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湖农场志

菱角湖农场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1、本志上限1961年,下限1987年。因事需要追述到适当年份者则适当上溯。2、本场志用篇、章、节、目体。分、自然条件、人口、垦殖建设、农业、工业、商业、大事记、管理、党政群体、文教卫生、人物、社会习俗、地名共13篇,另有附录。

出版时间: 1991年05月

目录

封面
菱角湖农场志
题词
图片
-- 湖北省国营菱角湖农场图
-- 荆当远革命根据地苏区示意图
-- 昔日是荒湖,今天成麦海。社会主义大农业,机械收割展宏图。
-- 总场办公楼
-- 青郁茂盛的油菜丰产片
-- 本场现代农机修造厂
-- 本场新建的棉纺厂
-- 农场砖机车间
-- 本场时装服装厂车间
-- 新建的血吸虫病防治大楼
-- 美丽的幼儿园,孩子们的乐园
-- 新建的总场中学
-- 农场幸福乐园居民区
-- 本场出土的东周楚陶器
-- 场域内的楚文化遗址
-- 场域一九三〇年红军中队长阮本怀用的大刀
-- 场运输车队
-- 场部驻地——繁荣的楚源镇
-- 本场新建的职工医院门诊部
-- 新建的教育大楼
-- 本场第一座机制砖瓦厂
-- 革命纪念地金家台——一九四三年中共抗日民主风台乡政府的旧址
-- 革命纪念地陈家台——一九三〇年中共当阳县第七区委员会和区农民协会的遗址
-- 一九七七年建成的排渍电泵站
-- 本场新建宽适的职工医院住院部
-- 新建的总场招待所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大事记
第二篇 自然条件
-- 第一章 地貌
-- 第二章 水系
---- 第一节 沮漳河
---- 第二节 柳港河
---- 第三节 郑家港
---- 第四节 清滩河
---- 第五节 菱角湖
---- 第六节 地下水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地温
---- 第二节 光照
---- 第三节 降雨量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成土母质
---- 第二节 土壤类型
---- 第三节 土壤养分
---- 第四节 土壤酸碱度
---- 第五节 耕层质地
---- 第六节 地下水位
---- 第七节 土壤资源评价
-- 第五章 生物资源
---- 第一节 动物
---- 第二节 植物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低温寒冷
---- 第二节 干旱
---- 第三节 渍涝
第三篇 人口与民族
-- 第一章 人口来源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年龄
---- 第二节 文化程度
---- 第三节 职业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措施
---- 第三节 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和个人
第四篇 垦殖建设
-- 第一章 垦殖开荒
---- 第一节 勘测规划
---- 第二节 开荒建场
-- 第二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堤防建设
---- 第二节 排渍工程
---- 第三节 灌溉工程
-- 第三章 田园建设
---- 第一节 平整土地
---- 第二节 田间工程
---- 第三节 筑安全题
-- 第四章 公路建设
---- 第一节 修筑公路
---- 第二节 公路桥梁
---- 第三节 公路涵洞
-- 第五章 电力与沼气
-- 第六章 电讯建设
-- 第七章 房屋与晒场建设
---- 第一节 房屋建设
---- 第二节 晒场建设
---- 第三节 仓库建设
-- 第八章 集镇与居民点建设
-- 第九章 无效益的建设项目
---- 第一节 渠道和围堤
---- 第二节 无效益机站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水稻生产
---- 第二节 夏粮
---- 第三节 棉花
---- 第四节 油料生产
---- 第五节 蔬菜生产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种类
---- 第二节 苗圃
---- 第三节 果树
---- 第四节 树木病虫防治
---- 第五节 林业管理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耕畜
---- 第二节 牲猪
---- 第三节 家禽
---- 第四节 羊、兔
---- 第五节 蜜蜂
---- 第六节 犬、猫
---- 第七节 飞禽、走兽
---- 第八节 畜牧管理
-- 第四章 水产业
---- 第一节 渔业
---- 第二节 莲藕
---- 第三节 芡食米
---- 第四节 菱角
---- 第五节 乌龟、鳝鱼、珍珠
---- 第六节 蒿苞
-- 第五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的发展
---- 第二节 农机技术力量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 第四节 机车事故
第六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的发展
-- 第二章 工业生产
-- 第三章 工艺革新
---- 第一节 技术革新
---- 第二节 挖潜改造
-- 第四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方式
第七篇 农场商业
-- 第一章 商业的发展
-- 第二章 联合经营项目
---- 第一节 联合形式
---- 第二节 经营项目
