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农业志(1986-2005)

乐至县农业志(1986-200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为续编《乐至县农业志》。因水利、林业、畜牧食品、气象、农机、蚕桑等部门均有专志,故本志偏重于农业(种植业)的记述。记述上限时间为1986年,下限为2005年。 二、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关于农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客观、准确、真实记载乐至县20年来农业的发展历程,突出地方与行业特色。

内容时限: 1986-2005

目录

乐至县农业志
《乐至县农业志》编审机构及人员名单

凡例
图片
-- 1999年3月24日省政府副省长敬正书与市、县领导视察高寺镇199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 1999年9月22日省农业厅厅长文正经在乐至作农业结构调整专题报告
-- 2003年7月22日省农业厅厅长腾彩元在乐至召开的四川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上作报
--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视察农业
-- 杂交水稻
-- 杂交玉米
-- 食荚大菜豌
-- 绵阳26号
-- 二金条新一号
-- 秦油2号
-- 桔橙7号
-- 水稻
-- 油菜模式
-- 麦、玉、苕模式
-- 麦、花、玉、苕、菜(饲)模式
-- 麦、椒、玉、苕、菜(饲)模式
-- 地膜花生
-- 地膜棉花
-- 地膜玉米
-- 地膜蔬菜
-- 水稻旱育秧
-- 东山镇1998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 东山镇1999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 孔雀乡2000年以工补农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农业项目
-- 回澜镇2000年以工代赈农业生态建设综合治理项目
-- 孔雀乡2005年四川省优质水稻标准良田建设项目
-- 2003年5月组建“乐至农技”农资连锁总部
-- “乐至农技”农资连锁回澜门市
-- 2003年7月22-23日全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乐至召开
-- 2004年2月10-11日 “J1CA加强中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成果推广研讨会”在乐至召开
-- 2003年9月6日 “泰国农业部农药考察座谈会”在乐至召开
-- 2003年10月22日 “J1CA加强中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座谈会”的代表到东山镇区域农技站考察
-- 乐至县农业执法大队于2000年10月23日正式成立图为成立大会现场
-- 农业执法大队在街头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广大农民识别真假农资方式方法
-- 农业执法大队对农资市场进行检查
-- 农业执法大队队员在田间进行品种纯度鉴定
-- 荣誉附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农业环境
-- 第一章 自然条件
---- 第一节 位置与耕地
---- 第二节 地质地貌与水文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二章 社会条件
---- 第一节 行政区划、农业人口和劳动力
---- 第二节 农业区划
---- 第三节 水利工程
---- 第四节 农业机具
---- 第五节 养殖业
第二篇 组织机构
-- 第一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职能职责
-- 第二章 事业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职能职责
-- 第三章 人员编制
---- 第一节 编制结构
---- 第二节 人员结构
---- 第三节 文化结构
---- 第四节 职称结构
-- 第四章 党务群团
----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
---- 第二节 党务工作
---- 第三节 民主党派
---- 第四节 群团组织
---- 第五节 参政议政
第三篇 农作物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
-- 第一章 农作物种植
---- 第一节 农作物布局
---- 第二节 面积与产量
-- 第二章 农业结构调整
---- 第一节 结构调整背景
---- 第二节 结构调整目标
---- 第三节 结构调整成效
--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现状
----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类型
-- 第四章 农业标准化生产
---- 第一节 标准化基地建设
---- 第二节 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第四篇 农业技术推广
-- 第一章 耕制改革
---- 第一节 水田改制
---- 第二节 旱地改制
-- 第二章 良种推广
---- 第一节 种子开发
---- 第二节 种子生产
---- 第三节 种子加工
---- 第四节 种子经营
---- 第五节 种子检验
---- 第六节 良种推广
-- 第三章 土壤改良与培肥
---- 第一节 改良土壤
---- 第二节 培肥地力
-- 第四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植物检疫
---- 第二节 病虫预测预报
---- 第三节 病虫防治
-- 第五章 技术革新
---- 第一节 覆盖栽培
---- 第二节 水稻育秧
---- 第三节 水稻施用多效唑
---- 第四节 水稻半旱式栽培
---- 第五节 稻田新三熟
---- 第六节 两季玉米
---- 第七节 棉花规范化栽培
---- 第八节 脐橙激素保果
---- 第九节 大棚蔬菜
---- 第十节 “二杂种子”制种技术
第五篇 农业管理
-- 第一章 农村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 第二节 农民负担与税费改革
---- 第三节 财务管理与农民收入
---- 第四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二章 农业执法
---- 第一节 种子管理
---- 第二节 农药管理
---- 第三节 肥料管理
-- 第三章 农村能源建设
---- 第一节 沼气建设
---- 第二节 改灶节 柴
-- 第四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农业经费
---- 第二节 公共财物
---- 第三节 农业项目
---- 第四节 农业区划
第六篇 农业科技与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农技服务体系
---- 第二节 农经服务体系
---- 第三节 科技项目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五节 科技论文
-- 第二章 农业教育与国际农业技术交流
---- 第一节 学校教育
---- 第二节 短期培训
---- 第三节 国际农业技术交流
--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创建成果
---- 第二节 机制创新
---- 第三节 人物简介
------ 邓运强
------ 朱显礼
------ 杨玉和
------ 李兴佐
------ 张帮钜
------ 唐(孟力)
------ 蒋吉祥
------ 魏芸荪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