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粮食志

天水粮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天水市粮食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粮政机构、粮油贸易、粮食仓储调运、粮油工业等。

内容时限: 1685-1989

目录

封面
封面设计
天水粮食志
《天水粮食志》编纂领导小组
《天水粮食志》编写办公室
图片
-- 原省粮食局局长、中共天水地委副书记、天水地区行署专员张可夫题词
-- 中共天水市委书记牟本理题词
-- 天水市市长王文华题词
-- 天水市粮食局领导合影
-- 天水市粮食局部分历届领导合影
-- 粮食志编写、复审人员全体合影
-- (图1—1)天水市粮食局办公楼
-- (图2—2)天水市粮油议购议销公司办公、营业大楼
-- (图5—3)甘谷城关粮管所丰民仓
-- (图6—4)秦城面粉厂粉楼
-- (图6—6—2)秦城面粉厂议价经销部
-- (图6—16)市榨油厂浸出油车间浸出器
-- (图6—17)浸出油车间层碟式汽提塔
-- (图4—2)秦城区菜农粮票 原大制版
-- (图4—3)天水市工种补差粮票 原大制版
-- (图2—1)原军粮库现市粮油议价公司仓库
-- (图4—1)秦城区粮食局办公楼及青南粮店
-- (图5—1)徽县聚点仓库
-- (图5—2)徽县聚点仓库纪略碑
-- (图5—4)市粮局五里铺仓库“苏式仓”
-- (图5—5)武山鸳鸯粮管所粮食运输机
-- (图5—6)甘谷县大石(永兴)粮管所“土圆仓”
-- (图5—7)市局北道粮食仓库“砖圆仓”
-- 1 (图5—8)张川县川王粮管所“地下仓”
-- 2 (图5—9)武山县洛门粮管所“窑洞仓”
-- 3 (图5—10)秦安兴国“窑洞仓”
-- 4 (图5—11)徽县银杏粮管所“拱型仓”
-- 1 (图5—14)北道粮食储运站仓库一角
-- 2 (图5—15)北道粮食储运站铁路线
-- 3 (图5—16)北道粮食储运站办公楼
-- 4 (图5—17)市粮局五里铺仓库办公楼
-- (图5—18)秦岭粮管所一角
-- (图5—19)甘谷县礼辛粮管所“民房仓”
-- (图5—20)武山鸳鸯粮管所鸟瞰图
-- (图5—21)张川县城关粮管所“苏式仓”
-- (图5—22)张川县川王粮管所职工宿舍
-- (图5—24)武山县高楼粮管所“土方仓”
-- (图5—23)武山县洛门粮站
-- (图5—25)市局油脂仓库一角
-- 1 (图6—1)武山县滩歌乡漆家庄水磨外景
-- 2 (图6—2)漆家庄水磨内景
-- 3 (图6—3)福新第五面粉公司天水分厂粉楼
-- 4 (图6—5)秦城面粉厂“圆筒仓”
-- (图6—6)秦城面粉厂制粉高方平筛
-- (图6—6—1)秦城面粉厂办公楼
-- (图6—7)甘谷县面粉厂粉楼
-- (图6—7—1)甘谷县面粉厂职工宿舍
-- 1 (图6—8)武山县洛门面粉厂粉楼
-- 2 (图6—9)张川县原面粉生产车间
-- 3(图6—10)张川县面粉厂粉楼
-- 4(图6—11)张川县面粉厂制粉车间
-- (图6—12)武山县滩歌乡漆家庄土榨油坊外景
-- (图6—13)武山县滩歌乡漆家庄土榨油机
-- (图6—14)市榨油厂精炼车间一角
-- (图6—15)市榨油厂浸出油车间外景
-- 1 (图6—17—1)天水市榨油厂办公楼
-- 2 (图6—18)秦岭乡榨油车间
-- 3 (图6—19)天水市粮油食品厂生产办公楼
-- 4 (图6—20)七对辊350毫米挂面机
-- 5 (图6—21)手工包挂面
-- 1 (图6—22)18米自动调温网带式远红外烤炉28米冷却输送带
-- 2 (图7—1)天水市饲料加工厂
-- 3 (图7—2)市饲料厂新建“钢板仓”
-- 4 (图7—3)市饲料厂生产使用的先进设备
-- (图7—4)武山县饲料厂车间、仓库
-- (图7—5)武山县饲料厂综合楼
-- (图8—1)天水市粮食干部学校学员宿舍楼
-- (图8—2)粮干校新建教、职办公楼
-- 天水地区粮管所(库、站)分布图(一九八五年)
-- 天水市粮管所(库、站)分布图(一九八九年)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目录
第一篇 粮政机构
-- 第一章 建国前机构建置
