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河北省航道运输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88年09月
目录
封面
河北省航运史
图片
--
“东光”号远洋货轮在香港锚泊
--
“新乐”号远洋货轮在秦皇岛港装货作业
--
“安国”号远洋货轮控制室一角
--
“丰宁”号远洋货轮驾驶宣
--
“冀海10”号货轮驶入上海港
--
“冀海拖14”号拖驳船队在渤海湾航行
--
“冀海9”号货轮装煤作业
--
新建的黄骅港码头
--
黄骅港装煤机械
--
大清河口港专用装盐码头
--
内河客运班轮驶离码头
--
内河货运对槽船
--
航行中的内河拖驳运输船队
--
1.河北省天津船厂建造的豪华仿生游览船
--
2.河北省塘沽船厂建造的水泵船准备下水
--
3.海运船员坚持船舶维修
--
上:海运公司微机室
--
中:海运公司无线电指挥电台工作室
--
下:河北“航校”对海员进行技术培训
--
1.盛世修史,鳊写人员讨论航运史稿
--
2.医务人员定期为海员检查身体
--
3.河北省航运职工宿舍楼一隅
内容提要
中国航海史研究会
《河北省航运史》编写人员
总序
出版说明
前言
目录
绪论
--
一 河北的地理概貌与建制沿革
--
二 河流的广泛分布
--
三 河北水运交通的发展演变
第一章 河北水路运输的早期开发(公元581年以前)
--
第一节 古代早期的舟船和水上贡道
----
一 最早的舟船
----
二 通往夏都的水上贡道
--
第二节 古代早期的航海与运河的出现
----
一 河北海域日益增多的航海活动
----
二 河北地区最早的运河
--
第三节 河北水运交通网的形成
----
一 曹操在统一北方征战中开挖的运河
----
二 邺城兴衰与内河漕运
第二章 南北大运河开通后的河北水上运输(公元581~1234年)
--
第一节 隋代大运河通航对河北水运的促进
----
一 通往北方军事重地涿郡的永济渠
----
二 大批军需物资沿永济渠浮船北运
--
第二节 唐代河北水运的持续发展
----
一 永济渠的通航能力进一步增强
----
二 河北地区水上运输的兴旺
--
第三节 宋金时代的河北航运
----
一 宋朝对河北地区的水运开发
----
二 宋、辽间的水上交往
----
三 金代漕运及其管理
----
四 宋、金时期的运输船舶
第三章 大批南粮北运带动河北航运新发展(公元1271~1840年)
--
第一节 元朝经济上仰给江南对河北水运的深刻影响
----
一 元代大运河的形成与漕粮运输
----
二 以海运为主的元代漕运对河北海运的促进
----
三 对大运河北段航道的多次整修治理
----
四 河北地区的船舶盐运
--
第二节 明代河北水运的繁荣
----
一 河北沿海成为重要的转饷之地
----
二 永乐肘期的海陆兼运
----
三 发达的内河官漕与商运
----
四 明代后期的河海并运
--
第三节 清代河北航运的兴衰
----
一 康熙时期的漕运复兴
----
二 内河与沿海广泛的水上物资交流
----
三 承德的崛起对滦河水运的促进
----
四 对漕运河道与漕船的管理
----
五 清中叶漕运的逐渐衰落
第四章 河北近代航运业的崛起(公元1840~1928年)
--
第一节 以天津开埠为契机而兴旺的河北内河民船运输
----
一 以天津港埠为中心的河北民船运输
----
二 河北棉花的水上运输
----
三 水路运价在运输市场中的优势
--
第二节 兴办开平煤矿对航运业的推动
----
一 运煤河的开挖
----
二 经营海运船队扩大煤炭外运
----
三 秦皇岛港辟为自开口岸
--
第三节 创业维艰的民族资本轮船航运业
--
第四节 “官办轮船航运业的产生
----
一 直隶全省内河行轮局的建立
----
二 为维护河北航运权益的斗争
----
三 官办航业对民族资本开办轮船业的限制
--
第五节 行轮局的运输航线与经营管理
----
一 轮船客运航线的调整与扩充
----
二 行轮局的运输经营状况
----
三 “河清”轮乘客落水罹难事件
第五章 内河航运的缓慢发展(公元1928~1937年)
--
第一节 轮船航业的惨淡经营
----
一 行轮局管理体制的变更
----
二 内河客运航路的拓展
----
三 营业收入的减少与债务的加重
--
第二节 城乡之间的民船运输
----
一 民船运输物资的主要流向及运量
----
二 民船的种类与分布
----
三 民船的运输管理
--
第三节 民船运输市场的变化
----
一 粮食成为内河运输的大宗货物
----
二 日本对棉花运销市场的垄断
----
三 日益萧条的滦河水运
第六章 沦陷时期的河北航运(公元1937~1945年)
--
第一节 日本侵略者对航运业的强行霸占
----
一 对内河航运局的强行接管
----
二 对民船运输的强化管制
----