-- 第三章 商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资金核算
---- 第三节 职工工资
-- 第四章 分场商业
-- 第五章 个体商业
第八篇 经营管理
-- 第一章 管理体制
---- 第一节 隶属关系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核算体制与分配方式
-- 第二章 经营方针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方针
---- 第二节 结构
-- 第三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财务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固定资产管理
---- 第三节 流动资金管理
---- 第四节 专用基金管理
---- 第五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 第六节 成本管理
---- 第七节 利润管理
-- 第四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物资管理
---- 第二节 产品管理
-- 第五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管理办法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第九篇 党政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在菱湖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党的机构设置
----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党的教育
---- 第五节 党的纪律
---- 第六节 出席中共江陵县党代会代表
-- 第二章 政权机构
-- 第三章 武装政法公安
---- 第一节 民政
----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 公安派出所
---- 第四节 人民法庭
-- 第四章 群团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第十篇 文教卫生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本场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教育结构
----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改革
---- 第四节 教育机构
---- 第五节 教育经费
---- 第六节 师资
-- 第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楚文化遗址
---- 第二节 革命纪念地
---- 第三节 科技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体育
---- 第六节 电影
---- 第七节 广播
---- 第八节 图书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技术力量
---- 第三节 医疗器械
---- 第四节 防病治病
---- 第五节 中医中药
---- 第六节 西医西药
-- 第四章 血吸虫病的防治
---- 第一节 血吸虫病的普查与防治
---- 第二节 血防机构和器械
---- 第三节 血防先进单位和个人
第十一篇 人物
-- 第一章 革命烈士
---- 阮瑞林
---- 阮德斋
---- 陈兴宽
---- 阮本槐
---- 龚梅芳
---- 代忠秀
---- 刘大纯
---- 吴祖棉
---- 吴绪权
---- 娄先望
---- 阮全福
---- 龚承益
---- 龚先忠
---- 冯常连
---- 罗光怀
---- 罗布卿
---- 陈昌发
---- 陈天绪
---- 阮真直
---- 魏启福
---- 常辉超
---- 阮真泽
---- 肖文俊
---- 蔡国善
---- 王永康
---- 王仲华
-- 第二章 劳动模范
---- 赵雪真
---- 胡春娥
-- 第三章 曾来菱角湖和视察工作的领导人物
---- 刘长林
---- 张宗理
---- 徐补千
---- 黄冠柏
---- 吴祖香
---- 李守宪
---- 朱玉衡
---- 吴林焕
---- 贺炳炎
---- 刘真
---- 张振声
---- 蒋继汉
---- 李先兵
---- 夏世厚
---- 王汉章
---- 孟悠澎
---- 童文辉
---- 王平
---- 任子衡
---- 柳晓光
---- 乔时珍
---- 周正心
-- 第四章 高龄老人、名医
---- 邓发英
---- 杨发明
---- 罗传文
---- 李心顺
-- 第五章 因公牺牲人物
---- 蔡福善
---- 杨大才
-- 第六章 历史名人
---- 常卫成
---- 刘维金
第十二篇 社会习俗
-- 第一章 习俗
---- 第一节 日常生活
---- 第二节 节日
---- 第三节 嫁娶
---- 第四节 寿诞
---- 第五节 丧葬
---- 第六节 称谓
-- 第二章 宗教信仰禁忌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庙会
---- 第三节 禁忌
-- 第三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章 社团
第十三篇 地名篇
附录
菱角湖农场场志编审委员会
1986年2月调整场志编审委员会
湖北省国营菱角湖农场场志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