-- 第二章 建国后机构沿革
---- 第一节 经营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粮食局负责人更迭
---- 第三节 油脂公司
---- 第四节 粮食局地址搬迁
---- 第五节 职能科(室)
---- 第六节 局直单位
---- 第七节 职工人数
第二篇 粮油贸易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粮食市场
---- 第一节 粮油集市
------ 一、天水县城内集市
------ 二、各县集市
---- 第二节 粮油商行
---- 第三节 市场粮价
-- 第二章 建国初期粮食市场
---- 第一节 市场结构
------ 一、国营粮食商业
------ 二、私营粮油行(店)业
------ 三、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供求状况
------ 一、平抑市价
------ 二、市场波动
-- 第三章 统购时期粮食市场
---- 第一节 整顿市场
---- 第二节 关闭市场
---- 第三节 恢复市场
---- 第四节 “文革”中的市场
---- 第五节 市场开放
---- 第六节 多渠道经营
-- 第四章 “合同定购”时期粮食市场
-- 第五章 粮油议购议销
---- 第一节 60年代议购议销
---- 第二节 70年代议购议销
---- 第三节 80年代议购议销
第三篇 农村粮油征、购、销
-- 第一章 田赋粮
---- 第一节 清朝田赋粮
------ 一、民 田
------ 二、屯 田
---- 第二节 民国田赋粮
-- 第二章 粮食赈济
---- 第一节 清朝赈济
---- 第二节 民国赈济
-- 第三章 粮食征收
---- 第一节 预借粮秣
---- 第二节 公 粮
-- 第四章 统购统销
---- 第一节 开始实行统购统销
------ 一、统 购
------ 二、统 销
---- 第二节 实行“三定”
------ 一、“三定”
------ 二、试办推行
------ 三、合作化时期的“三定”
---- 第三节 大购大销
------ 一、高估产
------ 二、高征购
------ 三、三年困难
---- 第四节 大包干
------ 一、调整政策
------ 二、“四统一”管理
------ 三、群众生活
---- 第五节 征购“一定三年”
---- 第六节 征购“一定五年”
------ 一、开始实行
------ 二、又购又销
------ 三、支农
---- 第七节 减购增销
------ 一、调减任务
------ 二、征购超一定三年
------ 三、差额包干
------ 四、以户交粮
------ 五、秦安县的又购又销
------ 六、退库
------ 七、1977年春季生活安排
------ 八、1979年夏不接秋
---- 第八节 “三条渠道”供应办法
------ 一、联合试点
------ 二、全面推行
------ 三、执行效果
------ 四、借销收回
-- 第五章 合同定购
---- 第一节 定购包干
------ 一、定购政策
------ 二、完善办法
------ 三、包购
---- 第二节 扶持灾区
------ 一、保证重灾区
------ 二、扶持贫困区
------ 三、包 销
-- 第六章 油脂购销
---- 第一节 油料生产
---- 第二节 经营变革
---- 第三节 统购、敞销
---- 第四节 购不敷销
---- 第五节 超购超奖
---- 第六节 定 购
-- 第七章 菜农供应
---- 第一节 缺额补供
------ 一、差额供应
------ 二、包干供应
------ 三、指标管理
---- 第二节 菜粮挂钩
第四篇 城镇统销
-- 第一章 口粮供应
---- 第一节 凭证供应
------ 一、供应范围
------ 二、审查限量
---- 第二节 分等定量
---- 第三节 减人压销
------ 一、降低标准
------ 二、缩减补助用粮
------ 三、精简城镇人口
------ 四、推广“增量法”
---- 第四节 恢复标准
------ 一、恢复工种定量
------ 二、增供副食粮
------ 三、执行新标准
---- 第五节 推行旅大管理经验
---- 第六节 销售包干
---- 第七节 主杂粮搭配
