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方言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吴江位于长三角腹地,自古河湖密布,集镇林立,形成了众多的方言,可谓“十里不同乡,三里不同音”。作为一名异地任职的政府官员,我深切地感到,到一个地方不熟悉方言,就很难真正融入这地方。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目录
封面
吴江市方言志
《吴江市方言志》编纂委员会
序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吴江市简况
--
第二节 吴江方言及其内部差别
第二章 吴江方言的特点
--
第一节 总特点
----
一、与北京话不同的特点
----
二、与吴语共有的特点
----
三、与太湖片共有的特点
----
四、与上海话、常州话都不同的特点
----
五、与常州话不同,与上海话相同的特点
----
六、与上海话不同,与常州话相同的特点
----
七、与苏州话不同的,吴江独有的特点
----
八、与浙江嘉兴等地比较
--
第二节 各镇的特点
----
一、芦墟
----
二、盛泽
----
三、震泽
----
四、桃源
----
五、七都
----
六、菀坪
------
(一)“河南话”
------
(二)苏北话
第三章 语音分析
--
第一节 语音系统
----
一、松陵
----
二、同里
----
三、平望
----
四、黎里
----
五、芦墟
----
六、盛泽
----
七、震泽
----
八、桃源
----
九、七都
----
十、菀坪
------
(一)“河南话”
------
(二)苏北话
--
第二节 音系内部比较
----
一、声母
----
二、韵母
----
三、声调
--
第三节 声韵调配合关系
----
一、声韵配合表
----
二、声韵调配合表
--
第四节 连读变调
----
一、松陵
----
二、同里
----
三、平望
----
四、黎里
----
五、芦墟
----
六、盛泽
----
七、震泽
----
八、桃源
----
九、七都
----
十、综述
--
第五节 文白异读
----
一、文白异读
----
二、读音特殊的字
----
三、本地地名的特殊读法
第四章 同音字表
第五章 语音比较
--
第一节 与北京音比较
----
一、声母比较
----
二、韵母比较
----
三、声调比较
--
第二节 与中古音比较
----
一、声母比较
----
二、韵母比较
----
三、声调比较
第六章 词语
--
凡例
--
一、天文地理
----
(1)日、月、星
----
(2)风、云、雷、雨
----
(3)冰、雪、霜、露
----
(4)气候
----
(5)山、田地
----
(6)河、水
----
(7)石沙、土块、矿物
----
(8)城乡处所
--
二、时间方位
----
(1)季节
----
(2)节日
----
(3)年
----
(4)月
----
(5)日、时
----
(6)其他时间概念
----
(7)位置
--
三、农业
----
(1)农事
----
(2)农具
--
四、植物
----
(1)农作物
----
(2)豆类、菜蔬
----
(3)树木
----
(4)瓜果
----
(5)花草、菌类
--
五、动物
----
(1)牲畜
----
(2)鸟、兽
----
(3)虫类
----
(4)鱼虾类
--
六、房屋 器具
----
(1)房子
----
(2)房屋结构
----
(3)其他设施
----
(4)-般家具
----
(5)卧室用具
----
(6)炊事用具
----
(7)工匠用具
----
(8)其他生活用品
--
七、称谓
----
(1)一般称谓
----
(2)职业称谓
----
(3)长辈
----
(4)平辈
----
(5)晚辈
----
(6)其他
--
八、身体
----
(1)五官
----
(2)手、脚、胸、背
----
(3)其他
--
九、疾病医疗
----
(1)-般用语
----
(2)内科
----
(3)外科
----
(4)残疾等
--
十、穿戴
----
(1)穿戴行为
----
(2)服装
----
(3)鞋帽
----
(4)装饰品
----
(5)其他穿戴用品
--
十一、饮食
----
(1)伙食
----
(2)米食
----
(3)面食
----
(4)肉、蛋
----
(5)菜
----
(6)油盐作料
----
(7)烟、茶、酒
--
十二、日常生活
----
(1)家居生活
----
(2)出行
----
(3)交际
----
(4)法律事务
--
十三、婚丧习俗
----
(1)婚姻、生育
----
(2)寿辰、丧葬
----
(3)迷信
--
十四、商业 交通
----
(1)经商行业
----
(2)经营、交易
----
(3)账目、度量衡
----
(4)交通
--
十五、文教 体育 娱乐
----
(1)学校
----
(2)教室、文具
----
(3)读书识字
----
(4)写字
----
(5)游戏、玩具
----
(6)体育
----
(7)武术、舞蹈
----
(8)戏剧
--
十六、动作
----
(1)一般动作
----
(2)心理活动
----
(3)语言动作
--
十七、性状
--
十八、数目
--
十九、量词
--
二十、代词 副词 介词等
----
(1)代词
----
(2)副词
----
(3)介词
----
(4)其他
第七章 各镇词语
--
第一节 同里
----
一、天文 地理
------
(1)天文
------
(2)地理
----
二、时间 方位
----
三、农业
----
四、植物
----
五、动物
----
六、房屋 器具
------
