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市教育志(1979~2002)

南海市教育志(1979~2002)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的编纂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存真求实的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记述改革开放24年来南海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本地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和科学的根据,为关心、了解南海教育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可靠的资料。

内容时限: 1979-2002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

目录

封面
南海市教育志
图片
-- 199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前左一)在南海市视察教育工作。
-- 1994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前排中)到里水镇视察学校。
-- 199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前左三)视察大沥中学,并与学生亲切交谈。
-- 199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前排中)视察南海县的学校。
-- 199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前排中)视察南海市的学校。
-- 199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前右三)视察南海市的学校。
-- 199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前左二)视察南海广播电视大学。
-- 1996年,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林丽韫(前排右三)视察九江中学时在朱九江先生纪念堂前和当
-- 1996年,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前左二)、省教育厅厅长江海燕(前右一)到大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指导工
-- 1995年,广东省副省长欧广源(坐排右三)视察南海市少年军校。
-- 1996年,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前左二)来南海指导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
-- 2001年,教育部基教司司长李连宁(前排中)视察西樵的学校。
-- 1995年3月,教育部教育司副司长王文湛为里水小学题词:“农村小教明珠”。
-- 2002年,国家劳动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刘康(前左三)参观南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 1999年,南海市五套班子领导出席庆祝教师节大会。
-- 1993年4月,省教育厅以南海市为现场召开全省中小学等级评估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南海市中小学等级学校评
-- 1996年,广东省初中物理目标教学研讨会在南海平洲召开,会议推广南海市经验。
-- 2000年1月11日,南海市政府召开改造薄弱学校、建设规范化学校工作会议。
-- 2002年4月,南海市召开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自评报告会。
-- 2002年4月,在“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南海市为“广东省教育强市”。
-- 2002年,“第二届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经验交流会”在南海实验小学召开。
-- 石门中学
-- 石门中学学校礼堂——芝庭堂
-- 1987年8月30日,南海中学举行校舍落成暨石景宜赠书陈列庆典,何厚铧(右二)、石景宜(右三)、罗柏
-- 南海中学
-- 九江中学
-- 九江中学校本部楼房
-- 南海一中
-- 南海一中1954年至1983年使用的办公教学楼
-- 桂城中学
-- 南海师范学校(1993年8月桂城)
-- 南海广播电视大学
-- 南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 2001年9月,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举行开学典礼。
-- 南海东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罗村高级中学
-- 大沥高级中学
-- 南庄高级中学
-- 黄岐高级中学
-- 西樵樵岗中学
-- 黄岐区第二中学
-- 九江镇初级中学
-- 小塘初级中学
-- 南海执信中学执信广场
-- 南海实验中学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
-- 南海师范实验学校
-- 盐步横江小学
-- 平洲夏西幼儿园
-- 南庄中心幼儿园
-- 桂城桂华中学运动场
-- 官窑镇大榄小学体育馆
-- 南海一中举行升国旗仪式
-- 1990年,桂城中心小学少先队荣获“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
-- 盐步第三中学进行军训
-- 1994年,南海师范学校在微格教室进行教学研究活动。
-- 南海信息技术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在上课。
-- 南海实验中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 盐步中心小学学生上计算机课
-- 2001年,南海中学体艺节开幕式上的团体操。
-- 石门中学合唱队在训练
-- 2002年,南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文艺汇演的幼儿演出。
-- 1995年,官窑中学管乐队代表佛山市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文艺调演。
-- 荣誉附图
《南海市教育志(1979~2002)》编纂委员会
《南海市教育志(1979~2002)》审稿小组
《南海市教育志(1979~2002)》编纂室
出版说明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教育局
-- 第二节 市(县)成人(工农)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 第三节 市(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 第四节 镇(公社、区)教育办公室
第二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教育思想改革
---- 一、教育地位
---- 二、质量观、人才观
---- 三、办好所有学校
-- 第二节 办学体制改革
---- 一、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 二、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
-- 第三节 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 一、多渠道集资
---- 二、社会力量投资
-- 第四节 教育结构改革
---- 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 二、教育体系结构调整
---- 三、薄弱学校改造
-- 第五节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 一、督导评估