---- 第八节 特殊照顾
-- 第二章 供应管理
---- 第一节 粮店设置
------ 一、天水市(秦城区)
------ 二、天水县(北道区)
------ 三、各县
---- 第二节 供应办法
---- 第三节 整顿统销
---- 第四节 改善服务
---- 第五节 营销改革
------ 一、生熟兼营
------ 二、破点供应
------ 三、恢复售粮台帐
-- 第三章 食油供应
---- 第一节 敞 销
---- 第二节 定 量
------ 一、供应标准
------ 二、特殊用油
---- 第三节 压 销
---- 第四节 恢复定量
---- 第五节 提高定量
---- 第六节 半高价油
---- 第七节 补助和特殊用油
------ 一、补助用油
------ 二、特殊照顾
-- 第四章 工商行业用粮油
---- 第一节 供应政策和办法
------ 一、按需购粮
------ 二、按计划供应
---- 第二节 调整供应政策
-- 第五章 军粮供应
---- 第一节 支前粮
---- 第二节 驻军用粮
------ 一、供应量
------ 二、供应办法
------ 三、供应管理
------ 四、特需照顾
-- 第六章 票 证
---- 第一节 种类和范围
------ 一、种 类
------ 二、范 围
---- 第二节 管 理
---- 第三节 粮票收兑标准
------ 一、熟食业收票品种
------ 二、原粮兑票标准
---- 第四节 启用与销毁
------ 一、通用和甘肃省粮(料)票
------ 二、工种粮票
---- 第五节 安全保卫
第五篇 仓储调运
-- 第一章 仓库建设
---- 第一节 建国前粮仓
------ 一、常平仓
------ 二、义 仓
------ 三、社 仓
------ 四、各县粮仓
---- 第二节 建国后粮仓建设
------ 一、建国初仓库状况
------ 二、四十年建仓情况
---- 笫三节 粮库布局
------ 一、局直仓库
------ 二、秦城区
------ 三、北道区
------ 四、甘谷县
------ 五、武山县
------ 六、秦安县
------ 七、清水县
------ 八、张川县
------ 九、徽县
------ 十、西和县
------ 十一、礼 县
------ 十二、两当县
------ 十三、漳 县
---- 第四节 油罐建设
-- 第二章 储 存
---- 第一节 粮油库存
------ 一、周转库存
------ 二、国家储备
------ 三、代储备
------ 四、兑换粮种
------ 五、国代民储
---- 第二节 粮油检测
------ 一、质量标准
------ 二、检测仪器
------ 三、人员培训
------ 四、检测网络
------ 五、依质论价
------ 六、检 疫
---- 第三节 粮油保管
------ 一、空仓铺垫消毒
------ 二、实仓勤查
------ 三、定期普查
------ 四、科学保粮
---- 第四节 “四无”粮仓
---- 第五节 粮仓机械
-- 笫三章 调运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调拨
------ 一、省间调拨
------ 二、地间调拨
------ 三、县间调拨
------ 四、县内调拨
---- 第三节 中 转
---- 第四节 运输企业
------ 一、专业车队
------ 二、车辆管理
------ 三、自货自运
-- 第四章 包装器材
---- 第一节 包装规格标准
---- 第二节 装具等级
---- 第三节 装具管理
------ 一、管 理
------ 二、报 废
-- 第五章 计量管理
第六篇 粮油工业
-- 第一章 粮食加工
---- 第一节 建国前粮食加工
---- 第二节 建国初粮食加工
------ 一、军办面粉厂
------ 二、私营面粉厂
---- 第三节 城市粮食加工业
------ 一、秦城面粉厂
------ 二、北道面粉厂
------ 三、甘谷县面粉厂
------ 四、秦安县面粉厂
------ 五、清水县面粉厂
------ 六、武山县面粉厂
------ 七、张川县面粉厂
------ 八、徽县面粉厂
------ 九、两当县面粉厂
------ 十 礼县面粉厂
------ 十一、西和县面粉厂
