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成都七中校志》,虽仅是追录、再现一校历史演变之“资料性著作”,但仍坚持按迄今中国史志学界对“地方志”的共识与要求去尽力而为,不求在体裁及编纂方式上随意“创新”。二、本志所述内容的时间跨度为公元1905至2005年(截止时间为2005年1月底)。将“这一个”学校的实际,放到中国现代史大背景中进行审视、剖析后,把这100年划分为三段,相应地也将志稿分为三“篇”来编撰:第一篇,自清光绪31年起,中经中华民国38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之第三个月,
内容时限:
1905-2005
目录
封面
成都七中校志
题词
--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题词
--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柯召题词
--
李荫远院士题词
--
文学家、诗人流沙河题词
图片
--
1928年下期,学生军事操。
--
成县中(青龙街)学生宿舍。
--
1927年12月,成县中初十七班同学毕业合影。
--
成县中教育工会成立大会全体会员合影。
--
孙德操(1892-1985)成县中第一班学生。树德中学和树德小学创始人。
--
吴照华( 1892-1987)原成都市著名教育家,成县中第一班学生。历任成都县立中学、四川省立女子中
--
田家英(原名曾正昌)曾在成县中初中40班学习,1937年赴延安参加革命。
--
黄怀清(羊路由)原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成县中初中38班学生,1937年随同田家英、刘济元等参加革
--
1950年高27班,女高12班欢送5位参军同学留影。
--
1951年刘文范校长和部分师生欢送参军同学合影。
--
1951年7月部分老师和同学组成的东方红剧团。(前排右4为刘文范校长)
--
1984年成都七中第一届教代会全体代表合影。
--
1953年修建的第二教学楼。(1996年拆除)
--
1953年修建、1978年修复的办公大楼全景。(2000年拍摄)
--
1979年修建的教职工宿舍第一幢72户。
--
1991年建成的曦园。
--
1986年由校友筹款建成的80周年校庆纪念碑。
--
1990年修建的学校大门。(林荫中路1号)
--
1997年建成的教职员宿舍第三幢42户。
--
办公楼前的七里香架。
--
1990年修建的教学大楼。
--
1994年建成的学生食堂。
--
1994年建成的体育馆。
--
2000年建成的运动场。
--
1997年建成的逸夫图书楼。
--
2002年建成的科技楼。
--
2004年建成的艺术楼。
--
1985年校庆80周年会场。
--
1995年4月12日校庆90周年会场。
--
1950年-1952年成县中校址平面草图(墨池旧址)
--
成都七中鸟瞰图
--
1994年9月李岚清副总理为学校题字。
--
2000年9月四川省省长张中伟看望谢晋超老师。
--
四川省省长张中伟看望龚廉光老师。
--
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现市政协主席)黄忠莹视察学校。
--
1.李荫远院士。
--
2.陈家铺院士。
--
3.蒲富恪院士。
--
4.唐明述院士。
--
5.叶尚福院士。
--
6.沙国河院士。
--
7.彭堃墀院士。
--
1992年7月章 寅在莫斯科获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赛金牌。
--
1996年8月王小川在匈牙利参加第8届国际中学生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赛中获金牌。
--
2002年7月傅宏宇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参加第13届中学生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
--
2001年7月童一在比利时参加第12届中学生国际生物奥林匹克赛中获得金牌。
--
杨露涵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2004年第15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赛获得金牌。
--
高1958级校友王昂生1998年10月14日荣获世界减灾最高奖一联合国灾害防御奖。图为联合国德梅罗副
--
校领导接见加拿大“生命之树”代表团和校排球队合影。
--
1988年7月谢晋超老师赴韩国考察交流。
--
日本甲府市中学生代表团访问我校。
--
2004年5月王志坚校长访问美国塔尔萨市。
--
2004年语文教师王正可赴香港参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
1995年七中旅美校友会赠牌。
--
2002年文宗老师赴台湾参加两岸中等学校教育交流活动。
--
1996年与南江中学“手拉手”签字仪式。
--
2004年4月《成都七中校志》编撰工作室全体人员合影。
--
2004年12月《成都七中校志》编撰工作领导小组及编撰工作室成员合影。
--
扬雄洗墨池老照片(拍于1933年校友曹经提供)
--
墨池图书馆
--
成都县立中学校校门
--
1.成县中第三任校长 余苍逸 1918-1919年
--
2.成县中第四任校长 龚向农(字道耕)1919-1924年
--
3.成县中第五任校长 裴亮中 1924-1925年
--
4.成县中第六任校长 周澧(字子高) 1925-1928年
--
5.成县中第七任校长 吴炜(字照华) 1928-1935年
--
6.成县中第八任校长 孙少芝 1935-1940年
--
7.成县中第九任校长 张佐时(字绍尹) 1940-1945年
--
8.成县中第十任校长 周开培 1945-1950年
--
9.成县女中 校长 陈毓奇 1941-1944年
--
10.成县女中 校长 孙琪华 1944-1950年
--
1.龚仲舆校长 1950-1952年
--
2.刘文范校长 1952-1954年
--
3.解子光校长 1954-1968年 1978-1979年
--
4.革委会主任邱永芳 1968-1978年
--
5.革委会第一主任韩开域 1970-1975年
--
6.叶乃需校长 1979-1984年
--
7.杨礼校长 1984-1991年
--
8.戴高龄校长 1991-1998年
--
9.王志坚校长 1998至今
--
校级干部(1994)
--
行政会成员(1995)
--
2005年行政干部合影
--
成都七中校址变迁沿革示意图(含关联学校)
墨池赋
《成都七中校志》编撰工作领导小组
《成都七中校志》编撰工作室
序
编纂说明
目录
概述
成都七中沿革及校址迁徙表(含关联学校)
第一篇 从墨池书院到成都县立中学(1905年——1949年)
--
引言
--
第一章 办学宗旨
--
第二章 领导与管理
----
第一节 “堂长”、“校长”的任命与聘请
----
第二节 校长聘任教职员
----
第三节 管理体制
--
第三章 教职员工
----
第一节 聘任制下的教师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第三节 教职员工与学校关系及经济待遇
