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粮食志

江苏省粮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为语体文,记述体。上限追溯到有记载,但从简。下限至1987年,但对1988~1992年发生的主要史实,用附录形式记述。 二、本志采用记、表、录等体记述,以志为主体。篇目按照事以类从,横排竖写的原则,设章、节、目、子目,分条记述。

出版时间: 1993年12月

目录

封面
江苏省粮食志
图片
-- 1、徐州常平仓碑记(清光绪七年立)
-- 2、淮安总督漕运部院(重修)
-- 3、无锡积余堂碑记(清光绪十八年立)
-- 4、徐州广运仓碑记(明成化丁酉年立)
-- 5、沭阳县沂涛乡粮管所收购粮食
-- 6、铜山县棠张乡粮管所粮食收购计量入库
-- 7、洪泽县农民踊跃交售粮食
-- 8、建湖县农民向石桥粮库交售粮食
-- 9、南京市集合村粮库
-- 10、江苏江海粮油联运公司张家港2.5万吨级码头
-- 11、南京面粉厂的钢板仓
-- 12、苏州市白洋湾粮食中转库
-- 13、苏州市1603粮库鸟瞰
-- 14、常熟市的储粮砖圆仓
-- 15、常熟市的储粮砖筒仓
-- 16、淮安市二堡粮库
-- 17、兴化市西鲍粮管所露天粮囤
-- 18、兴化市钓鱼粮库
-- 19、南通市粮食中转库2.5万吨级码头
-- 20、邳县粮食中转储备库
-- 21、东海县万吨油库
-- 22、东海县牛山粮库
-- 23、宜兴市地下粮库
-- 24、太仓县新毛粮管所筒围仓
-- 25、镇江市粮食中转库
-- 26、盐城市粮食汽车运输公司车队
-- 27、常州市良茂大厦
-- 28、无锡市粮油贸易中心
-- 29、常州市化龙巷生面店供应情景
-- 30、徐州市红旗粮店
-- 31、无锡市粮油食品自选商店
-- 32、扬州市十六粮店
-- 33、南京市昇州路粮店下居民点售粮
-- 34、江苏省地方粮票
-- 35、南京市预混合饲料厂
-- 36、宜兴市饲料厂
-- 37、如东生物化学厂厂房一角
-- 38、连云港远东面粉厂有限公司厂外景
-- 39、吴县米厂
-- 40、无锡市茂新面粉厂
-- 41、如东县岔河油米厂
-- 42、昆山市油脂化工厂浸出车间
-- 43、无锡市粮食机械厂磨辊生产车间
-- 44、常州油厂炼油车间
-- 45、淮阴市大运河米厂生产车间
-- 46、宝应粮食机械胶辊厂主要产品
-- 47、苏州面粉厂等级粉生产车间
-- 48、海安县隆政乡粮管所养鸡场
-- 49、太仓县机械化养鸡场
-- 50、如东生物化学厂生产的味精
-- 51、镇江市麻油厂生产的小磨麻油
-- 52、泗阳县洋粮酒厂生产的“洋粮大曲”
-- 53、泗洪县空心挂面厂生产的空心挂面
-- 54、铜山县豆奶厂生产的豆奶粉
-- 55、无锡市第一米厂生产的食品
-- 56、淮安市粮食加工厂生产的传统名产茶馓
-- 57、扬州啤酒厂生产的[瘦西湖啤]
-- 58、江苏省粮食干部苏州休养所
-- 59、江苏省粮食科研所
-- 60、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办公楼
-- 61、江苏省淮阴粮食学校图书馆
-- 62、江苏省连云港粮食技工学校
序言
前言
凡例
第二届《江苏省粮食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粮食志》编辑室
第一届《江苏省粮食志》编纂委员会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古代粮食的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粮食管理机构
---- 一、国民政府时期
---- 二、汪伪时期
--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的粮食管理机构
-- 第四节 建国后的粮食管理机构
---- 一、机构演变
---- 二、人事更迭
---- 三、干部、职工
第二章 历代粮政
-- 第一节 古代粮政
-- 第二节 太平天国粮政
---- 一、田亩制度
---- 二、田赋制度
---- 三、圣库制度