------ 十二、漳县面粉厂
---- 第四节 农村机械制粉工业
-- 第二章 油脂加工
---- 第一节 土榨油坊
---- 第二节 城市机械榨油
------ 一、天水市榨油厂
------ 二、各县面粉厂榨油车间
---- 第三节 农村机械榨油
-- 笫三章 粮油食品
---- 第一节 挂 面
------ 一、手工挂面
------ 二、机制挂面
---- 第二节 其它品种
------ 一、面包
------ 二、糕点
------ 三、麦胚饼干
---- 第三节 粮油食品销售价格
-- 第四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综合利用
------ 一、食 醋
------ 二、酱 油
------ 三、肥 皂
------ 四、麦 胚
---- 第二节 代农加工
---- 第三节 机械制造
---- 第四节 副营业务
------ 一、议价经营
------ 二、豆制品
------ 三、粉条、粉丝
------ 四、自有车辆、对外维修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主管部门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一、管理层次
------ 二、制度建没
------ 三、承包经营
------ 四、结算方式
-------- 附记
第七篇 饲 料
-- 第一章 供应情况
---- 第一节 供应对象
---- 第二节 供应标准
---- 第三节 供应变更
---- 第四节 灾区饲料供应
-- 第二章 加工工业
---- 第一节 饲料加工厂
------ 一、天水市饲料加工厂
------ 二、各县饲料加工厂
------ 三、饲料加工车间
---- 第二节 饲料生产
------ 一、纤曲发酵饲料
------ 二、配合饲料
---- 第三节 饲料经营
---- 第四节 饲料价格
第八篇 综 合
-- 第一章 计划统计
---- 第一节 计 划
---- 第二节 统 计
-- 第二章 财 务
---- 第一节 财务管理体制
---- 第二节财务核算
-- 第三章 计划价格
---- 第一节 管 理
---- 第二节 调 价
---- 第三节 差 价
------ 一、地区差价
------ 二、品种差价
------ 三、品质差价
---- 第四节 价 格
-- 第四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教育设施
------ 一、学 校
------ 二、师资教材
------ 三、经 费
---- 第二节 专业教育
------ 一、短期培训
------ 二、干部培训
------ 三、县(区)培训
---- 第三节 基础教育
---- 第四节 职工文化技术状况
-- 第五章 先进单位和个人
附录
-- 1.呈报奉令筹办军粮柴草数目变通办法请鉴
-- 2.民国三十六年元月国民党天水县参议会召开第十次参议员座谈会,决定稳定粮价的六项办法
-- 3.天水县政府训令“案准天水县参议会天参字第三四八号巧代电开”
-- 4.天水商会公函(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 5.天水县政府训令(社(36-未字第139号)
-- 6.天水县政府训令(社(36-申字第190号)
-- 7.函达本会改选情形希查照由
-- 8.天水县政府训令(该令粮价折合金元)
-- 9.天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
-- 10.天水专员公署粮食市场管理意见
-- 11.甘肃省人民委员会通报转发粮食厅刘文山厅长关于罗风乡试办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工作报告
-- 12.天水地委关于当前安排人民生活的几项基本工作和具体措施的指示
-- 13.关于实行粮食征购任务一定五年宣传提纲
-- 14.粮油合同定购问答
-- 15.储粮知识(顺口溜)
-- 16.计量折合
-- 17.天水(专、行署、革委会)市政府机构沿革、所属组织序列表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