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观宗讲寺志(1912-1949)

天台宗观宗讲寺志(1912-1949)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年限,除《沿革》远溯宋代,个别人物传及其照片,涉及清代和当代外,皆起自1912年(民国元年)观宗讲寺筹备创立时起,讫1949年止。 二、鉴于过去寺志无引证出处之病,讹传者或因而误入,本志辑录大量原始资料以为佐证,俾成信史。所载资料相互间如有矛盾,除个别外,一般照录,不予考证。

内容时限: 1912-1949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目录

封面
天台宗观宗讲寺志
题词
图片
-- 谛闲法师
-- 禅定法师
-- 根慧法师
-- 宝静法师
-- 逸山法师
-- 倓虚法师
-- 静权法师
-- 乐果法师
-- 仁山法师
-- 茂峰法师
-- 常惺法师
-- 显荫法像(摄于日本高野山,后立者为显荫法师)
-- 斌宗法师
-- 竺摩法师
-- 演培法师
-- 寺宗观
天台宗复兴的几位中心人物——《天台宗观宗讲寺志》序
自序
凡例
目录
第一章 寺院释名
第二章 寺院位置
第三章 寺院沿革
第四章 寺院建筑
-- 第一节 寺院布局
-- 第二节 建筑文存
第五章 宗派法统
-- 第一节 宗旨法系
---- 一、宗旨:“教宗天台,行归净土”
---- 二、法系
-- 第二节 教义——教观总持
---- 一、教理门
---- 二、观行门
第六章 寺僧和学僧
-- 谛闲大师(1853-1932)
-- 禅定法师(1874-?)
-- 志恒法师(生卒年不详)
-- 根慧法师(1881-1951)
-- 宝静法师(1899-1941)
-- 逸山法师(1907-?)
-- 静修法师(生卒年不详)
-- 净定法师(1869 - 1933)
-- 倓虚法师(1875-1963)
-- 静权法师(1881-1960)
-- 乐果法师(1884-1979)
-- 仁山法师(1887-1951)
-- 显慈法师(1888-1955)
-- 茂峰法师(1890-?)
-- 妙真法师(1895-1967)
-- 常惺法师(1896-1935)
-- 正安法师(?一1934)
-- 芝峰法师(1901-?)
-- 澹云法师(1901-1975)
-- 显荫法师(1902-1925)
-- 斌宗法师(1911-1958)
-- 竺摩法师(1913-2002)
-- 演培法师(1917-1996)
第七章 寓僧及居士
-- 式海法师(1870-1932)
-- 却非法师(?一1984)
-- 太虚法师(1889-1947)
-- 显奇法师(1859-1932)
-- 守参法师(?一1932)
-- 虚云法师(1840-1959)
-- 兴慈法师(1881-1950)
-- 徐蔚如居士(1878-1937)
-- 高鹤年居士(1872-1962)
-- 范古农居士(1881-1951)
-- 黄涵之居士(1875-1961)
-- 方子藩居士(1908-1968)
-- 张汝钊居士(1900-1979)
-- 高智安居士
第八章 寺院机构及制度
-- 第一节 寺僧传统机构及制度
---- 一、惺寂堂(禅堂)规约
---- 二、念佛堂规约
---- 三、客堂之整规
---- 四、云水堂规则
---- 五、常住之共住规约
-- 第二节 观宗弘法研究学社
---- 一、学社历史
---- 二、学社组织
---- 三、学社制度
-- 第三节 观宗学戒堂
---- 一、学戒堂简史
---- 二、学戒堂组织
---- 三、学戒堂制度
-- 第四节 观宗义务学校
---- 一、学校简史
---- 二、学校组织
---- 三、学校程章
-- 第五节 观宗通俗念佛莲社及其章程
-- 第六节 观宗梵音传习所及其简章
-- 第七节 观宗消防处及观宗僧众训练队
-- 第八节 塔院
第九章 弘法与实践
-- 第一节 讲经说法
---- 一、讲经
---- 二、说法
-- 第二节 著作
---- 一、著作名称
---- 二、著作序跋
-- 第三节 刊物
---- 一、刊物简介
---- 二、刊物文存
---- 三、刊物祝辞、题字
-- 第四节 实践
---- 一、修习止观
---- 二、静七和佛七
---- 三、忏法
第十章 法语论丛
-- 第一节 法语
-- 第二节 法论
-- 第三节 时论
第十一章 文苑
-- 第一节 文丛
-- 第二节 诗偈
-- 第三节 联语
-- 第四节 像赞
第十二章 追思文选
-- 第一节 诔辞
-- 第二节 挽联
-- 第三节 挽诗
-- 第四节 祭文
-- 第五节 纪念文
第十三章 寺院影响
-- 第一节 在大陆的影响
---- 一、宝静法师及其弟子在南方弘传天台宗
---- 二、倓俊虚法师及其弟子在北方弘传天台宗
---- 三、谛闲大师其弟子在各地弘传天台宗
---- 四、对其他佛教宗派的影响
-- 第二节 在港澳台的影响
---- 一、在香港、澳门佛教界的影响
---- 二、在台湾佛教界的影响
-- 第三节 在国际的影响
---- 一、与东南亚各国佛教界的交往
---- 二、与日本佛教界的交往
---- 三、与美国佛教界的交往
第十四章 寺院经济
第十五章 大事记
参考书目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