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职工
-- 第三节 地方退休职工
第八章 救灾和救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一、城镇贫民救济
---- 二、农村贫困户救济
---- 三、收容遣送
---- 四、宽释人员
---- 五、精简退职职工
-- 第三节 城镇居民下乡回收
-- 第四节 农村公共食堂
第九章 扶贫扶优
-- 第一节 扶贫“三五规划”
-- 第二节 扶贫与扶优相结合
-- 第三节 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
第十章 福利事业和福利生产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璧山地方慈善会
-- 第二节 解放后璧山县农村敬老院的兴起
-- 第三节 福利学校(孤儿院)
-- 第四节 社会福利院
-- 第五节 社会福利生产
第十一章 婚姻登记和殡葬改革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第十二章 禁烟和户政
-- 第一节 禁烟
-- 第二节 户政
第十三章 征用土地和社团登记
-- 第一节 征用土地
-- 第二节 社团登记
第十四章 璧山县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 县残联的筹建工作
-- 第二节 县残联第一次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残联第一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
-- 第四节 基层残联组建
-- 第五节 残疾人康复和就业
---- 一、康复
---- 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