---- 二、“两聘两制一包一奖”
---- 三、全员聘任制
---- 四、依法依章治校
-- 第六节 招生体制改革
---- 一、管理体制改革
---- 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
---- 三、普通中专学校招生考试改革
---- 四、中学招生考试改革
---- 五、成人教育招生考试改革
-- 第七节 教学领域改革
---- 一、课程、教材改革
---- 二、教法、学法改革
---- 三、教学手段改革
---- 四、教学评价改革
第三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设置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一、管理机构及政策措施
---- 二、办园经费
-- 第三节 幼教队伍
---- 一、队伍
---- 二、培训
-- 第四节 保教工作
---- 一、任务和内容
---- 二、科学培育幼儿
-- 第五节 幼儿园选介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设置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一、行政机构
---- 二、规章制度
-- 第三节 学制课程
---- 一、学制
---- 二、课程
-- 第四节 智育
---- 一、教学管理
---- 二、教研教改
-- 第五节 德育
-- 第六节 体育卫生
---- 一、体育
---- 二、卫生
-- 第七节 美育
---- 一、组织管理
---- 二、艺术教学
---- 三、课外艺术活动
-- 第八节 特殊教育
-- 第九节 学校选介
第五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设置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一、行政机构
---- 二、规章制度
-- 第三节 学制课程
---- 一、学制
---- 二、课程
-- 第四节 智育
---- 一、教学管理
---- 二、教研教改
-- 第五节 德育
---- 一、思想政治教育
---- 二、时事政策教育
---- 三、法制法纪教育
---- 四、心理健康教育
---- 五、学校共青团建设
-- 第六节 体育卫生
---- 一、体育
---- 二、卫生
-- 第七节 美育
---- 一、组织管理
---- 二、艺术教学
---- 三、课外艺术活动
---- 四、艺术特色学校
-- 第八节 劳动技术教育
-- 第九节 学校选介
第六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职业高中
-- 第二节 专业学校
-- 第三节 技工学校
第七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南海广播电视大学
-- 第二节 南海成人学院
-- 第三节 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南海站
-- 第四节 南海东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第五节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 第六节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南海分院
-- 第七节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南海分院
第八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组织管理
-- 第二节 扫盲与业余文化基础教育
---- 一、扫除青壮年文盲
---- 二、业余文化基础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与岗位培训
-- 第四节 高等、中等学历教育
---- 一、委托代培
---- 二、成人院校
---- 三、自学考试
---- 四、成人高考
---- 五、成人高中统考
-- 第五节 教育基地
---- 一、镇(区)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基地
---- 二、成人大中专学校
---- 三、广东省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第九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队伍结构
-- 第二节 管理任用
---- 一、管理任用权限
---- 二、教师编制管理
---- 三、教师资格认定
---- 四、学校领导的聘任
---- 五、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聘任
---- 六、教师职级的评审、聘任
-- 第三节 进修培训
---- 一、学历进修
---- 二、专业合格证书
---- 三、岗位培训
-- 第四节 地位待遇
---- 一、工资待遇
---- 二、住房福利
---- 三、医疗保障
---- 四、政治地位
-- 第五节 党群组织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民主党派
---- 三、中国教育工会
---- 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十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经费来源
-- 第二节 管理使用
---- 一、管理机构和职能
---- 二、管理使用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 一、发展历程
---- 二、成绩与效益
-- 第四节 捐资集资办学
---- 一、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
---- 二、单位、群众捐资集资办学
-- 第五节 教育基金
第十一章 学校建设
-- 第一节 校舍建设
---- 一、扩建、新建校舍
---- 二、校舍建设规范化
---- 三、校舍建设现代化
-- 第二节 设施设备
---- 一、体育设施
---- 二、教学仪器
---- 三、电教设备
---- 四、图书馆(室)
第十二章 招生考试
-- 第一节 组织管理
---- 一、机构
---- 二、考场
---- 三、考风考纪
---- 四、考务
-- 第二节 普通教育招生考试
---- 一、大学、中专招生考试
---- 二、中学招生考试
---- 三、小学招生
-- 第三节 成人教育招生考试
---- 一、成人高等中专学校招生考试
---- 二、自学考试
第十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
-- 第一节 组织管理
---- 一、科研机构
---- 二、学术团体
---- 三、制度、规划
-- 第二节 项目与基地
---- 一、教改试验
---- 二、目标教学研究
---- 三、“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 四、教育信息化科研课题
---- 五、课程改革试验
---- 六、面向未来的南海教育创新行动课题研究
---- 七、其他项目选介
-- 第三节 学术交流
-- 第四节 科研成果
---- 一、学术论著
---- 二、获奖项目
第十四章 教育技术现代化
-- 第一节 电化教育
---- 一、组织管理
---- 二、设备投入
---- 三、软件建设
--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
---- 一、组织管理
---- 二、基础建设
---- 三、信息技术应用
---- 四、信息技术教育
第十五章 社会力量办学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教育机构
---- 一、民办学校
---- 二、民办幼儿园、托儿所
---- 三、非学历办学机构
-- 第三节 经费
-- 第四节 教师
第十六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录
---- 张虹
---- 高振兴
---- 招梓垣
---- 谢兆镗
---- 何维孜
---- 卢志华
---- 陈日星
---- 萧裔雄
---- 江淑蓉
---- 陈坚仪
---- 刘汝琪
---- 傅剑浩
-- 第二节 人物表
附录
-- 一、重要文献选辑
-- 二、教育局重要文件(目录)
索引(子目和子子目索引)
CONTENTS(英文目录)
编后记
版权页