(1)房屋
------
(2)器具
----
七、称谓
------
(1)一般称谓
------
(2)亲属称谓
----
八、身体
----
九、疾病 医疗
----
十、穿戴
----
十一、饮食
----
十二、日常生活
----
十三、婚丧习俗
----
十四、商业 交通
----
十五、文教 体育 娱乐
----
十六、动作
------
(1)具体动作
------
(2)抽象活动
------
(3)语言动作
----
十七、性状
----
十八、代词 副词 介词等
--
第二节 芦墟
----
一、天文 地理
------
(1)天文
------
(2)地理
----
二、时间 方位
------
(1)时间
------
(2)方位
----
三、农业
----
四、植物
----
五、动物
----
六、房屋 器具
------
(1)房屋
------
(2)器具
----
七、称谓
------
(1)一般称谓
------
(2)亲属称谓
----
八、身体
----
九、疾病 医疗
----
十、穿戴
----
十一、饮食
----
十二、日常生活
------
(1)日常生活
------
(2)交际
------
(3)法律事务
----
十三、婚丧习俗
----
十四、商业 交通
----
十五、文教 体育 娱乐
----
十六、动作
----
十七、性状
----
十八、量词
----
十九、代词 副词 介词等
--
第三节 盛泽
----
一、天文 地理
----
二、时间 方位
----
三、农业
----
四、植物
----
五、动物
----
六、房屋 器具
----
七、称谓
----
八、身体
----
九、疾病 医疗
----
十、穿戴
----
十一、饮食
----
十二、日常生活
----
十三、婚丧习俗
----
十四、商业 交通
----
十五、文教 体育 娱乐
----
十六、动作
----
十七、性状
----
十八、量词
----
十九、代词 副词 介词等
--
第四节 震泽
----
一、天文 地理
------
(1)天文
------
(2)地理
----
二、时间 方位
------
(1)时间
------
(2)方位
----
三、农业
----
四、植物
----
五、动物
----
六、房屋 器具
------
(1)房屋
------
(2)器具
----
七、称谓
------
(1)一般称谓
------
(2)亲属称谓
----
八、身体
----
九、疾病 医疗
----
十、穿戴
----
十一、饮食
----
十二、日常生活
------
(1)日常生活
------
(2)交际
------
(3)法律事务
----
十三、婚丧习俗
----
十四、商业 交通
----
十五、文教 体育 娱乐
------
(1)文教
------
(2)体育、娱乐
----
十六、动作
----
十七、性状
----
十八、数目
----
十九、量词
----
二十、代词 副词 介词等
------
(1)代词
------
(2)副词
------
(3)介词
------
(4)其他
--
第五节 桃源
----
一、天文 地理
------
(1)天文
------
(2)地理
----
二、时间 方位
------
(1)时间
------
(2)方位
----
三、农业
----
四、植物
----
五、动物
----
六、房屋 器具
------
(1)房屋
------
(2)器具
----
七、称谓
------
(1)一般称谓
------
(2)亲属称谓
----
八、身体
----
九、疾病 医疗
----
十、穿戴
----
十一、饮食
----
十二、日常生活
------
(1)日常生活
------
(2)交际
------
(3)法律事务
----
十三、婚丧习俗
----
十四、商业 交通
----
十五、文教 体育 娱乐
------
(1)文教
------
(2)体育、娱乐
----
十六、动作
------
(1)一般动作
------
(2)心理活动
------
(3)语言动作
----
十七、性状
----
十八、数目
----
十九、量词
----
二十、代词 副词 介词等
------
(1)代词
------
(2)副词
------
(3)介词
------
(4)其他
--
第六节 七都
----
一、天文 地理
------
(1)天文
------
(2)地理
----
二、时间 方位
------
(1)时间
------
(2)方位
----
三、农业
----
四、植物
----
五、动物
----
六、房屋 器具
------
(1)房屋
------
(2)器具
----
七、称谓
------
(1)一般称谓
------
(2)亲属称谓
----
八、身体
----
九、疾病 医疗
----
十、穿戴
----
十一、饮食
----
十二、日常生活
----
十三、婚丧习俗
----
十四、商业 交通
----
十五、文教 体育 娱乐
----
十六、动作
----
十七、性状
----
十八、量词
----
十九、代词 副词 介词等
------
(1)代词
------
(2)副词
------
(3)介词
------
(4)其他
第八章 语法
--
第一节 代词
--
第二节 词尾
--
第三节 动词重叠
--
第四节 半虚化的补语“好”和“脱”
--
第五节 表示正在进行和状态持续的说法
--
第六节 句末助词“葛”
--
第七节 相当于“了”的说法
--
第八节 是非问句
第九章 吴江人如何学习普通话
--
第一节 吴江方言拼音方案
--
第二节 语音辨正
--
第三节 词语语法辨正
附录:吴江方言声调再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