-- 第三节 民国时期粮政
--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粮政
---- 一、保证民食
---- 二、公粮、田赋
---- 三、粮食管理
-- 第五节 建国后粮政
第三章 粮食市场
-- 第一节 市场演变
---- 一、市场沿革
---- 二、交易形式
---- 三、进口米面
---- 四、商号、行会
-- 第二节 稻米市场
-- 第三节 麦粉市场
-- 第四节 油豆饼杂粮市场
-- 第五节 市场管理
---- 一、自由贸易时期
---- 二、计划购销时期
第四章 田赋
-- 第一节 古代田赋
---- 一、沿革
---- 二、赋额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田赋
---- 一、田亩
---- 二、赋额
---- 三、征收方法
---- 四、积弊
--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的田赋
---- 一、抗日战争时期
---- 二、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节 建国后的农业税
第五章 粮食收购
-- 第一节 平籴、和籴
-- 第二节 市场收购
-- 第三节 计划收购
---- 一、民主协商
---- 二、定产、定购、定销
---- 三、购销包干
---- 四、粮钱挂购
---- 五、粮食收购政策
-- 第四节 合同定购
---- 一、任务
---- 二、政策办法
---- 三、实绩
-- 第五节 议价收购
---- 一、经营体制
---- 二、议购办法
---- 三、议购数量
---- 四、议价转平价
-- 第六节 粮食管理
---- 一、国家粮食管理
---- 二、农村粮食管理
---- 三、集体粮食分配管理
---- 四、粮食业务管理
第六章 粮食销售
-- 第一节 平粜、配售
---- 一、平粜
---- 二、配售
-- 第二节 市场供应
-- 第三节 城镇定量
---- 一、计划供应
---- 二、定量供应
---- 三、补助供应
---- 四、标准调整
---- 五、压缩定量人口
---- 六、供应管理
---- 七、专项用粮
-- 第四节 农村统销
---- 一、缺粮统销
---- 二、专项用粮
---- 三、统销管理
-- 第五节 议价销售
---- 一、销售对象
---- 二、平价转议销
---- 三、议销管理
-- 第六节 粮票
---- 一、地方粮票
---- 二、饲料票
---- 三、购粮券
-- 第七节 粮店、粮站
---- 一、任务
---- 二、民主管理
---- 三、粮店建设
---- 四、综合经营
---- 五、先进粮店
-- 第八节 原粮、成品粮折率
---- 一、供应折率
---- 二、兑换折率
第七章 军粮
-- 第一节 屯田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粮
---- 一、配拨制度
---- 二、配拨数额
--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军粮
---- 一、供给标准
---- 二、支拨办法
---- 三、支前供应
-- 第四节 借粮、筹粮
-- 第五节 建国后军粮供应
---- 一、供应办法
---- 二、供应标准
---- 三、马料
第八章 油脂购销
-- 第一节 资源
---- 一、大宗油料
---- 二、小油料
-- 第二节 收购
---- 一、政策
---- 二、棉籽拨交
-- 第三节 销售
---- 一、政策
---- 二、数量
第九章 粮油储藏
-- 第一节 粮油储备
---- 一、古代粮食储备
---- 二、民国时期粮食储备
---- 三、建国后的粮油储备
-- 第二节 仓储设施
---- 一、粮仓建设
---- 二、仓型
---- 三、油罐
---- 四、粮仓机械设备
-- 第三节 储藏技术
---- 一、沿革
---- 二、储藏方式
---- 三、虫鼠防治
---- 四、霉热防治
---- 五、“三低”综合防治
---- 六、油品保管
-- 第四节 “四无”粮仓
---- 一、“四无”标准
---- 二、国库“四无”