三 日本人操纵的内河航运公会
----
四 从英日勾结到日本完全控制秦皇岛港
--
第二节 水上通道变成侵略者的吸血管
----
一 侵略者利用水道向河北腹地扩伸
----
二 对河北物产资源的疯狂掠夺
----
三 白洋淀人民对日伪航船的破坏
第七章 国民党统治区航运的衰落与解放区航运的兴起(公元1945~1949年)
--
第一节 陷入绝境的国民党统治区水运交通
----
一 国民党政府对日伪内河水运产业的接收
----
二 内河轮船公司的建立与中辍
--
第二节 晋冀鲁豫边区水运事业的新生
----
一 内河运输在解放战争中获得发展
----
二 永祥运输公司的船舶运输
--
第三节 冀中解放区航运事业的发展
----
一 冀中运输公司恢复发展水上运输
----
二 子牙河上游的民间水运
----
三 泊头镇腹地的水上交通
--
第四节 “平津战役”中的水上支前运输
----
一 为解放天津开挖的冀中运河
----
二 破冰支前运输
----
三 为战后经济恢复建设服务的水运交通
--
第五节 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南北海上通航
第八章 河北航运的恢复与发展(公元1949~1956年)
--
第一节 建立新的管理体制迅速疏通航道
----
一 卫运河水运管理机构的设立
----
二 全省水运管理工作的初步统一
----
三 航政工作的开展
----
四 清除险阻整治航道
--
第二节 整顿航业秩序扶植民船运输
----
一 对民船运输业的大力扶植
----
二 对码头装卸工人的管理
----
三 对内河船舶货物运价的调整
--
第三节 运输生产的迅速发展
----
一 1949年的四次大规模水上运输
----
二 旅客运输呈现繁忙景象
----
三 轮船拖带运输方式的推广
----
四 国营沿海运输的开始
----
五 货物运输量的增长和生产调度的加强
--
第四节 航运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
----
一 对私营航运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二 保定港先锋民船运输合作社的组织形式
----
三 社会主义改造对航运发展的影响
第九章 河北航运的兴旺发展(公元1957~1964年)
--
第一节 省际之间的水上运输协作
----
一 卫运河三省分管后的水运联席会议
----
二 卫运河开展的水陆联运
----
三 冀鲁辽苏四省的沿海运输协作
--
第二节 全面兴旺的水上运输市场
----
一 腹地广阔的内河运输
----
二 沿海机木帆船的物资运输
----
三 沿海拖驳船队的建立与海盐外运
--
第三节 水运管理与航道工程
----
一 运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
二 “大跃进”对航运的影响
----
三 内河航道管理与运河工程建设
--
第四节 内河航运在防汛救灾中的贡献
----
一 在防汛中进行抢险运输
----
二 突击装运救灾支农物资
第十章 内河航运的衰微与沿海航运的快速发展(公元1965~1979年)
--
第一节 内河航路水程日益缩短
----
一 河道水位不断下降行船发生困难
----
二 河运职工在困难条件下坚持运输
----
三 新辟临海地区的内河驳盐运输
----
四 管理体制的调整
--
第二节 自力更生发展海上大轮运输
----
一 第一艘万吨级货轮的首航运输
----
二 秦——申航线的北煤南运
----
三 1975年沿海货运量突破百万吨
--
第三节 海运船舶的维修与建造
----
一 修复废钢船
----
二 船厂的扩建与造船工业的发展
--
第四节 沿海运输的经营管理与职工教育
----
一 海上运输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
二 以节油为重点的增产节约活动
----
三 海运职工物质生活和文化技术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十一章 沿海与远洋运输事业的振兴(公元1980~1985年)
--
第一节 新形势下的海上运输
----
一 更新海运大轮提高运输效率
----
二 迅速发展的海上拖驳运输
----
三 远洋运输船队的兴办
----
四 现代化的秦皇岛港码头
--
第二节 坚持整顿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
一 水运企业整顿初见成效
----
二 海上运输的安全质量管理
----
三 远洋运输在国际竞争中稳步发展
--
结束语
附:河北省航运大事年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