--
第四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课程设置及课时和学分
----
第二节 教材
----
第三节 教材教法(摘自周开培校长回忆)
----
第四节 成绩考察
----
第五节 学籍管理
--
第五章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内容
----
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实施例略
----
第三节 公民品德教育、军训及童子军教育
----
第四节 校徽 校服 校歌
--
第六章 体育卫生及艺术教育工作
----
第一节 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
第二节 卫生工作
----
第三节 艺术教育工作
--
第七章 学生
----
第一节 招生
----
第二节 基本规章制度和基本要求及褒奖情况
----
第三节 课外活动
----
第四节 毕业班工作
----
第五节 社会工作
----
第六节 爱国活动
--
第八章 经费 校舍 设备
----
第二节 校园
----
第三节 成县中三次火灾纪实
第二篇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都七中(1950年——1979年)
--
引言
--
第一章 “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
--
第二章 领导与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及学校领导班子组织结构
----
第三节 学校工作计划与检查总结
--
第三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观念的曲折、反复历程
----
第二节 学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教材
----
第三节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第四节 学籍管理与教学活动管理
--
第四章 教职工
----
第二节 政治地位与经济待遇
----
第三节 “教研组”与“班主任联席会”
----
第四节 教育理论、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交流、探讨
----
第五节 教师队伍建设与青年教师的培养
----
第六节 教职工的工会组织与团支部
--
第五章 学生工作
----
第一节 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二节 管理与规章制度
----
第三节 学生党、团组织及学生会
----
第四节 课堂外的各种教育活动
----
第五节 侨生工作
--
第六章 体育、卫生工作
----
第一节 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
第二节 卫生保健工作
--
第七章 劳动教育
----
第一节 劳动观点教育与生产劳动技术教育
----
第二节 “大办工厂、农场”
----
第三节 “学工、学农、学军”及“拨乱反正”后的探索
--
第八章 总务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费及财务管理
----
第三节 校舍、校园和财产管理
----
第四节 生活福利
--
第九章 成都青少年业余滑翔学校
第三篇 “改革开放”时期的成都七中(1980年——2004年)
--
引言
--
第一章 办学宗旨
----
第一节 办学目标
----
第二节 办学模式
----
第三节 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
--
第二章 领导与学校管理
----
第一节 校长负责制
----
第二节 组织机构与管理
----
第三节 中共七中基层党组织
----
第四节 成都七中群团组织
----
第五节 教代会
--
第三章 教职工
----
第一节 教师任用与管理
----
第二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生活待遇
----
第三节 教职工队伍建设
--
第四章 学生
----
第一节 招生、生源与编班
----
第二节 学生管理制度
----
第三节 学生组织
--
第五章 教学与教务工作
----
第一节 新教材的引进与试用
----
第二节 课程结构的改革和其他改革措施
----
第三节 实验班
----
第四节 教学管理及其他
----
第五节 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的应用
----
第六节 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
第六章 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
第一节 各级教育研究组织及制度措施
----
第二节 教学理论的学习及教改科研课题
----
第三节 教育讨论会及论文
--
第七章 德育工作
----
第一节 育人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德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
第三节 德育的实施
----
第四节 德育的评估
----
第五节 德育的研究
--
第八章 体育、艺术与卫生工作
----
第一节 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
第二节 艺术课与艺术活动
----
第三节 健康教育与卫生工作
--
第九章 总务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费
----
第三节 校舍基本建设
----
第四节 校产、设备
----
第五节 生活服务 食堂管理
----
第六节 勤工俭学和校办厂
--
第十章 对外交流
--
第十一章 校园文化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
第三节 校内各种媒体的建立
----
第四节 管乐团及各类常规艺术活动
----
第五节 学校文萃
--
第十二章 关联学校
----
第一节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
第二节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
----
第三节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
第四节 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WWW.EASTEDU.COM)
----
第五节 成都七中国际部
大事记略
成都七中教职工名录
成都七中学生历年获奖统计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