---- 三、社队“四无”
第十章 粮油调运
-- 第一节 漕运
---- 一、元以前漕运
---- 二、元代漕运
---- 三、明代漕运
---- 四、清代漕运
-- 第二节 粮油调拨
---- 一、调拨办法
---- 二、调拨实绩
---- 三、粮油进出口
-- 第三节 粮油运输
---- 一、义务运输
---- 二、合理运输
---- 三、散装运输
-- 第四节 运输工具
---- 一、车队
---- 二、船队
---- 三、车船队管理
第十一章 粮油标准
-- 第一节 粮油质量标准
---- 一、收购标准
---- 二、销售标准
---- 三、出口标准
---- 四、调拨标准
---- 五、国家标准
-- 第二节 粮油卫生标准
---- 一、粮油污染源
---- 二、标准
-- 第三节 粮油检验
---- 一、检验机构
---- 二、检验设备
---- 三、检验技术
第十二章 粮油价格
-- 第一节 粮价管理
---- 一、建国前
---- 二、建国后
-- 第二节 历代粮价
---- 一、古代粮价
---- 二、民国粮价
-- 第三节 平抑粮价
-- 第四节 收购价格
---- 一、粮食
---- 二、油脂(料)
---- 三、加价
-- 第五节 销售价格
---- 一、粮食
---- 二、油脂
---- 三、副产品
---- 四、饲料
-- 第六节 市场调剂价格
---- 一、集市交易价格
---- 二、国家议购议销价格
---- 三、熟食代替价格
-- 第七节 调拨价格
---- 一、粮食
---- 二、油脂、油料
-- 第八节 差价、比价
---- 一、差价
---- 二、比价
-- 第九节 生产成本
---- 一、建国前
---- 二、建国后
第十三章 财务会计
-- 第一节 财务管理
---- 一、财务体制
---- 二、财务制度
---- 三、资金管理
---- 四、商品流通费管理
---- 五、盈亏管理
-- 第二节 会计核算
---- 一、核算方法
---- 二、核算体制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一、增收节支
---- 二、扭亏增盈
---- 三、搞活经营
第十四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碾米
---- 一、沿革
---- 二、设备
---- 三、生产
-- 第二节 制粉
---- 一、沿革
---- 二、设备
---- 三、生产
---- 四、经营
-- 第三节 榨油
---- 一、沿革
---- 二、工艺设备
---- 三、生产
-- 第四节 粮油食品
---- 一、生产
---- 二、主要产品
-- 第五节 副产品综合利用
---- 一、概况
---- 二、生产
-- 第六节 粮油机械
---- 一、演变
---- 二、产品
---- 三、销售
第十五章 饲料
-- 第一节 传统饲料
-- 第二节 配(混)合饲料
---- 一、机制饲料
---- 二、配(混)合饲料
---- 三、优惠政策
-- 第三节 销售
---- 一、饲料供应
---- 二、副产品返还
---- 三、奖售饲料
-- 第四节 集体留粮留地
---- 一、饲料留粮
---- 二、饲料地
第十六章 对私改造
-- 第一节 商业
---- 一、限制与反限制
---- 二、调整公私关系
---- 三、经销代销
---- 四、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节 工业
---- 一、委托加工
---- 二、公私合营
---- 三、磨坊改造
第十七章 援外和引进
-- 第一节 援外项目
-- 第二节 合作项目
-- 第三节 设备引进
-- 第四节 外事接待
第十八章 教育与科研
-- 第一节 教育
---- 一、粮食学校
---- 二、职工教育
-- 第二节 科研
---- 一、机构
---- 二、任务
---- 三、成果
-- 第三节 学术团体
附录
-- 一、机构、人事
-- 二、粮油购销
-- 三、粮油价格
-- 四、财务
-- 五、储备
-- 六、工业
-- 七、企业建设
-- 八、合资企业
重要文件辑存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